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扭送制度研究

作 者: 李厚虎
导 师: 薛竑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扭送 现状 完善 措施
分类号: D92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扭送是法律赋予公民同犯罪做斗争的权利。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符合《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的犯罪嫌疑人或罪犯,都有权将其扭送至公检法机关处理,任何被扭送者不得抗拒。但是,由于立法的不足与缺陷,实践中,扭送制度或者是因为缺乏可操作性而形同虚设,或者是由于公民对扭送制度的不当把握而导致错误扭送、恶意扭送的发生。为了使扭送制度真正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真正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对扭送制度进行系统研究就变得有必要且有价值。本文从扭送的概念、涵义及其制度价值出发,分析我国现行扭送制度的不足与缺陷。在考察和借鉴主要大陆法国家和英美法国家的相关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扭送制度的若干设想,探讨如何构建切实可行的扭送制度。除引言外,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扭送概述”,主要对扭送的概念、涵义、扭送的性质及其制度价值进行论述。在对关于扭送性质的几种主要观点进行比较分析之后,笔者认为应当肯定扭送作为强制措施的法律性质。第二部分“我国现行扭送制度之检讨”,主要对我国现行扭送制度的不足与缺陷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现行扭送制度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第三部分“域外扭送制度的考察”主要对世界主要大陆法国家和英美法国家以及混合式诉讼模式国家的相关制度进行考察,借鉴其合理成分,为完善我国现行扭送制度寻找有益的经验。第四部分“完善我国扭送制度的设想”是本文写作的重点和难点部分。笔者在吸收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考察国外相关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现行扭送制度的若干设想。明确扭送的强制措施性质,肯定公民扭送的公益性质,以及公民在特定情形下,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采取一定强制措施的主体地位。明确扭送的适用情形,尽量使扭送的对象在实践中易于识别。通过明确扭送主体和扭送对象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明确由扭送主体对其扭送的正当性提供合理根据的证明,同时规定扭送对象的容忍义务,对扭送主体和扭送对象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引,实现对扭送主体和扭送对象的平衡保护。努力实现既依法打击犯罪,又不致造成对人权的侵犯,使扭送制度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实现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6-8
Abstract  8-12
引言  12-13
一、扭送概述  13-20
  (一) 扭送的涵义  13-15
    1. 扭送的主体  14
    2. 扭送的对象  14
    3. 扭送必须出于正当的目的  14-15
    4. 扭送必须在合理时间内完成  15
    5. 公民只能将特定对象扭送到公安司法机关处理  15
  (二) 扭送的法律性质  15-19
    1. 关于扭送法律性质的学术争鸣  15-18
    2. 作者的观点  18-19
  (三) 扭送的制度价值  19-20
    1. 依法打击和预防犯罪  19-20
    2. 提高司法效率,降低司法成本  20
二、我国现行扭送制度之检讨  20-24
  (一) 立法现状  20-21
  (二) 现行立法存在的问题  21-24
    1. 扭送的性质不明确  21-22
    2. 扭送主体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22
    3. 扭送对象很难界定  22-23
    4. 缺乏扭送的具体实施程序  23
    5. 扭送主体和扭送对象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  23
    6. 缺乏对扭送主体和扭送对象的权利保障和救济措施  23-24
三、域外“扭送”制度考察  24-30
  (一) 大陆法国家和地区的“扭送”制度  25-27
    1. 德国的“暂时逮捕”制度  25-26
    2. 我国台湾地区“对现行犯的逮捕”制度  26-27
  (二) 英美法国家的“扭送”制度  27-29
    1. 美国的“无证逮捕”制度  27-28
    2. 英国的“私人逮捕”制度  28-29
  (三) 日本“对现行犯的逮捕”制度  29-30
四、完善我国扭送制度的设想  30-41
  (一) 明确扭送的性质  31
  (二) 明确扭送的适用情形  31-34
    1. 正在实行犯罪或者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32-33
    2. 通缉在案的  33
    3. 越狱逃跑的  33-34
    4. 正在被追捕的  34
  (三) 明确扭送的时间限度及行为方式  34-36
    1. 扭送必须以合理的方式实施  34-35
    2. 扭送必须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  35-36
  (四) 明确扭送主体和扭送对象的权利和义务  36-40
    1. 扭送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36-38
    2. 扭送对象的权利与义务  38-40
  (五) 完善扭送的后续程序  40-41
致谢  41-42
参考文献  42-43

相似论文

  1. 碾压混凝土拱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与分缝设计研究,TV642.2
  2.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3. 调整云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策略研究,G649.2
  4. 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807.4
  5.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6.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G471
  7. 番禺区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及其优化策略,G633.3
  8. 理工科大学美育现状与对策研究,G641
  9. 桂林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G895
  10. 福州市区老年体育开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12.48
  11. 宁波市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S727.2
  12. 论中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G631
  13. 陕南贫困山区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G633.96
  14. 广州市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G633.91
  15. 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现状与转化策略研究,G633.6
  16. 广州市九佛第二中学跆拳道运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G886.9
  17. 浙江省笼式足球运动开展现状与推广研究,G843
  18. 论我国环境污染预防中的公众参与制度,X321
  19. 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D630
  20.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21.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