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同初始氧化还原电位土壤中重金属Cd/Zn/Cu的运移实验及数值模拟

作 者: 于童
导 师: 徐绍辉
学 校: 青岛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氧化还原电位 吸附 迁移
分类号: X13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9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土壤化学环境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重金属污染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并不断富集,从而影响着土壤的化学环境。由于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强吸附性,传统上把土壤中的重金属看作是不动的,但是当土壤环境发生变化时,重金属离子就会释放到土壤溶液中,并随之运移到地下水中,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氧化还原反应是土壤中一种基本的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可通过改变离子的价态而对土壤中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存在形态、吸附、迁移转化等过程产生作用。因此研究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对深入了解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运移行为和归宿、评价其污染风险以及进行污染修复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较为常见的镉、锌、铜三种重金属作为研究对象,以五种不同初始氧化还原电位(Eh)的土壤为介质,首先研究了静态情况下,三种重金属的吸附、竞争吸附特性;接着重点研究了三种重金属在五种不同初始Eh土壤中的迁移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多种重金属共存时,竞争吸附作用对其迁移规律和作用机理的影响,并应用美国盐土实验室研制的HYDRUS-1D软件,模拟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穿透曲线,获得了拟合参数;最后运用这些参数对土壤不同埋深条件下重金属的迁移行为进行预测。得出以下结论:1)在静态等温吸附实验中,五种不同初始Eh土壤对单一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存在很大差别,还原性土壤>原棕壤>氧化性土壤;随着平衡液中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呈增大趋势。当两种重金属共存时,土壤对单一重金属的吸附量要大于两种重金属共存时的吸附量;三种重金属离子共存时,重金属离子的竞争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Cu2+>Cd2+>Zn2+。另外,随着平衡液中重金属浓度的增大,平衡液的pH呈下降趋势,Eh呈现上升趋势且均高于土壤初始Eh,平衡液的电导率(Ec)呈上升趋势,且氧化性土壤的Ec大于还原性土壤的Ec。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对数据进行拟合,确定性系数R2都在0.948以上,总体拟合效果较好,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效果更佳。2)Br-在棕壤中迁移的穿透曲线(BTCs)具有较好的对称性,说明土壤的物理非平衡影响较小。与Br-的BTCs相比,不同初始Eh土壤对三种重金属BTCs的形状和峰值等都有影响,所有能检测出重金属的BTCs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非对称性,解吸部分有较长的“拖尾”。3)对比不同初始Eh土壤中单一重金属Cd、Zn、Cu的BTCs发现,氧化性土壤中Cd、Zn、Cu运移较快,表现为出流较早,峰值较高;而还原性土壤能明显促进Cd的迁移,抑制Cu的迁移,对Zn迁移的影响并不明显。出流液pH的变化是先下降后上升最后趋于平缓,Eh的变化则是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缓。4)在两种重金属离子Cd、Zn的共存实验中,重金属出流的拐点比单一离子时出现的提前,峰值也要高,这说明共存条件下,Cd、Zn共同利用吸附点位而使吸附受到彼此牵制。Cd、Zn共存迁移时,出流液pH比单一重金属离子时的相对要低,Eh相对要高,共存迁移时Ec低于单一重金属离子存在时的Ec,可能主要是受土壤颗粒表面吸附的阳离子的导电性的影响。5)在两种重金属离子Cd/Cu、Zn/Cu的共存实验中,重金属Cd/Zn的穿透曲线出流拐点比Cu的穿透曲线要提前,峰值也要高,这主要是因为共存时,重金属的不同迁移规律可能与重金属水解能力强弱有关。不同初始Eh的土壤中,与单一重金属离子存在时相比,共存迁移出流液pH都最低,Eh最高,Ec最低。当三种重金属共存迁移时,出流液峰值顺序为:Zn2+>Cd2+> Cu2+,这主要是受不同重金属离子的离子半径、原子量、水解常数和软度系数等性质的影响。6)利用平衡模型对Br的BTCs进行拟合,得到r2>0.98, MSE<0.006,表明Br-的BTCs能被平衡模型较好的拟合,拟合得到的参数可用于Cd、Zn、Cu运移的数值模拟。将静态吸附的数据,用Langmuir、Freundlich方程求得Rd值用于重金属拟合过程,能够更好地了解重金属在不同初始Eh土壤中的吸附特性。7)由单点吸附模型对不同初始Eh土壤中重金属Cd、Zn、Cu的迁移行为进行描述可以看出,BTCs拟合的r2>0.814, MSE<0.028,这说明应用单点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重金属的迁移行为,单点吸附模型拟合的β值普遍较小,质量传递系数ω远小于100。本文还应用单点吸附模型预测了不同初始Eh土壤中,不同深度处出流液中重金属浓度的动态变化,随着深度由5cm增加到15cm,它们的相对浓度对孔隙体积的响应均表现滞后。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20
  1.1 土壤重金属吸附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  9-13
    1.1.1 氧化还原电位Eh  9-11
    1.1.2 pH  11
    1.1.3 土壤有机质  11-12
    1.1.4 离子强度  12
    1.1.5 其他重金属的竞争作用  12-13
  1.2 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过程及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  13-14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1.4 研究内容  14-15
    1.4.1 Cd/Zn/Cu在五种不同初始Eh土壤中的吸附作用  14-15
    1.4.2 Cd/Zn/Cu在五种不同初始Eh土壤中的竞争吸附  15
