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P507-N235体系稀土无皂化萃取分离关键技术研究

作 者: 邓声华
导 师: 杨幼明
学 校: 江西理工大学
专 业: 有色金属冶金
关键词: 稀土 无皂化 萃取 P507 N235
分类号: TF84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我国的稀土企业基本采用溶剂萃取法分离稀土,工艺已较为成熟。但现有的萃取体系也有明显的缺点,其生产过程因氨皂化带来的氨氮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稀土企业,也制约着稀土行业的发展的。近年来,科研人员开发了多种无皂化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果。本课题利用N235对盐酸有较强的萃取能力这一特性,设计了一类无皂化萃取体系,即P507—N235双溶剂体系。该体系首次采用P507与N235的混合溶剂作为有机相,无需皂化直接萃取稀土。本文主要探讨P507—N235双溶剂萃取体系无皂化萃取分离稀土并实现循环的可行性问题。主要内容为研究P507—N235双溶剂体系萃取稀土的效果及该体系下稀土分离系数变化情况;同时考察了P507—N235双溶剂萃取体系稀土的反萃效果及有机相的再生循环问题。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P507—N235体系萃取稀土的效果较好,体系最佳配比为P507:N235:煤油=30:25:45。P507—N235体系继承了P507体系的特点,对稀土元素的萃取能力随原子序数增加而递增。通过控制工艺条件,可使P507—N235体系萃取稀土的效果基本接近或达到P507皂化的效果。P507—N235体系下La/Ce的分离系数优于同条件下其在P507体系下的分离系数,且随N235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随相比的提高而增加。经测得,P507—N235体系下相邻稀土元素间的分离系数普遍优于现有P507体系的分离系数。P507—N235体系稀土较容易反萃。逆流串级模拟实验表明,最佳反萃条件为:盐酸浓度约为5mol/L,相比O/A=10:2,经5级稀土的反萃率可达98%,此时出口稀土浓度高,且酸度较低,复合有机相中残留的酸度约为0.8mol/L。实验表明,要实现复合有机相的循环使用,应控制有机相残留酸度小于0.1mol/L。实验发现,水洗法脱除复合有机相中的残留酸较为困难。当有机相残留酸度洗至较低时,复合型萃取剂的循环使用效果较好,分离系数稳定。经红外光谱分析,P507与N235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但反应完后,萃取剂的结构稳定。P507—N235体系无需皂化,缩短了工艺,同时该体系还兼具萃取效果较好、分离系数高、反萃效果好等优点,且其复合有机相结构稳定,可实现循环。实验证明该工艺是可行的。由于该萃取体系不需要皂化,可大大降低稀土企业氨氮的产生,同时节约了成本,是一项绿色萃取工艺。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绪论  10-23
  1.1 我国稀土资源状况及行业现状  10-11
  1.2 我国稀土行业的氨氮排放现状  11-12
  1.3 稀土生产过程中氨氮的来源  12-14
    1.3.1 碳酸稀土沉淀工序  12-13
    1.3.2 南方离子矿浸矿及精矿生产工序  13
    1.3.3 萃取工序  13-14
  1.4 解决稀土氨氮废水问题的途径  14-19
    1.4.1 氨氮废水的常规处理方法  14-16
    1.4.2 氨氮废水循环利用技术  16
    1.4.3 非氨皂技术  16-17
    1.4.4 无皂化技术  17-19
  1.5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原理及意义  19-22
  1.6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22-23
    1.6.1 课题来源  22
    1.6.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2-23
第二章 P507N235 体系无皂化萃取稀土的试验研究  23-37
  2.1 实验方案及方法  23
  2.2 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23-24
  2.3 分析检测方法  24-25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36
    2.4.1 N235 及复合型萃取剂对盐酸的萃取性能  25-26
    2.4.2 P507—N235 协同萃取 Nd 的机理研究  26-29
    2.4.3 复合萃取剂 P507 与 N235 配比的确定  29-31
    2.4.4 P507—N235 体系下相比对分配比的影响  31-32
    2.4.5 P507—N235 体系下稀土浓度对分配比影响  32-33
    2.4.6 P507—N235 体系萃取稀土的分相情况  33-34
    2.4.7 P507—N235 体系与 P507 体系萃取稀土的效果对比  34-36
  2.5 本章小结  36-37
第三章 P507—N235 体系稀土的分离系数  37-43
  3.1 实验方案及方法  37
  3.2 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37
  3.3 分析检测手段  37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7-42
    3.4.1 N235 浓度对 La/Ce 分离系数的影响  37-38
    3.4.2 相比对 La/Ce 分离系数的影响  38-39
    3.4.3 混合时间对 La/Ce 分离系数的影响  39-40
    3.4.4 最优条件下各体系 La/Ce 分离系数对比  40-41
    3.4.5 P507—N235 体系与 P507 体系下稀土分离系数对比  41-42
  3.5 本章小结  42-43
第四章 P507—N235 体系稀土的反萃试验研究  43-48
  4.1 实验方案方法  43-44
  4.2 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44
  4.3 分析检测手段  44-45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47
    4.4.1 P507—N235 体系及 P507 体系稀土的单级反萃率对比  45
    4.4.2 错流反萃模拟实验  45-46
    4.4.3 逆流反萃串级模拟实验  46-47
  4.5 本章小结  47-48
第五章 P507—N235 体系有机相的再生循环研究  48-59
  5.1 实验方案及方法  48
  5.2 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48
  5.3 分析检测手段  48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8-57
    5.4.1 洗水用量对复合有机相残留酸浓度的影响  48-49
    5.4.2 洗水温度对复合有机相残留酸浓度的影响  49-50
    5.4.3 复合有机相残留酸度对稀土分配比影响  50-51
    5.4.4 错流洗酸模拟实验  51-53
    5.4.5 逆流洗酸串级模拟实验  53-54
    5.4.6 复合有机相循环使用效果  54-55
    5.4.7 复合有机相化学成分变化及稳定性分析  55-57
  5.5 本章小结  57-59
第六章 结论  59-61
参考文献  61-64
致谢  64-65
个人简历  65
所发表的论文  65

