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体外磁铁定向迁移SPIO标记的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脑缺血治疗的影响

作 者: 郑洁
导 师: 王顺和
学 校: 重庆医科大学
专 业: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关键词: 磁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超顺磁氧化铁 脑缺血 迁移
分类号: R36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随着细胞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掘出干细胞重要功能与潜力后,使用干细胞移植来修复受损组织的方法被寄予了极大的期望。作为先进的无创检测手段以及细胞治疗的基础,SPIO标记示踪技术也在发展中逐渐成熟完善起来。使用SPIO对移植干细胞动态监测和示踪目前已经成为现实。此外,由于SPIO超顺磁性的氧化铁核心颗粒具有极其敏感的磁性,外加磁场可以使内部的SPIO颗粒顺磁性的方向进行排列运动,但SPIO的磁性发挥有明显的时效性,磁场一旦撤除,其磁性立即消失。利用这个特性,标记后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磁场的作用下向脑缺血部位定向移动,提高由尾静脉注射干细胞到达大鼠脑缺血部位从而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但由于SPIO的铁对干细胞的毒副作用,如果过量聚积时,就会有引起中毒问题以及细胞变性坏死,特别是细胞周围的铁浓度快速升高时可以明显抑制标记细胞的增殖能力,造成细胞分化缓慢、功能障碍,有的甚至发生凋亡。本研究的目标在于(1)通过体外试验对SPIO标记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活力进行检测从而评估SPIO使用的安全性。(2)在大鼠脑外缺血局部增加磁场,使SPIO标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定向迁移至病灶部位,通过对试验组与对照组动物大鼠模型的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组织学检查、脑组织铁含量、脑缺血面积测量等方面的分析来了解外加磁场对被标记细胞迁移的影响以及BMSCs对改善脑缺血症状的疗效,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使用清洁级SD大鼠30只。体外培养常规培养BMSCs,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将试验组BMSCs用SPIO标记培养,用普鲁士蓝染色测定标记率;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存活率;CCK法检测磁场对标记干细胞的增殖活力;进一步引入外加磁场的影响,设置对照组为未标记的BMSCs,标记组为标记细胞未加磁场,磁铁组为标记细胞同时外加磁铁,并且在培养皿底部距磁铁边缘0mm、3mm、6mm、9mm、12mm、15mm、18mm处做标记,培养24h后观察其磁体区细胞聚集情况以及测算细胞计数。体内试验部分使用Longa的方法,各组动物规范化制备MCAo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IO组、ICS组和ICSM组,用尾静脉注射移植细胞;对移植后大鼠进行神经学评估;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脑组织内标记细胞;TTC染色观察脑缺血面积;分光光度计检测脑组织铁含量,从而外加磁场对被标记细胞迁移的影响以及BMSCs对改善脑缺血症状的疗效。结果1、体外试验部分:细胞标记率接近100%,台盼蓝染色检测对照组、SPIO组和磁场组BMSCs的活力以及CCK检测在磁场的影响下BMSCs的增值能力,三组两个时间点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磁铁迁移BMSCs试验中,在距磁铁边缘0mm到12mm内普鲁士蓝染色观察磁性标记BMSCs静脉移植并加外加磁场组(ICSM组),BMSCs明显多于未磁性标记BMSCs静脉移植组(ICS组)(P<0.01),在12mm~18mm细胞数无明显差异(P>0.05)。2、体内试验部分:移植后7dICSM组动物神经系统行为学评分明显改善(P<0.05),ICSM组脑组织内铁含量明显多于ICS组(P<0.05)。结论SPIO的安全窗好,其剂量远小于毒性阈值,一般不会造成铁的过度积聚。标记后对细胞的成活力以及增殖能力均无明显影响,而且通过检测可以发现BMSCs被SPIO铁颗粒标记后,其本身的更新分化能力无任何变化。在体内和体外使用外加磁铁均可以定向迁移标记的BMSCs,明显的提高经尾静脉移植标记SPIO的BMSCs到达脑缺血部位的成功率。

全文目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6-7
摘要  7-10
ABSTRACT  10-13
前言  13-15
1 材料与方法  15-20
  1.1 材料  15-17
    1.1.1 实验动物  15
    1.1.2 主要试剂  15
    1.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15-16
    1.1.4 主要仪器  16-17
  1.2 方法  17-20
    1.2.1 体外试验  17-18
    1.2.2 体内试验  18-19
    1.2.3 统计学分析  19-20
2 结果  20-27
  2.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  20
  2.2 普鲁士蓝染色观察 SPIO 标记率近 100%  20-22
  2.3 台盼蓝染色观察 SPIO 标记后细胞活力无影响  22
  2.4 增殖能力检测  22-23
  2.5 体外磁铁迁移 BMSCs  23-24
  2.6 尾静脉移植后各组大鼠神经学评分  24
  2.7 TTC 染色显示 ICSM 组脑组织缺血面积有所减少  24-25
  2.8 组织学检查  25-26
  2.9 脑组织铁含量  26-27
3 讨论  27-31
  3.1 SPIO 在对 BMSCs 标记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27-28
  3.2 BMSCs 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疗效  28-29
  3.3 SPIO 标记的 BMSCs 对磁场作用  29-30
  3.4 临床意义  30-31
结论  31-32
参考文献  32-35
综述一:超顺磁性氧化铁研究进展  35-42
  参考文献  39-42
综述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系统应用现状  42-51
  参考文献  48-51
致谢  51-5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2-53

相似论文

  1. 磁场位形对霍尔推力器内电子运动的影响研究,V439.2
  2. 医用电磁导航实验系统的研究,TN966
  3. 高位精养模式日本囊对虾生长及浮游生物演替规律,S968.22
  4. 极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R683
  5.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6. 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冷冻保存及基因转染研究,S827
  7. 异丙威影响神经发育主要细胞的迁移分化及突起生长的体外研究,R329
  8. 新型非病毒基因转染体系的构建及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重组中的应用,R346
  9.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定向分化的研究,R329
  10. 茶黄素与TGF-β3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地影响,R329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移植1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修复作用,R542.22
  12.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香烟暴露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R562.21
  13. IL-8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机制及G31P的作用初探,R363
  14. 第三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同种异体移植受体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R392
  15. 高中化学“烃的衍生物”中知识迁移的教学策略研究,G633.8
  16. 食品包装纸中有害化学物的分析测定及迁移研究,TS206.4
  17. 慢病毒介导hVEGF-165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后肢缺血实验研究,R329
  18. 心梗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最佳时间研究,R542.22
  19. 大鼠皮层神经细胞膜离子通道电流测量与重构,Q42
  20. 聚乙烯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及迁移研究,TS206.4
  21. 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酯类添加剂迁移行为的研究,TS206.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