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及其心理社会因素预测作用研究

作 者: 章燕
导 师: 陶芳标
学 校: 安徽医科大学
专 业: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关键词: 青少年 学生,医科 危险行为 吸烟 饮酒 摄食行为 计算机通信网络 行为,成瘾 问卷调查 队列研究
分类号: G4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2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了解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及其并存特征,阐明心理应对策略、社会支持、父母教养方式等心理社会因素在预测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2008年6月,以某医科大学一、二年级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为基线调查对象,集中并独立完成封闭式问卷,问卷包含人口统计学变量,自评家庭经济状况,自评学习成绩,体育锻炼行为,不良饮食行为,吸烟饮酒情况,网络使用情况(网络成瘾测验),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情感表达能力(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主观社会支持利用度(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等。统计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招生层次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不良体重控制行为、暴食行为、当前吸烟、当前饮酒、重度饮酒、醉酒、网络成瘾8种危害健康行为报告率和危害健康行为并存的报告率。运用χ2检验分析上述报告率差异的统计学显著意义;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8种危害健康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对多种心理社会因素变量进行因子分析,选取载荷最大的因子纳入多因素分析模型,以人口统计学变量、自评家庭经济状况等为控制因素,运用二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8种危害健康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理社会因素与大学生2~3种和4种以上危害健康行为并存现象关联的统计学意义。从基线人群中分层整群抽取部分学生为队列研究对象,以6个月为周期调查研究对象缺乏体育锻炼、暴食行为、当前吸烟、当前饮酒、重度饮酒、醉酒、网络成瘾7种危害健康行为报告率的变化情况,共进行三次随访。分别报告三次随访中:①基线无危害健康行为且随访中仍无危害健康行为;②基线无危害健康行为而随访中出现1种以上危害健康行为;③基线有1种以上危害健康行为而随访中无危害健康行为;④基线有1种以上危害健康行为且随访中仍有1种以上危害健康行为4种危害健康行为变化模式的报告率;运用方差分析法比较多种心理社会因素评分在上述4种变化模式中差异的统计学意义;以人口统计学变量、自评家庭经济状况等为控制因素,运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理社会因素对上述4种变化模式的预测作用。结果基线调查中,选取3 777人为调查对象,提供完整问卷学生3 718人,其中男生1 761人,女生1 957人,平均年龄为(19.80±1.17)岁。男生和女生的(1种以上)危害健康行为报告率分别为84.1%和83.3%,各种危害健康行为报告率及危害健康行为并存报告率多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二年级高于一年级,三本招生层次高于其它招生层次,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学生中8种危害健康行为两两之间关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母亲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不能辨认情感是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及危害健康行为并存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队列研究中,从基线人群中分层整群抽取998人为研究对象,三次随访的失访率分别为9.5%,10.0%和9.6%。只有当前饮酒、重度饮酒的下降趋势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趋势χ2检验P<0.01)。四次调查中,男女生暴食行为、男生当前饮酒、女生缺乏体育锻炼的报告率一直处在较高水平。4种危害健康行为变化模式中,第1种危害健康行为变化模式中的母亲过度干涉评分最低,而社会支持评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普遍存在,且多表现为并存发生,尤其是缺乏体育锻炼、暴食行为报告率处于较高水平,各种危害健康行为的分布和并存报告率有明显的性别、年级、专业、招生层次之间的差异;母亲过度干涉少和主观社会支持感受高是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发生发展重要的保护因素。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9
英文摘要  9-11
研究背景  11-18
  参考文献  15-18
研究之一 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并存特征及其心理社会因素  18-41
  中文摘要  18-20
  英文摘要  20-22
  前言  22
  对象与方法  22-26
  结果  26-37
  讨论  37-39
  结论  39
  参考文献  39-41
研究之二 心理社会因素与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关系的队列研究  41-62
  中文摘要  41-42
  英文摘要  42-43
  前言  43-44
  对象与方法  44
  结果  44-57
  讨论  57-59
  结论  59
  参考文献  59-62
综述 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并存现象  62-71
个人简历  71-72
致谢  72-73
附录 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73-85

相似论文

  1. 体育动漫影响青少年篮球价值取向原因探究,G841
  2.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3. 视觉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432.62
  4. 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家庭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比较研究,G449
  5.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6. 我国大众传播中青少年体育明星崇拜现象分析,G80-05
  7. 陕西省优秀青少年竞走运动员技术动作和训练现状的调查分析,G821
  8. 青少年学生担忧倾向性:结构、测量及特点研究,B841
  9.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香烟暴露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R562.21
  10. 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感觉寻求水平和事件相关电位CNV实验研究,R749.99
  11. 青少年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心理压弹力关系的研究,B844.2
  12.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网瘾的影响剖析与游戏治疗策略设计,D669.5
  13. 定向运动健身方案对青少年体质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G826-4
  14. 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G841
  15. 普通高校教育信息化问题分析及政策研究,G434
  16. 青少年性心理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G441
  17. 西安市青少年健身效果评价方法初探,G804.49
  18. 青少年行为智慧及其与社会智力的关系,B844.2
  19. 大学生亲社会交换行为问卷编制及其现状研究,B844.1
  20. 优势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教育干预和探索,B844.2
  21. 青少年浪漫关系问卷的编制及其相关研究,B844.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育心理学 > 教学心理学(课堂教育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