相似论文

  1. 稀土元素掺杂Ca3Co4O9与Ag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性能,TQ174.1
  2. 几种天然产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评价和应用,R284.1
  3. 苯并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萃取分离中的应用,O626.23
  4. 磷肥副产氟硅酸钠含氯废水的回收利用研究,X786
  5. 玉米挥发性物质提取方法优化设计与应用,S513
  6. 蛋膜固相萃取在环境水样微量金属元素分析中的应用,X832
  7. 碳纳米材料在痕量元素分离富集与分析中的应用研究,TB383.1
  8. DMF+KSCN萃取分离苯和环己烷及液液平衡研究,TQ028.3
  9. 稀土改性环氧片锌涂料耐硫酸盐还原菌性能研究,TQ630.1
  10. 樟树叶多酚提取纯化及结构鉴定,TQ914.1
  11. 微晶蒽固相萃取与光谱法联用分离富集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X832
  12. 化学镀稀土La-Co-P磁性合金及性能研究,TQ153.2
  13. 新型缺位杂多钼酸盐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研究,O627
  14. Ca9ZnLi(PO47陶瓷的电学性能、Eu3+离子的发光与微结构研究,TQ174.1
  15. 稀土掺杂氧化物荧光粉末的水热制备及荧光性能研究,TQ422
  16. 超临界CO2与DMF混合溶剂萃取煤的研究,TQ531
  17. 离子液体用于苯—环已烷萃取分离的研究,TQ202
  18. 蓝光LED用发光微晶玻璃的研制,TQ171.1
  19. 低温熔融法制备不溶性硫磺的稳定剂和萃取剂研究,TQ125.116
  20. 蒽醌法萃取液催化氧化丙烯制备环氧丙烷小试研究,TQ223.26
  21. 聚碳酸亚丙脂合成催化剂的高效负载化及产品多孔膜制备研究,TQ31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冶金工业 > 有色金属冶炼 > 稀有金属冶炼 > 稀土金属冶炼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