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家蚕“明”死卵突变体l-e~m基因的定位克隆及功能研究

作 者: 陈安利
导 师: 赵巧玲
学 校: 江苏科技大学
专 业: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关键词: 家蚕 l-em突变体 定位克隆 功能鉴定
分类号: S881.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家蚕是一种完全变态昆虫,以卵滞育,可以说卵是家蚕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发育阶段,蚕卵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虫、蛹和成虫的发育。正常卵通常呈短椭圆形、侧面扁平且有轻微凹陷。本课题研究对象“明”死卵突变体(lethal egg of“ming”, l-em)是在实用品种“苏·菊×明·虎”母本品系“明”的生产和保存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死卵突变体,在产卵后一小时左右出现三角形凹陷,表现失水死亡特征;遗传分析发现该突变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纯合致死,遵循伪母性遗传规律;扫描电镜观察突变体卵壳,发现卵壳表面凹陷处小室的边缘有明显的裂纹,卵壳纵断面中间层亦出现不连续的裂缝。本研究在对l-em卵突变体遗传分析及表型观察的基础上,采用图位克隆技术对l-em基因进行了定位克隆,采用qRT-PCR、2-DE、RNAi等技术对候选基因进行表达分析和功能验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l-em基因的定位选择l-em卵突变体隐性纯合的雄性亲本(P1)与p50近交系的雌性亲本(P2)杂交,组配F1代群体;F1代雌性个体与雄性亲本(P1)回交,同时进行蛾区内自交分别组配BC1F群体及F2代群体。使用P1、P2和F1筛选了28个连锁群上具有多态性的SSR分子标记,并使用BC1F群体确定了l-em基因位于家蚕第十连锁群;进一步对2287个F2代群体中产死卵的雌性个体检测,使用13个与l-em基因连锁的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将l-em基因定位于S65与S82两个标记之间,相距约360kb,绘制出l-em基因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通过与家蚕基因组比对查明该区域内包含24个基因。二、候选基因的表达模式、基因结构分析和功能验证通过对24个基因在正常蛾及l-em卵突变体蛾卵巢内的表达分析,明确了2个差异表达基因BmVMP23和BmEP80为候选基因。BmVMP23基因的表达量在l-em卵突变体的卵巢中出现明显下调,而在l-em卵突变体的卵巢中则未检测到BmEP80基因的表达。反向PCR分析测序显示BmVMP23基因终止密码子后的第22个碱基至BmEP80基因ORF的第161个碱基间发生了突变,导致BmVMP23基因的3′-UTR和BmEP80基因结构的不完整性。对2个候选基因的RNAi试验表明,经BmEP80基因干扰后的部分雌蛾所产卵发生明显的凹陷,且表型与l-em卵突变体所产卵的表型相似,而对BmVMP23基因干扰未见此现象。因而推断BmEP80基因的突变是导致l-em卵突变体产生的主要原因。三、l-em突变体卵巢组织差异蛋白质分析通过双向电泳技术对正常个体及l-em卵突变体的卵巢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BmEP80基因所编码的BmEP80蛋白从蛹期第九天开始在正常个体卵巢中大量表达,而在l-em卵突变体的卵巢中则未检测到该蛋白的表达。除了BmEP80蛋白之外的其他蛋白在正常个体和l-em卵突变体之间无明显差异。进一步说明了BmEP80蛋白的缺失是l-em卵突变体产生的主要原因。四、候选基因BmVMP23的表达调控分析鉴于l-em卵突变体的BmVMP23基因的3′-UTR结构被破坏,而3′-UTR为miRNAs的调控位点,为了分析miRNA对BmVMP23基因的表达调控作用,将BmVMP23基因的3′-UTR序列与家蚕的miRNAs序列比对,发现了一个与BmVMP23基因的3′-UTR序列匹配度极高的miRNA(bmo-miR-1a-3p)。荧光实时定量检测该miRNA在正常个体卵巢中表达量较高,且其表达趋势与BmVMP23基因的表达趋势相反,而在l-em卵突变体卵巢中仅有微量表达。通过miRNAmimic过表达和miRNA inhibitor抑制表达体外转染实验证实了bmo-miR-1a-3p能够抑制BmVMP23基因的表达。上述研究证实了卵黄膜蛋白BmEP80基因的突变是导致l-em卵突变体产生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为“明”死卵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的阐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1
英文缩写  11-18
第一章 绪论  18-34
  1.1 家蚕突变基因的研究进展  18-20
    1.1.1 突变基因在家蚕优良品种选育方面的应用  18
    1.1.2 突变基因在家蚕新产品开发方面的应用  18-19
    1.1.3 突变基因在基因功能研究方面的应用  19
    1.1.4 突变基因在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  19
    1.1.5 突变基因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19-20
  1.2 遗传标记在突变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20-27
    1.2.1 形态学标记  20
    1.2.2 细胞学标记  20
    1.2.3 生物化学标记  20-21
    1.2.4 免疫学标记  21
    1.2.5 分子标记  21-27
  1.3 RNA 干涉技术在突变基因验证中的应用  27-32
    1.3.1 RNA 干涉技术简介  27-31
    1.3.2 RNAi 的应用  31-32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32-33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33-34
第二章 家蚕“明”死卵突变体 l-e~m基因的连锁及定位分析  34-46
  2.1 引言  34
  2.2 材料与方法  34-39
    2.2.1 实验材料  34-35
    2.2.2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  35-36
    2.2.3 实验方法  36-39
  2.3 实验结果  39-45
    2.3.1 实验材料发育情况  39
    2.3.2 BC1F 及 F2代的个体的表现型与基因型  39-41
    2.3.3 l-e~m基因所在连锁群的确定  41-42
    2.3.4 家蚕 l-e~m基因的初步定位  42-43
    2.3.5 与家蚕 l-e~m基因连锁的新的 SSR 标记  43
    2.3.6 F2代个体的基因型分析及 l-e~m基因的遗传连锁图  43-45
  2.4 讨论  45-46
第三章 l-em候选基因的鉴定  46-61
  3.1 引言  46
  3.2 材料与方法  46-52
    3.2.1 实验材料  46
    3.2.2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  46-47
    3.2.3 实验方法  47-52
  3.3 实验结果  52-59
    3.3.1 筛选候选基因  52-54
    3.3.2 突变位点的确定  54-56
    3.3.3 候选基因在蛹期的表达变化  56-58
    3.3.4 RNAi 验证候选基因的功能  58-59
  3.4 讨论  59-61
第四章 野生型和 l-e~m卵突变体卵巢蛋白质组学分析  61-72
  4.1 前言  61
  4.2 材料与方法  61-67
    4.2.1 实验材料准备  61
    4.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61-64
    4.2.3 实验方法  64-67
  4.3 结果与分析  67-71
    4.3.1 正常卵与突变体卵的卵蛋白电泳图谱分析  67-68
    4.3.2 差异蛋白点的质谱鉴定  68-71
  4.4 讨论  71-72
第五章 MiRNAs 对 BmVMP23 基因表达的影响  72-92
  5.1 引言  72
  5.2 材料与方法  72-83
    5.2.1 实验材料  72-73
    5.2.2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  73
    5.2.3 实验方法  73-83
  5.3 结果与分析  83-90
    5.3.1 家蚕 BmVMP23 基因全长 cDNA 的克隆  83-84
    5.3.2 BmVMP23 基因 3′-UTR 序列的结构分析  84-86
    5.3.3 与 BmVMP23 基因 3′-UTR 匹配的 miRNAs  86
    5.3.4 每个 miRNA 的组织表达分析  86-88
    5.3.5 Bmo-miR-1a-3p 对 BmVMP23 基因的 3′-UTR 的作用  88-90
  5.4 讨论  90-92
结论  92-94
参考文献  94-10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6-108
致谢  108-110
详细摘要  110-118

