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城市污泥蚯蚓堆肥过程中的营养元素、酶活性及微生物动态研究

作 者: 李碧洁
导 师: 张松林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蚯蚓堆肥 营养元素 酶活性 微生物
分类号: X7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污泥蚯蚓堆肥是一种高效的、环保的城市污泥处理方法。本文在露天试验条件下对污泥蚯蚓堆肥过程中的酶活性微生物营养元素的动态变化及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通过预试验确定以新鲜污泥为蚯蚓堆肥主体试验的条件。主体试验设定四组,其中筐①—③为接种蚯蚓的平行试验组,而筐④为未接种蚯蚓对照组。在为期35天的堆肥试验过程中具体做了以下工作:(1)对污泥蚯蚓堆肥的温度、pH值等试验条件进行了摸索,以期优化污泥蚯蚓堆肥环境。(2)对堆料中的有机质及营养元素动态变化进行了阶段性检测,以了解堆肥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情况。(3)分阶段检测了堆料以及蚯蚓排泄物中的酶活性变化情况,以确定关键酶的作用。(4)对堆料中三大微生物类群的数量进行了监测分析,以确定堆肥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蚯蚓的可能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蚯蚓能够很好地适应新鲜污泥环境。为期35d的堆肥过程中,蚯蚓平均体重增加了1倍左右,繁殖状况良好。(2)环境条件变化。四筐的堆肥温度在第5d时达到最高,之后波动下降。本试验堆体体积偏小,故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试验用泥呈酸性,堆肥过程中pH值基本呈上升趋势,最终达到弱酸性。堆肥过程中电导率EC的总体变化趋势为前期有小波动、变化不明显,后期明显上升。(3)历时35d的堆肥过程中,各试验筐有机质含量整体降低了70%左右,主要是因为有机质在微生物、蚯蚓的作用下大量分解。硝态氮的含量在堆肥过程中呈现增长趋势,初期含量较低,21d后含量迅速增长,与湿度、微生物以及氨化、硝化作用有关。速效磷含量在堆肥过程中稳定上升,但四组试验筐变化规律各不相同,可能与有机质矿化、磷酸酶活性等多种因素相关。四组试验筐速效钾的含量增幅都较大,尤其是后期(28d-35d)增长十分明显。(4)堆肥前期脲酶活性相应升高,7d后开始下降。后期筐①—③有小幅上升,而筐④无此现象,并且在这一时间内排泄物中未检测到脲酶,因此脲酶活性小幅上升与蚯蚓体表分泌物有关。堆肥过程中磷酸酶活性整体先上升、后下降。堆肥前期温度升高,而此时磷酸酶活性也相应提高,因此磷酸酶活性前期的升高可能与温度有关,而随着有机质的加速分解,后期有机磷含量降低,磷酸酶活性此时也相应降低。土壤蛋白酶来源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污泥由于无动植物活动所以蛋白酶含量较低。前期随着蚯蚓数量及重量的增加,蚯蚓的活动、蛋白酶活性不断增强。但在中后期由于有机质含量下降,蚯蚓增重变缓,导致了蛋白酶活性下降。(5)堆肥前7d,微生物活性降低,7d后呼吸作用增强,第21d时,四组试验筐全部都达到极值。堆肥结束时,接种试验筐均高于未接种试验筐,说明蚯蚓活动提高了微生物活性。初始污泥中细菌较为丰富,达到了2.4×109个/g。前14d中细菌数量不断下降,随后各试验筐的细菌数都有升高趋势。温度上升促使真菌活动增强,数量增大。7-14d各组试验筐的真菌数开始降低,14d又开始小幅度上升,堆肥结束时各组试验筐均上升到略高于初始阶段的水平。整个试验过程中,真菌数量变化不大。初始污泥中放线菌数量并不高,整体上看,堆料中放线菌的数量变化经历了“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过程,而且未接种试验筐④的变化与接种试验筐的变化类似,说明蚯蚓对放线菌的影响不明显。

