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拉卜楞红教寺桑饮孟杰林之历史现状研究

作 者: 卓玛措
导 师: 才让太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藏学
关键词: 拉卜楞红教寺 历史 现状
分类号: C9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坐落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镇九甲乡红教寺村的拉卜楞红教寺桑钦孟杰林。拉卜楞红教寺是一座宁玛派寺院,自1887年创建以来,已经历了125年历程,其寺僧在着装、蓄发、习经、修法、佛事、持戒等诸多方面与毗邻的拉卜楞寺有一定区别,但实质上它是拉卜楞属寺之一,一切事务均听从拉寺调遣,是由拉卜楞寺六大学院派生出来的第七大学院——“大密咒学院”。笔者根据原拉卜楞寺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罗桑三旦先生所撰写的《夏河概况》藏文手稿及原拉卜楞红教寺翁泽达布、法台贡保才布旦喇嘛的亲传弟子、以及该寺的现任格贵高基·奥金成利等所提供的有关资料,在运用相关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走访并调查拉卜楞王府及红教寺等周边村落,运用宗教社会学、宗教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对该寺创立之缘起、僧人状况、组织制度、教育制度、仪轨、佛事等方面作了客观深入的阐述和分析。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和相关研究动态;第二章分别阐述了藏传佛教在安多东西部地区的缘起、红教的缘起和拉卜楞红教寺的历史缘起;第三章详细地叙述了红教寺的僧人状况、组织制度、法会仪轨、教育制度、所习经典及所供佛像等;第四章客观地评述了拉卜楞红教寺的社会功能及文化价值。通过对以上各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尽可能地全面、系统、完整地叙述了拉卜楞红教寺桑钦孟杰林的历史现状,得出结论:众所周知,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在多麦地区亦享有盛誉,有大小属寺一百零八座,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藏学学府,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拉卜楞是一方民族宗教文化的圣地。这里多民族杂居,多元文化并存,就藏族宗教而言,除了闻名遐迩的拉卜楞寺外,尚有特色鲜明、自成体系的宁玛派红教寺桑钦孟杰林。作为拉卜楞寺的子寺或直属经院,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为数不多的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之一,也是全州宁玛派寺院中建筑规模较大、僧人数额最多、宗教影响广泛、传承体系完整的寺院。“宁玛”意为古老或古旧者,专指藏传佛教史上“前弘期”期间形成的密乘派系,尊奉莲花生为门派祖师。已往内地学者俗称宁玛派为“红教”,因此,拉卜楞这一宁玛派寺院也被汉语俗称红教寺,而由宁玛僧家庭集中居住的村庄也被称作红教寺村。这座红教寺的法名为“桑钦孟杰林”;僧俗群众普遍称其“拉卜楞俄华扎仓”。据称,藏历第十五甲子金龙年(1880年庚辰)5月,拉卜楞寺寺主嘉木样四世噶藏图丹旺秀在大夏河源头桑科草原扎帐休假期间做了一个梦,经过分析,认为莲花生大师有关“授记”中所指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考虑创建一座宁玛派寺院。或许与此相关,此前一年即1879年,嘉木样四世便在拉卜楞寺创建了研修密宗及天文历算的喜金刚学院。火猪年(1887年)4月,经过先期几年的相关筹备,嘉木样四世请贡塔尔法师主持举行了禳灾仪轨。建寺程序之始,遂召集在拉卜楞地区的宁玛派零散僧人,做具体组织工作,任命司法师、副法台、领诵师等教职,给执事人员各赏白袈裟一件,给普通僧侣各赐铜钱两串作为缝制袈裟的费用,给寺公赠赐莲花生大师的温静、威猛两种刺绣卷轴像及铜钹等法器,于是开始了法事活规定全年四季中各举行一次定期法会和每月上下弦十日的定期法会。寺院的主要功能是为嘉木样、河南蒙古亲王、拉卜楞寺及其教区的僧侣百姓举行禳灾法事,祈祷人寿年丰,鉴此,嘉木样四世特免红教寺僧人及其家属的各种税项差役。嘉木样五世丹贝坚赞在位时对拉卜楞红教寺极为重视,让宁玛僧做特别经忏仪轨;他外出游历,也要带领宁玛僧,让他们诵经做法,祛除路途魔障,确保往返平安。为了对宁玛僧便于管理、促进其规范化,也为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活动场所,火狗年(1946年),嘉木样五世择址于闹增胞章宫近旁,决定修建红教寺经堂,招集宁玛僧集中居住。9月22日,举行经堂竣工庆典,宁玛僧首次在新经堂聚会诵经,嘉木样亲临参加,赐寺名为“桑钦孟杰林”,并在庆典上讲话,对红教寺的地位、规章、级次设置等做了明确规定。同年10月25日,依嘉木样之旨,格尔德活佛出任红教寺首届法台,全寺穿上了统一的宁玛派僧装。该寺与藏传佛教前弘期一样,僧人实为居士,虽然身着宁玛派僧装,也可娶妻成家,生儿育女,不脱离生产,各家集中一地,由此形成了红教寺村。解放初期,红教寺僧人达到八十多名,首任法台格尔德活佛在红教寺村设有宫邸。红教寺在历史上出现过两位具有一定名望的学者,一位叫俄普嘉洛,颇得嘉木样四世的赏识;一位是当代的贡布才丹,到美国等地收徒传法,撰有著作数部。1958年甘南地区开展反封建运动,红教寺被关闭,僧众被遣散回家。1962年一度开放,复又关闭。“文革”期间,经堂内供塑像悉数被捣毁,经堂被当作生产队库房。1980年,寺院获准恢复开放,次年起开展正常活动,并陆续建造供奉了各种佛像。