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稀土元素掺杂Ca3Co4O9与Ag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性能
作 者: 卢艳
导 师: 宋英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化学工程与技术
关键词: 热电性能 Ca3Co4O9 Ag复合 掺杂 稀土
分类号: TQ17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9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能源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条件。因此,发展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及能源转换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Ca3Co4O9基氧化物是目前最有希望得到工业应用的高温热电材料之一,其具有耐高温、抗氧化、热稳定性好、无污染、使用寿命长、制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目前距离可实用化的性能指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人们不断努力寻求提高其热电性能的新途径。本论文通过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合成出均匀高纯的稀土Sm或Yb掺杂Ca3Co4O9体系粉体并与Ag复合,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制备出高致密的复合陶瓷材料,利用XRD和SEM对材料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材料的Seebeck系数、电导率、功率因子等随Ag含量的变化规律。通过对Ca3Co4O9/Ag、(Ca0.9Sm0.1)3Co4O9/Ag和(Ca0.9Yb0.1)3Co4O9/Ag体系陶瓷进行物相分析和断口形貌观察,发现在以上各体系中,Ag主要是以单质第二相的形式存在,其粒径大小约为0.11μm;基体晶粒均呈层片状,粒径尺寸大约12μm,基体中无明显气孔,材料的致密度较高,均达到98%以上。表明利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和SPS相结合的工艺更有利于单质Ag在基体中的分布,使得基体中Ag相的粒径更小,分布更均匀。Ca3Co4O9/Ag、(Ca0.9Sm0.1)3Co4O9/Ag和(Ca0.9Yb0.1)3Co4O9/Ag体系的热电性能研究表明,Ag复合使试样的电导率均有显著提高,但Seebeck系数却随着Ag复合量的增加而降低。由于电导率增加的幅度要大于Seebeck系数降低的程度,使得Ca3Co4O9/Ag、(Ca0.9Sm0.1)3Co4O9/Ag和(Ca0.9Yb0.1)3Co4O9/Ag体系的功率因子均比未复合Ag时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各复合体系中,Ca3Co4O9/0.3Ag的功率因子最大为3.72×10-4W·m-1·K-2,比未复合Ag时提高了14.8%。(Ca0.9Sm0.1)3Co4O9/0.2Ag的功率因子在该体系达到最大,为2.56×10-4W·m-1·K-2,比未复合Ag时提高了11.3%。(Ca0.9Yb0.1)3Co4O9/0.3Ag的功率因子在该体系达到最大,为2.73×10-4W·m-1·K-2,比未复合Ag时提高了31.3%。这表明Ag复合是改善Ca3Co4O9基氧化物热电性能的有效途径。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1章 绪论 10-26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0-11 1.2 热电效应 11-13 1.2.1 塞贝克(Seebeck)效应 11-12 1.2.2 帕尔帖(Peltier)效应 12 1.2.3 汤姆逊(Thomson)效应 12-13 1.3 热电材料的特性参数 13-15 1.3.1 Seebeck 系数 14 1.3.2 电导率 14-15 1.4 高分子网络凝胶法 15-19 1.4.1 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反应机理 16-17 1.4.2 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反应的影响因素 17-19 1.5 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SPS) 19 1.6 Ca-Co-O 体系氧化物热电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9-25 1.6.1 Ca-Co-O 体系 19-22 1.6.2 Ag 复合对层状钴基氧化物热电性能改性的研究进展 22-24 1.6.3 稀土元素对层状钴基氧化物热电性能改性的研究进展 24-25 1.7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25-26 