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R&D合作、知识溢出与浙江产业集群创新

作 者: 牟子颖
导 师: 姚利民
学 校: 浙江工业大学
专 业: 国际贸易
关键词: R&D合作 知识溢出 集群创新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分类号: F27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8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浙江是制造业大省,也是产业集聚现象最为明显的地区和R&D投入增长较快的地区,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地区产业结构伴随产业集群演变和R&D投入与合作而不断变迁。作为产生知识溢出效应的两个重要的源泉,R&D合作、产业集聚与知识溢出效应之间互动机制如何,以及区域间的R&D投入与合作及产业集群的演变,对区域产业集群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直接影响到政府相关R&D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制定和企业的相关经济行为。研究R&D合作、知识溢出与区域产业集群创新,也就成为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的命题,这也是本文选题的根本原因。本文研究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等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是理论文献综述,即对有关R&D投入、知识溢出与产业集聚之间互动关系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与评述。第三部分系统介绍了浙江省R&D投入与合作的情况,分别从分地区、分行业以及不同R&D执行主体的角度对R&D的经费投入、人员投入及R&D合作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部分对浙江省制造业集群现状进行了介绍,并采用产业集中度指数和克鲁格曼指数详细分析了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历史变迁。第五部分利用专利拥有量作为衡量区域创新的代理变量,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面板数据,对浙江省R&D投入与合作、产业集聚及其局域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六部分则根据前文研究的结果,针对浙江产业集群的创新提出了若干建议与对策。研究发现,浙江各地市占优势的产业主要还是以传统劳动密集型的纺织等行业,杭州、宁波、绍兴、温州等地具有较高的产业集聚度,并形成多产业集聚现象。从地区产业集聚变化情况来看,浙江各地区的产业赫芬达尔指数变化情况不是很大,克鲁格曼分工指数则有较大变化。此外,R&D经费投入、企业与研究所及高等学校的R&D合作对区域创新存在正弹性,R&D人员与企业之间的R&D合作投入对区域创新存在负弹性,同时存在显著的局域知识溢出效应。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1 绪论  8-14
  1.1 研究背景  8-9
  1.2 研究内容  9-10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径  10-11
    1.3.1 研究方法  10-11
    1.3.2 技术路径  11
  1.4 论文的创新点  11-14
2 有关R&D合作知识溢出与产业集聚研究的文献回顾  14-20
  2.1 有关产业集聚与知识溢出  14-15
  2.2 R&D合作与产业集聚  15-17
  2.3 R&D合作、局域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集群  17-18
  2.4 简要总结与评述  18-20
3 浙江省R&D投入与合作分析  20-40
  3.1 浙江省R&D投入的总体情况分析  20-23
  3.2 浙江省R&D投入的地区分析  23-28
  3.3 浙江省R&D合作基本状况分析  28-40
    3.3.1 研究与开发机构对外R&D合作情况分析  29-32
    3.3.2 工业企业R&D投入合作情况分析  32-38
    3.3.3 高等院校R&D投入与合作情况分析  38-40
4 浙江省制造业集群状况分析  40-56
  4.1 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概况  40-43
  4.2 浙江省各地区制造业集聚状况分析  43-48
  4.3 浙江省制造业集聚的历史变迁分析  48-51
    4.3.1 产业集中度变迁分析  48-49
    4.3.2 克鲁格曼指数变迁分析  49-51
  4.4 浙江省区域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平台现状分析  51-56
5 R&D合作、局域知识溢出与产业集聚的创新效应分析  56-66
  5.1 创新的衡量指标分析  56-57
  5.2 区域创新效应实证分析模型  57-61
    5.2.1 空间计量的基本模型  57-59
    5.2.2 空间相关性检验和模型选择  59-60
    5.2.3 区域创新效应分析的计量模型  60-61
  5.3 实证结果分析  61-66
    5.3.1 模型检验  61-62
    5.3.2 模型计算结果  62-66
6 浙江省产业集群创新的建议  66-72
  6.1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集群优化升级  66-67
  6.2 构建多层次的R&D合作体系,增强产业集群创新能力  67-69
    6.2.1 构建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  67-68
    6.2.2 加强不同主体间的R&D合作  68-69
  6.3 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提升R&D投入与合作效率  69-70
    6.3.1 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  69
    6.3.2 提升R&D投入与合作效率  69-70
  6.4 提高区域人力资本存量,增强集群学习能力  70-72
参考文献  72-78
致谢  78-80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0

相似论文

  1. 新中国对非洲的文化外交研究,D822
  2.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G647
  3. 技师培养方式改革的研究,G719.2
  4. 中国区域行政合作的非均衡演进研究,D630
  5.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在国外基础教育办学中的应用研究,G471
  6. 学校与社区合作伙伴关系的建构研究,G637
  7. 生本教育前置性研究中的家校合作探究,G459
  8. 城市化进程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G636
  9.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差率实施对策研究,R95
  10. 中小学和少年宫的合作研究,G244
  11. 城市社区网络治理研究,D669.3
  12. 中俄木材加工及贸易合作状况分析,F426.88
  13. 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与老中经济合作,F125.5
  14. 中俄劳务合作及其制约因素分析-以中国东三省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劳务输出为例,F752.68
  15. 高中生英语作文自评与互评的实践研究,G633.41
  16.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G633.8
  17. 东亚金融合作研究,F833.1
  18. 汽车渠道联盟稳定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F274;F224
  19.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法律问题研究,F832.35
  20. 学校改进中的U-A-S合作研究,G637
  21.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G633.6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企业生产管理 > 企业技术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