全文目录


摘要  8-10
Abstract  10-13
第一章 绪论  13-22
  1 引言  13-14
  2 污泥蚯蚓堆肥的研究概况  14-15
    2.1 蚯蚓的生物学特性  14
    2.2 蚯蚓处理污泥的优势  14-15
  3 污泥蚯蚓堆肥的研究进展  15-17
    3.1 污泥蚯蚓堆肥物料的营养物质变化  15-16
    3.2 污泥蚯蚓堆肥的酶活性研究进展  16-17
    3.3 污泥蚯蚓堆肥的微生物活动研究进展  17
  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7-19
  参考文献  19-22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30
  1 试验材料  22
    1.1 供试蚯蚓  22
    1.2 供试污泥  22
  2 试验设计  22-29
    2.1 预试验  22-23
      2.1.1 干污泥  22
      2.1.2 污泥与基质混合  22-23
      2.1.3 新鲜污泥  23
      2.1.4 预试验结果  23
    2.2 主体试验  23-24
    2.3 营养元素测定  24-26
      2.3.1 有机质测定方法——水合热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  24-25
      2.3.2 硝态氮测定方法——硝酸试粉法  25
      2.3.3 速效磷测定方法——NaHCO3 浸提—钼锑抗比色法  25-26
      2.3.4 速效钾测定方法——四苯硼钠比浊法  26
    2.4 酶活性测定  26-28
      2.4.1 脲酶活性测定方法  26-27
      2.4.2 磷酸酶活性测定方法  27-28
      2.4.3 蛋白酶测定方法  28
    2.5 微生物测定  28-29
      2.5.1 微生物量测定  28-29
      2.5.2 平板计数  29
  3 数据统计分析  29
  参考文献  29-30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0-58
  1 污泥蚯蚓堆肥过程中的蚯蚓生长、繁殖及环境条件  30-36
    1.1 蚯蚓的生长、繁殖情况  30-32
      1.1.1 蚯蚓平均重、蚯蚓日增重倍数  30-31
      1.1.2 蚯蚓的繁殖情况  31-32
    1.2 污泥蚯蚓堆肥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变化  32-36
      1.2.1 污泥蚯蚓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32-33
      1.2.2 污泥蚯蚓堆肥过程中的 pH 值变化  33-35
      1.2.3 污泥蚯蚓堆肥过程中的电导率(EC)变化  35-36
    1.3 本节小结  36
  2 污泥蚯蚓堆肥过程中营养元素的动态变化  36-44
    2.1 堆肥过程中有机质的变化情况  36-38
    2.2 堆肥过程中硝态氮变化情况  38-40
    2.3 堆肥过程中速效磷的变化情况  40-42
    2.4 堆肥过程中速效钾的变化情况  42-44
    2.5 本节小结  44
  3 污泥蚯蚓堆肥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  44-49
    3.1 堆肥过程中的脲酶活性变化  45-46
    3.2 磷酸酶活性在堆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46-48
    3.3 蛋白酶活性在堆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48-49
    3.4 本章小结  49
  4 污泥蚯蚓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数量动态变化  49-54
    4.1 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呼吸作用强度)  50-51
    4.2 堆肥过程中的细菌变化  51-52
    4.3 堆肥过程中的真菌变化  52
    4.4 堆肥过程中的放线菌变化  52-53
    4.5 本节小结  53-54
  参考文献  54-58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58-60
  1 结论  58-59
  2 展望  59-60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60-61
致谢  61

相似论文

  1. 湛江湾微生物群落在不同营养梯度水体中的变化,Q938.8
  2. 环境因子对牡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S685.11
  3. 肥料用量和配比对小洋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S567.239
  4. 河南和云南烤烟碳氮代谢比较研究,S572
  5. 冰鲜鸡肉腐败微生物分析及其减菌剂的研究,TS251.1
  6. 土壤有机营养添加物对土壤微生态的修复效果与机制分析,S143
  7. 连作烟田烟草青枯病的生态控制技术及其微生态机制,S435.72
  8. 转基因香石竹遗传稳定性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初探,S682.19
  9. 5株斜带石斑鱼肠道原籍菌的益生作用研究,S917.4
  10. 关帝山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碳、氮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S154.4
  11. 不同单因素条件下稗草生殖分配及生殖分株数量特征研究,S451
  12. 中国东海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多相分类学鉴定,Q93
  13. 增温和施氮对松嫩草原羊草叶片矿质营养元素的影响,S543.9
  14. 不同处理方式下千年桐幼苗生长及营养元素动态变化特征研究,S794.9
  15. 不同种源千年桐幼苗生长及营养元素动态变化特征研究,S792.99
  16. 次生盐渍化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微生物改良效应研究,S156.4
  17. 微生物菌剂在作物化肥减量化技术上的应用研究,S144
  18. 猪粪蝇蛆堆肥对杭白菊土壤肥力性质提升及生化性质响应,S567.239
  19.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和试剂盒的研制,S154.3
  20. 抗氧化剂对黄羽肉鸡抗氧化力和免疫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S831.5
  21. PAHs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根际效应及机制,X53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一般性问题 >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