第2章 实验与测试方法 26-33 2.1 实验材料 26 2.2 掺杂成分的选择 26-27 2.3 Ca_3Co_4O_9 基热电材料的制备 27-29 2.3.1 粉体的合成 27-28 2.3.2 陶瓷的制备 28-29 2.4 材料组织结构表征 29-31 2.4.1 X 射线衍射分析 29 2.4.2 扫描电镜分析 29 2.4.3 热失重差热分析 29-30 2.4.4 红外光谱分析 30 2.4.5 能谱分析 30 2.4.6 相对致密度的测定 30-31 2.5 热电参数测量方法 31-33 2.5.1 Seebeck 系数的测试 31-32 2.5.2 电导率σ的测试 32-33 第3章 Ca_3Co_4O_9/Ag 复合陶瓷的制备及热电性能 33-47 3.1 Ca_3Co_4O_9/Ag 复合粉体的制备和表征 33-40 3.1.1 Ca_3Co_4O_9/Ag 粉体的制备 33-35 3.1.2 热失重差热分析 35-36 3.1.3 XRD 物相分析 36-38 3.1.4 粉体的形貌观察 38-39 3.1.5 能谱分析 39 3.1.6 表面元素分析 39-40 3.2 Ca_3Co_4O_9/Ag 陶瓷的组织结构 40-44 3.2.1 XRD 物相分析 40-41 3.2.2 相对致密度 41-43 3.2.3 断口形貌观察 43-44 3.3 Ca_3Co_4O_9/Ag 复合陶瓷的热电性能 44-46 3.4 本章小结 46-47 第4章 钐或镱掺杂Ca_3Co_4O_9与Ag 复合陶瓷的制备及热电性能 47-68 4.1 (Ca_(0.9)Sm_(0.1))_3Co_4O_9/Ag 粉体的制备和表征 47-52 4.1.1 粉体的制备 47-48 4.1.2 热失重差热分析 48-49 4.1.3 XRD 的物相分析 49-50 4.1.4 粉体的形貌观察 50 4.1.5 红外光谱分析 50-52 4.1.6 表面元素分析 52 4.2 (Ca_(0.9)Sm_(0.1))_3Co_4O_9/Ag 复合陶瓷的组织结构 52-55 4.2.1 XRD 物相分析 52-53 4.2.2 相对致密度 53-54 4.2.3 断口形貌观察 54-55 4.3 (Ca_(0.9)Sm_(0.1))_3Co_4O_9/Ag 复合陶瓷的热电性能 55-57 4.4 (Ca_(0.9)Yb_(0.1))_3Co_4O_9/Ag 粉体的制备和表征 57-62 4.4.1 粉体的制备 57 4.4.2 热失重差热分析 57-59 4.4.3 XRD 物相分析 59 4.4.4 粉体的形貌观察 59-60 4.4.5 红外光谱分析 60-61 4.4.6 表面元素分析 61-62 4.5 (Ca_(0.9)Yb_(0.1))_3Co_4O_9/Ag 复合陶瓷的组织结构 62-65 4.5.1 XRD 物相分析 62-63 4.5.2 相对致密度 63 4.5.3 断口形貌观察 63-65 4.6 (Ca_(0.9)Yb_(0.1))_3Co_4O_9/Ag 复合陶瓷的热电性能 65-66 4.7 本章小结 66-68 结论 68-69 参考文献 69-75 致谢 75
|
相似论文
- 钛酸盐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分解水性能,O643.36
- 纳米稀土硬质合金YG11R的成分与工艺优化及磨损研究,TG135.5
- 静电纺丝法制备TiO2及其光催化行为的研究,O614.411
- 钛酸钡基NTC热敏陶瓷电阻的制备与研究,TQ174.1
- 掺杂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O643.36
- Bi、N共掺杂TiO2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O614.411
- 功能化纳米二氧化钛多孔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TB383.1
- 有序多孔TiO2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TB383.2
- 新疆紫草细胞的稀土生物学效应及遗传转化,S567.239
- 稀土改性环氧片锌涂料耐硫酸盐还原菌性能研究,TQ630.1
- 一维纳米TiO2的制备及染料废水脱色研究,TB383.1
- 番茄对稀土的耐性及修复污染环境的潜力研究,S641.2
- 锂离子层状正极材料LiMO2(M=Co,Ni,Mn)的第一性原理的研究,TM912
- 铁、镧掺杂纳米TiO2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O614.411
- 石墨烯制备及其缺陷研究,O613.71
- Eu3+和纳米Eu2O3对人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R735.7
- 系列稀土—邻菲罗啉—吲哚乙(丁)酸配合物抑菌作用,R96
- 基片参数对微带带通滤波器传输特性影响研究,TN713.5
- 砷和锑硫属化合物的溶剂热合成与表征,O641.4
- 1,3-丙二胺缩邻香兰素3d-4f异核双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O627.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硅酸盐工业 > 陶瓷工业 > 基础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