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发芽大豆营养成分变化及其豆腐加工技术研究

作 者: 王燕翔
导 师: 宋莲军
学 校: 河南农业大学
专 业: 食品科学
关键词: 大豆 发芽 营养成分 豆腐
分类号: TS21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7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人们健康饮食的意识不断增强,发芽豆类制品越来越多的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与喜爱。其中发芽大豆制成的豆腐营养价值丰富,口感和风味较佳并且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在我国,关于发芽大豆豆腐的系统性研究比较少,还没有关于发芽大豆豆腐加工技术与品质控制的研究。本研究以市售当年生大豆为原料,测定了大豆的发芽率、产率,以此来确定大豆的最佳发芽条件;对所发豆芽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不同芽长对发芽大豆营养价值的影响,为发芽大豆豆腐的加工提供理论基础;以不同芽长的发芽大豆为原料,用MgCl2为凝固剂加工发芽大豆豆腐,测定发芽大豆豆腐的产率、保水性、质构,并对豆腐做感官评定,以此来确定发芽大豆豆腐的最佳加工工艺。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培养时间为单因素实验来培养大豆,用正交实验法,以发芽率、产率及感官评定为指标对大豆发芽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影响大豆发芽率的主要因素是培养温度,其次是浸泡温度及浸泡时间;影响发芽大豆产率的主要因素是浸泡温度,其次是培养温度及浸泡时间。综合发芽大豆质量等因素考虑,大豆发芽的最佳生长条件为浸泡温度30℃、浸泡时间8h、培养温度为25℃,在此条件下的发芽大豆产率最高,且发芽率也较好,质量好。2、大豆在发芽中,随着芽长的增加,灰分的量稍微增加然后降低,蛋白质的含量变化不大,脂肪的含量减少。在40mm时,灰分比未发芽降低了4.87%。在2mm时蛋白质的含量有所降低,随着芽长的增加,蛋白质含量有所增加在20mm时最高为41.85%,然后蛋白质含量减少,但是绝对变化值不大。游离氨基酸含量随芽长的增加而持续增加,到40mm时游离氨基酸含量由未发芽时的189.35mg/100g增加到40mm时的976.23mg/100g。脂肪含量呈下降的趋势,降低量为18.47%。大豆发芽前后Vc的含量增加,Vc的含量在随芽长增加呈上升趋势。在30mm时达到最大值,为11.69mg/100g。发芽大豆的可溶性纤维含量也随着芽长的增加而持续增加,由未发芽时的5.12%增加到40mm时的6.47%,增加率为26.38%。从未发芽到芽长为40mm时,软脂酸(C16:0)组分含量变化不大;随着芽长的增加,到芽长为40mm时,硬脂酸(C18:0)组分的含量出现往复性变化;油酸(C18:1)组分的含量整体上来说呈先升高后降低在升高的趋势;亚油酸(C18:2)组分呈先降低后升高然后降低的趋势。在芽长为0-20mm时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先增加后减少,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先减少后增加。到20mm时,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由为发芽时的1.00:1.06:2.85变为1.00:1.01:3.01。3、以发芽大豆芽长、豆浆浓度及MgCl2添加量为因素,通过豆腐的产率、保水性、感官评价及质构测定等指标研究了发芽大豆北豆腐的加工工艺。单因素结果表明,m(豆芽):m(水)为1:4,芽长为2mm,MgCl2添加量为0.53%时,制作发芽大豆北豆腐的品质较好。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发芽大豆北豆腐咀嚼性、硬度、弹性、感官、产率和保水性的主要因素依次是豆浆浓度> MgCl2添加量>豆芽芽长。结合感官评定和质构结果,制作发芽大豆北豆腐的最佳工艺条件是m(豆芽):m(水)为1:4,芽长4mm,MgCl2添加量0.53%。发芽大豆豆腐硬度较普通大豆豆腐硬度低,保水性略小,弹性、粘聚性、咀嚼性、回复性的质构结果均比普通大豆豆腐高,感官评分也比普通大豆豆腐高。以发芽大豆制作出的北豆腐,口感好、营养丰富、风味独特。

