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烤烟调制方式对烟叶色素转化及品质的影响

作 者: 石盼盼
导 师: 宫长荣
学 校: 河南农业大学
专 业: 烟草学
关键词: 烤烟 调制方式 生理生化特性 色素 化学成分 致香物质 外观质量 物理特性 经济性状
分类号: TS4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调制方式烤烟色素转化情况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对烤烟进行不同的前处理然后根据烟叶情况确定合适的调制工艺,对调制过程中烟叶的生理生化状况、色素及含水量变化情况、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变化、中性致香物含量、有机酸变化情况、多酚类物质含量、外观质量性状和物理特性及各处理烘烤用时进行比较,初步确定了有利于提高烟叶品质的调制方式,主要结果如下:1对烟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随着晾制时间增长烟叶水分减少,并影响到烟叶生理生化变化。含水量随着晾制时间的延长,大幅度降低时段提前,表现为C1(烟叶成熟采摘编杆后自然晾制48h后进行烘烤)、C2(烟叶成熟采摘编杆后置于木箱内晾制48h后进行烘烤,木箱一扇门打开)、C3(烟叶成熟采摘编杆后置于木箱内晾制48h后进行烘烤,木箱门全部关闭)处理比B1(烟叶成熟采摘编杆后自然晾制36h后进行烘烤)、B2(烟叶成熟采摘编杆后置于木箱内晾制36h后进行烘烤,木箱一扇门打开)、B3(烟叶成熟采摘编杆后置于木箱内晾制36h后进行烘烤,木箱门全部关闭)处理提前12h出现,且这六个处理均有两个大幅度下降时段,A1(烟叶成熟采摘编杆后自然晾制18h后进行烘烤)、A2(烟叶成熟采摘编杆后置于木箱内晾制18h后进行烘烤,木箱一扇门打开)、A3(烟叶成熟采摘编杆后置于木箱内晾制18h后进行烘烤,木箱门全部关闭)处理只有一个大幅度下降时段,比前六个处理滞后出现,因此晾制时间是烟叶失水量的主要影响因子。B1、B2、B3处理可提高酯氧合酶(LOX)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不同处理以A3、B2、C1处理酯氧合酶与多酚氧化酶活性较高,随晾制时间的延长酯氧合酶活性峰值提前出现,表现为C1、C2、C3处理比其他处理提前12h出现。在调制过程中各处理含水量变化同酯氧合酶活性变化关系密切,除C3处理外,其他处理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2晾制方式和时间影响烟叶色素的降解烟叶叶绿素a均表现出随调制进行表现出相似的变化曲线,不同处理条件下烟叶叶绿素降解速度和降解时段不同,烤后样中叶绿a含量表现出晾制48h>晾制36h>晾制18h,说明晾制时间是影响叶绿a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叶绿素b在调制过程中降解趋势整体较为平缓,各处理叶绿素a主要在72h前降解,以晾制18h中A3处理、晾制36h中B2处理,晾制48h中C1处理含量最低。各处理类胡萝卜素都呈现出现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晾制处理类胡萝卜素升高点均比CK处理提前,且烤后样中A2、B3、C2处理含量最低,说明晾制时间和晾制方式同时影响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3晾制方式和时间影响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晾制处理影响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以晾制18h各处理中A3、晾制36h各处理中B2、晾制48h中C1处理中化学成分比较协调,表现为有效降低淀粉含量,糖含量适宜,糖碱比提高,氮碱比适宜,C3处理相对较差。中性致香物总量以C1处理含量最高,A3和B2处理含量次之,C3和C2处理含量低于CK处理。对烟叶香气品质有重要贡献的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以C1处理含量最高,依次是A3和B2处理,含量过多对烟叶品质不利的高级脂肪酸以CK处理含量最高,晾制处理含量都比CK处理低。晾制处理多酚含量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12h达到峰值后降解,CK处理为倒V曲线,在12h、48h、72h处有所增加,烤后样中,除A1和A2处理外,其余晾制处理多酚含量均比CK处理有所提升。4晾制方式和时间影响烤后烟叶外观形状、物理特性和烘烤用时以A3、B2、C1处理外观质量和物理特性表现较好,B3、C2、C3处理外观质量表现稍差,C3处理在物理特性方面表现较差,化学成分不协调,上等烟比例低于CK处理,总之,以C3处理表现最差。晾制处理的烘烤用时均少于CK处理,以C3处理用时最少,依次是C2和C1处理,各处理在变黄期的烘烤用时和整体烘烤用时表现出随晾制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的趋势,说明对烟叶进行晾制后进行调制加工有利于缩短烘烤用时,起节能作用。