2008年,寺院筹集资金对经堂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加固维修。现有在册僧人七十有余。另外,每年正月初十至十五日期间,由红教寺藏戏团在红教寺院内演出《松赞干布》、《智美根登》、《卓瓦桑姆》、《达巴丹布》、《阿达拉莫》等藏戏剧目,以此丰富信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宣扬往昔佛教高僧大德们的丰功伟绩,教化众生,播撒解脱种子。在拉卜楞红教寺桑钦孟杰林之前,拉寺的六大学院中已有三个主修密宗的学院,即续部上学院、续部下学院与喜金刚学院。拉卜楞地处汉、藏两大文化板块的交界地带,也是20世纪中叶以前安多藏区政治、文化中心之一。于这样一个格鲁派佛教盛兴、多元文化共荣的大背景下,仍有其生存空间并处于不断发展中状态,那么,它定然具有其独特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拉卜楞红教寺桑钦孟杰林长期服务于拉卜楞寺及其周边广大信教群众,它与信教社区间的互动通过寺院宗教节日、社区宗教仪式、个体性宗教仪轨、卜卦历算、预示解难等方式来实现。寺院宗教节日由举行各类大型法会、羌姆宗教舞蹈等方式来讲解和展示宁玛派的教义及宗教文化内涵,通过阐释、灌顶、形象展示等方法满足信教群众的宗教文化需求,最终达到众信徒对教义的理解、文化历史的追忆、宗教内涵的感悟、违背戒律的忏悔、补足和增加宗教知识等,为信教社区的和谐局面创造良好的氛围。首先,社区宗教仪式由集体煨桑、插箭仪式、降服敌方的法术、降雨防暴术等方式体现宗教威力,通过宗教专职人员的带领和社区居民的直接参与来增强凝聚力,实现集体意愿,实现聚落稳定发展。其次,个体性宗教仪轨,如求子继嗣(护身符)、祈祷长寿、取名祈福(宁玛派术语为多)、祈求战神(“扎拉”)、招“央”、超度亡灵(度亡经)、驱魔除邪、招魂仪式、就医治病(医药救治;心理治疗-安抚、成因分析;活体锻炼-念咒、朝拜、磕头)等内容组成。宁玛派的各类法术有助于解决群体中的个体生活问题,完成和谐社区的延续。再次,卜卦历算,以择日为主要目的和内容,大体可归纳为出行日程、婚礼择日、送葬日期、农耕节气、游牧择日等,通过藏族传统历算及宗教神秘文化的结合来满足信教者生产生活方面的需求,继承和积累传统文化,总结和掌握生计规律。另外,预示解难,一般对新宅奠基、结伴成婚、找物排难类生活问题赋予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巧妙的安全指导,通过积累经验,掌握规律,采用卜卦仪轨等方式来实现安居乐业的心理安慰。长期以来,拉卜楞桑钦孟杰林与拉卜楞寺在该地区呈现出相互尊重、互为补充、和谐相处的格局。并通过上述各类宗教仪轨及文化阐释的方式,为构建拉卜楞地区和谐社会及宁玛派的传承弘扬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文目录


藏文摘要  2-8
摘要  8-12
目录  12-16
正文  16-73
参考文献  73-81
附件  81-89

相似论文

  1. 美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建立的影响因素研究,D771.2
  2. 吉林市历史风貌区保护研究,TU984.114
  3.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4. “体系即历史”——达尔豪斯音乐美学治学观蠡测,J601
  5.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6. 调整云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策略研究,G649.2
  7. 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807.4
  8.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9.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G471
  10. 番禺区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及其优化策略,G633.3
  11. 理工科大学美育现状与对策研究,G641
  12. 桂林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G895
  13. 福州市区老年体育开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12.48
  14. 宁波市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S727.2
  15. 陕南贫困山区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G633.96
  16. 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现状与转化策略研究,G633.6
  17. 广州市九佛第二中学跆拳道运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G886.9
  18. 浙江省笼式足球运动开展现状与推广研究,G843
  19.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2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21. 西安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G807.4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民族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