全文目录


致谢  4-8
摘要  8-10
第一章 绪论  10-17
  1.1 大豆的营养价值  10-12
  1.2 发芽大豆的营养价值  12-14
    1.2.1 蛋白质的变化  12
    1.2.2 氨基酸的变化  12-13
    1.2.3 脂类的变化  13
    1.2.4 Vc 及膳食纤维的变化  13
    1.2.5 灰分的变化  13
    1.2.6 抗营养因子的变化  13-14
      1.2.6.1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13-14
      1.2.6.2 凝集素  14
  1.3 发芽条件对发芽大豆品质的影响  14-15
    1.3.1 浸泡温度及时间对发芽大豆品质的影响  14
    1.3.2 培养温度对发芽大豆品质的影响  14-15
  1.4 发芽大豆豆腐的研究现状  15-17
第二章 大豆最佳发芽条件的研究  17-24
  2.1 前言  17
  2.2 材料与方法  17-18
    2.2.1 材料与仪器市售当年生大豆  17
    2.2.2 仪器与设备  17
    2.2.3 实验方法  17-18
      2.2.3.1 大豆发芽工艺  17
      2.2.3.2 发芽率测定  17-18
      2.2.3.3 产率测定  18
      2.2.3.4 数据处理  18
  2.3 结果分析  18-23
    2.3.1 不同浸泡温度对豆芽品质的影响  18-19
      2.3.1.1 不同浸泡温度对大豆产率及发芽率的影响  18-19
    2.3.2 不同浸泡时间对豆芽品质的影响  19-20
      2.3.2.1 不同浸泡时间对大豆产率及发芽率的影响  19-20
    2.3.3 不同培养温度对大豆品质的影响  20-21
      2.3.3.1 不同培养温度对大豆产率及发芽率的影响  20-21
    2.3.4 大豆发芽工艺参数优选  21-23
  2.4 结论  23-24
第三章 发芽大豆营养成分随芽长变化规律的研究  24-31
  3.1 前言  24
  3.2 材料与方法  24-25
    3.2.1 主要材料与设备  24
    3.2.2 实验方法  24-25
      3.2.2.1 大豆发芽条件  24
      3.2.2.2 发芽大豆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  24-25
  3.3 结果与讨论  25-29
    3.3.1 不同芽长大豆灰分含量的变化规律  25-26
    3.3.2 不同芽长大豆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  26
    3.3.3 不同芽长大豆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  26-27
    3.3.4 不同芽长大豆脂肪含量的变化规律  27
    3.3.5 不同芽长大豆脂肪酸的变化规律  27-28
    3.3.6 不同芽长 Vc 含量的变化规律  28-29
    3.3.7 不同芽长发芽大豆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变化规律  29
  3.4 结论  29-31
第四章 发芽大豆豆腐加工技术的研究  31-38
  4.1 引言  31
  4.2 材料与方法  31-33
    4.2.1 主要材料与设备  31
    4.2.2 试验方法  31-33
      4.2.2.1 大豆的发芽条件  31
      4.2.2.2 豆腐制作的工艺流程  31
      4.2.2.3 发芽大豆豆腐产率的测定  31-32
      4.2.2.4 发芽大豆豆腐保水性的测定  32
      4.2.2.5 感官评定  32-33
      4.2.2.6 北豆腐质构特性的测定  33
      4.2.2.7 数据处理  33
  4.3 结果与分析  33-37
    4.3.1 豆浆浓度对豆腐的影响  33-34
    4.3.2 凝固剂添加量对豆腐的影响  34
    4.3.3 豆芽长度对豆腐的影响  34
    4.3.5 发芽大豆豆腐工艺参数优化  34-36
    4.3.6 发芽大豆豆腐与普通豆腐质构结果比较  36-37
  4.4 结论  37-38
第五章 总结  38-40
  5.1 全文总结  38-39
  5.2 创新点  39-40
参考文献  40-44
Abstract  44-45

相似论文

  1. 大豆疫霉RXLR效应分子靶标的筛选,S435.651
  2. 山野菜石参营养成分与品质分析,S647
  3. 大豆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S565.1
  4. 大豆品种对腐竹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TS214.2
  5. 精白保胚发芽米淀粉特性研究,TS235.1
  6. 西藏地区紫花苜蓿和多年生黑麦草干草调制与贮藏技术的研究,S816.53
  7. 大花萱草品种筛选与制种技术研究,S682.19
  8. 发芽大豆多肽富集工艺及富肽豆乳开发研究,TS214.2
  9. 大豆品种对北豆腐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TS214.2
  10. 基因表达谱数据聚类分析方法比较与大豆疫霉基因的网络构建,S435.651
  11.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两个Ⅲ型效应因子的克隆与功能研究,S435.651
  12. 精白保胚发芽米的制备及食用品质研究,S511
  13. 农杆菌介导GmWRKY21基因转化大豆的研究,S565.1
  14.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大豆自然居群的遗传特征、群体分化及其与栽培大豆遗传关系研究,S565.1
  15.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籽粒大小和形状的QTL定位和驯化研究,S565.1
  16. 大豆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基础研究,S565.1
  17. 大豆叶茸毛着生状态与筛豆龟蝽抗性的关联及基因定位,S565.1
  18. 叶绿素缺乏对大豆叶片光能分配及耐光抑制特性的影响,S565.1
  19. 大豆孢囊线虫扩展蛋白基因expansin的克隆和分析及大豆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S565.1
  20. 黄淮和南方地区大豆育成品种籽粒性状遗传构成的分子标记解析及等位变异优选,S565.1
  21. 大豆GmFtsH基因的遗传转化及功能分析,S565.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粮食加工工业 > 豆类制食品 > 大豆制食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