全文目录


致谢  4-9
摘要  9-11
1 文献综述  11-19
  1.1 烟草在生长成熟过程中质体色素含量的变化  11
  1.2 农艺措施对烟叶色素含量的影响  11
  1.3 色素在调制过程中的降解机制及含量变化  11-12
    1.3.1 调制过程中色素降解机制  11-12
    1.3.2 在调制过程中质体色素含量变化  12
  1.4 色素降解物与烟叶品质的关系  12-13
    1.4.1 叶绿素降解产物与烟叶品质的关系  12-13
    1.4.2 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与烟叶品质的关系  13
    1.4.3 醇化过程中色素含量变化  13
  1.5 研究有机酸的意义  13-15
    1.5.1 遗传因素对烟叶有机酸含量影响  14
    1.5.2 不同地域对烟叶有机酸含量影响  14
    1.5.3 不同部位对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14
    1.5.4 调制对烟叶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14-15
  1.6 研究酚类物质的意义  15-16
    1.6.1 不同因素对多酚物质含量的影响  15-16
      1.6.1.1 遗传因素对烟叶多酚物质含量的影响  15
      1.6.1.2 光照对烟叶多酚物质含量的影响  15
      1.6.1.3 矿质营养对烟叶多酚物质含量的影响  15
      1.6.1.4 调制加工对多酚物质含量的影响  15-16
    1.6.2 多酚类物质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16
  1.7 化学成分与烟叶质量的关系  16-19
    1.7.1 不同品种对烟叶化学含量影响  16
    1.7.2 不同植烟区对烟叶化学含量影响  16
    1.7.3 栽培措施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16-17
      1.7.3.1 施氮水平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16-17
      1.7.3.2 化学调控措施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17
      1.7.3.3 生态环境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17
    1.7.4 调制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17-18
    1.7.5 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与外观质量的关系  18
    1.7.6 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的关系  18-19
2 引言  19-20
3 材料和方法  20-22
  3.1 试验材料  20
  3.2 试验设计  20
    3.2.1 试验设计  20
    3.2.2 样品制备  20
  3.3 测定项目和方法  20-21
    3.3.1 烟叶主要化学成分测定方法  20
    3.3.2 烟叶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20-21
    3.3.3 烟叶中性致香物的测定及方法  21
    3.3.4 烟叶有机酸的测定及方法  21
    3.3.5 烟叶外观质量评定  21
    3.3.6 烟叶物理特性测定  21
  3.4 数据分析  21-22
4. 结果与分析  22-57
  4.1 不同调制方式对烟叶水分和色素变化的影响  22-28
    4.1.1 对烟叶含水量的影响  22-23
    4.1.2 对叶绿素 a 含量的影响  23-24
    4.1.3 对叶绿素 b 含量的影响  24
    4.1.4 对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  24-25
    4.1.5 不同调制方式调制过程中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比值变化  25-26
    4.1.6 不同调制方式调制过程中叶绿素与含水量因子相关分析  26-27
    4.1.7 不同调制方式调制过程中类胡萝卜素与相对含水量因子相关分析  27-28
  4.2 不同晾制方式相同晾制时间对烟叶生理生化特性影响  28-38
    4.2.1 酯氧合酶与相对含水量相关分析  28-29
    4.2.2 酯氧合酶与叶绿素相关分析  29-30
    4.2.3 酯氧合酶与类胡萝卜素类色素相关分析  30-36
    4.2.4 多酚氧化酶与多酚类化合物相关性分析  36-38
  4.3 相同晾制方式不同晾制时间对烟叶生理生化特性影响  38-48
    4.3.1 酯氧合酶与含水量相关分析  38-39
    4.3.2 酯氧合酶与叶绿素相关分析  39-41
    4.3.3 酯氧合酶与类胡萝卜素类化合物相关分析  41-46
    4.3.4 多酚氧化酶与多酚相关分析  46-48
  4.4 灰色关联分析  48-49
    4.4.1 类胡萝卜素类物质灰色关联度分析  48
    4.4.2 总酚类物质灰色关联度分析  48-49
  4.5 色素类化合物与其它化合物相关分析  49-51
    4.5.1 与常规化学成分相关分析  49
    4.5.2 类胡萝卜素类化合物与其降解物相关分析  49-50
    4.5.3 与有机酸相关分析  50-51
    4.5.4 与总酚类化合物相关分析  51
  4.6 对烤后样各化学成分的影响  51-54
    4.6.1 不同处理调制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变化  51-52
    4.6.2 不同处理调制后烟叶中性致香物含量变化  52-53
    4.6.3 不同处理调制后烟叶酸性致香物含量变化  53-54
  4.7 不同处理调制过程用时  54
  4.8 不同处理调制后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54-57
    4.8.1 等级比例  54-55
    4.8.2 外观质量  55
    4.8.3 烟叶物理特性  55-57
5 结论与讨论  57-60
  5.1 不同调制方式对烟叶色素降解的影响  57
  5.2 不同调制方式对烟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57-58
  5.3 不同调制方式对烟叶质量及调制用时的影响  58
  5.4 不同调制方式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58-60
参考文献  60-67
英文摘要  67-69

相似论文

  1. 南海多室草苔虫和脆灯芯柳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R284
  2. 高产色素红曲菌株的选育及所产色素性质的研究,TS202.3
  3. 水氮耦合对泸州烟区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S572
  4. 我国烤烟烟叶果胶、纤维素含量分布特点及对评吸品质的影响,S572
  5. 水氮耦合对宜宾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及烟叶产质量影响的研究,S572
  6. 临沧特色烤烟品质区划研究,S572
  7. 烤烟成熟和调制期间颜色参数变化及烤前晾制对其质量的影响,S572
  8. 棉铃虫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的克隆、时空表达及RNA干扰,S435.622.3
  9. 烤烟连作障碍效应与微生物菌剂消减技术初探,S572
  10. 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S513
  11. 河南和云南烤烟碳氮代谢比较研究,S572
  12. 不同肥料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S572
  13. 变频调速对密集烤房流场及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S572
  14. 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分布特点及与品质指标的关系,S572
  15. 烤烟不同香型烟叶质量特点及判别分析,S572
  16. 烤烟密集烘烤关键工艺条件优化研究,TS44
  17. 烤烟打叶复烤片烟结构稳定性评价,TS443
  18. GIS和地统计学应用于泸州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分区管理技术研究,S158
  19. 烤烟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S572
  20. 马铃薯甲虫对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及其机理,S435.32
  21. 甜菜夜蛾与斜纹夜蛾触角细胞色素P450及酯酶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和组织表达分析,S433.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烟草工业 > 烟草初加工 > 烟草调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