相似论文

  1.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结构蛋白VP2基因在家蚕中的表达及亚单位疫苗的初步研究,S855.3
  2. 基于基因打靶的绿色荧光丝转基因家蚕研究,Q78
  3. RNAi转基因家蚕抑制BmNPV的抗性研究,Q78
  4. 转基因家蚕表达药用蛋白的研究,Q78
  5. 家蚕几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基因表达与功能研究,S881.2
  6. 家蚕生物钟基因Cry的克隆和功能鉴定,S881.2
  7. 重金属铅对家蚕的抗氧化和生殖发育相关基因表达以及酶活性的影响,S884.9
  8. JAK/STAT途径对BmNPV的感染应答及家蚕作为痛风药物筛选动物模型的研究,R965
  9. 家蚕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的鉴定及部分成员的克隆与功能分析,S881
  10. 蓖麻三磷酸甘油脱氢酶(RcGPDH)基因克隆与功能鉴定,S565.6
  11. 水稻雌性不育基因fsv1的精细定位及胚胎学观察,S511
  12. 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资源的创新及优势杂交组合的选配,S882
  13. 家蚕ras oncogene (Bras2)的表达、纯化以及特性分析,Q78
  14. 野蚕线粒体基因组分析及家蚕荧光茧判性机理研究,S885.9
  15. 家蚕在菊酯类农药诱导后的脂肪体蛋白表达谱研究,S433
  16. 家蚕两种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表达谱分析,S881.26
  17. 增量表达抗病毒蛋白Bmlipase-1的家蚕转基因系统的建立,Q78
  18. 体外重建人工红细胞膜蛋白的免疫荧光法研究及其功能特性分析,R457.1
  19. 王浆蛋白酶解技术和AccMRJP5基因重组表达及产物活性研究,S896.3
  20.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BmDNV-Z病毒蛋白互作的家蚕中肠细胞蛋白,S884
  21. 家蚕肠道微生态产脂肪酶细菌的分离鉴定与差异性比较,Q9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蚕桑 > 蚕基础科学 > 蚕的生理、遗传、生态、生物物理、生物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