    1.4.3 Cd/Zn/Cu在五种不同初始Eh土壤中的迁移过程  15
    1.4.4 Cd/Zn/Cu在五种不同初始Eh土壤中的共存迁移过程  15
    1.4.5 Cd/Zn/Cu在五种不同初始Eh土壤中运移的数值模拟  15
  1.5 研究方法  15-20
    1.5.1 供试土壤  16
    1.5.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16-17
    1.5.3 等温静态批量吸附实验  17-18
    1.5.4 室内土柱出流实验  18-19
    1.5.5 数据分析  19-20
第二章 土壤对重金属Cd/Zn/Cu吸附行为的研究  20-43
  2.1 不同初始Eh土壤对单一重金属吸附的影响  20-25
    2.1.1 单一重金属Cd/Zn/Cu吸附量的变化特点  20-22
    2.1.2 平衡液pH、Eh、Ec变化特点  22-25
  2.2 两种重金属共存时的竞争吸附  25-31
    2.2.1 Cd/Zn吸附量变化特点(以Cd/Zn竞争为例)  25-28
    2.2.2 平衡液pH、Eh、Ec变化特点  28-31
  2.3 三种重金属共存时的竞争吸附  31-37
    2.3.1 Cd/Zn/Cu吸附量变化特点  31-33
    2.3.2 平衡液pH、Eh、Ec变化特点  33-37
  2.4 等温吸附方程的拟合结果  37-41
  2.5 小结  41-43
第三章 重金属Cd/Zn/Cu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  43-74
  3.1 KBr示踪的迁移曲线  43-45
    3.1.1 迁移实验的设置  43
    3.1.2 Br~-的标准曲线  43-44
    3.1.3 棕壤中Br~-的穿透曲线  44-45
  3.2 不同初始Eh土壤对单一Cd/Zn/Cu迁移的影响  45-50
    3.2.1 迁移实验的设置  45
    3.2.2 不同初始Eh土壤中Cd/Zn/Cu迁移的穿透曲线  45-47
    3.2.3 出流液pH、Eh变化特点  47-50
  3.3 Cd/Zn共存时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  50-57
    3.3.1 迁移实验的设置  50-51
    3.3.2 不同初始Eh土壤中Cd/Zn迁移的穿透曲线  51-53
    3.3.3 出流液pH、Eh、Ec的变化特点  53-57
  3.4 Cd/Cu共存时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  57-64
    3.4.1 迁移实验的设置  57
    3.4.2 不同初始Eh土壤中Cd/Cu迁移的穿透曲线  57-60
    3.4.3 出流液pH、Eh、Ec的变化特点  60-64
  3.5 Zn/Cu共存时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  64-70
    3.5.1 迁移实验的设置  64
    3.5.2 不同初始Eh土壤中Zn/Cu迁移的穿透曲线  64-66
    3.5.3 出流液pH、Eh、Ec的变化特点  66-70
  3.6 Cd/Zn/Cu共存时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  70-72
    3.6.1 迁移实验的设置  70
    3.6.2 不同初始Eh土壤中Cd/Zn/Cu迁移的穿透曲线  70-72
  3.7 小结  72-74
第四章 不同初始Eh土壤中重金属迁移的数学模拟及预测  74-96
  4.1 土壤溶质运移模型  74-76
    4.1.1 非反应性溶质运移  74-75
    4.1.2 局部平衡对流-扩散方程(LEA)  75
    4.1.3 非平衡两点模型(TSM)  75-76
  4.2 Br~-运移参数的确定  76-77
  4.3 非平衡模型中阻滞因子R_d值求法  77-79
  4.4 不同初始Eh土壤中Cd运移参数确定及预测  79-84
  4.5 不同初始Eh土壤中Zn运移参数确定及预测  84-89
  4.6 不同初始Eh土壤中Cu运移参数确定及预测  89-94
  4.7 小结  94-96
结论  96-98
参考文献  98-105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5-106
致谢  106-107

相似论文

  1. 二甲醚在Pt低指数晶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O485
  2. 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土壤学,S157.1
  3. STOP1转录因子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分析,S336
  4. 不同原料烟熏液的制备、精制及灌肠液熏工艺的研究,TS251.65
  5. 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入侵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S451
  6. 高位精养模式日本囊对虾生长及浮游生物演替规律,S968.22
  7. Fe,V共掺杂TiO2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能研究,O614.411
  8. 江蓠残渣高活性膳食纤维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S254.9
  9. 微氧条件下密闭电石炉尾气中COS气体吸附净化研究,X781
  10. 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TS254.9
  11. 肉牛养殖过程中重金属类危害性因素分析,S823
  12.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13.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14.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15. 烤烟连作障碍效应与微生物菌剂消减技术初探,S572
  16. 南京地区有机、特别及常规栽培对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S63
  17. 有机、SEQ、特别和常规栽培对蔬菜产质量及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S63
  18. 纺织品中重金属监控及预警研究,TS107
  19. 蔬菜地土壤磷素累积特征及淋失风险研究,S63
  20. Kisspeptin/GPR54系统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对蛋鸡生殖调控的研究,S831
  21. 二羧酸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O621.13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化学 > 环境污染化学 > 土壤污染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