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帕金森病大鼠运动皮层及丘脑底核放电模式的研究

作 者: 光奎
导 师: 王敏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动物学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初级运动皮层 微电极 细胞外放电 局部场电位
分类号: R74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脑深部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是利用电刺激神经核团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的一种有效手段。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 STN)是DBS的首选靶点,高频电刺激STN改善了包括静止性震颤在内的PD的所有症状,但目前其潜在的治疗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利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 6-OHDA)建立PD大鼠模型后,在PD大鼠和正常大鼠脑内植入微电极采集STN以及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 M1)在不同状态下的局部场电位(Local Field Potentials, LFPs)。之后使用Matlab和SPSS软件对LFPs进行分析处理。通过揭示PD病理状态下STN和M1的放电模式以及两者相关性的变化规律,以期为阐明STN DBS的治疗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本课题采用立体定位技术将6-OHDA注射至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_c)和中脑腹侧被盖区建立PD大鼠模型,使用阿朴吗啡对模型动物进行测试,其成功率可达65%。对造模成功的大鼠中脑冠状切片进行观察,发现SN_c中多巴胺能神经元损毁明显,其组织学变化与原发性PD的病理特征相类似。麻醉状态下PD大鼠STN LFPs表现出高振幅、簇状放电增多的波形特征。频谱分析显示与正常大鼠相比,PD大鼠STN LFPs的整体频率明显增大;功率谱密度分析显示PD大鼠STN的高频(特别是15~30Hz范围内)LFPs产生更大的功率值;时频分析也显示PD大鼠STN LFPs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以上分析结果均表明麻醉状态下PD大鼠的STN放电活动异常兴奋。清醒运动状态下两组大鼠的M1 LFPs的波形呈现出规律性变化。整个抓食行为过程中的M1LFPs可以分解为四个时期,即“抓食前期”、“计划期”、“抓食期”和“完成期”。不同的时期内M1 LFPs表现出不同的波形特征。提取两组大鼠“抓食期”内的M1 LFPs进行频谱分析,发现PD大鼠M1 LFPs的整体频率明显增大。功率谱密度分析显示,“抓食期”内PD大鼠M1在30~100Hz范围内的高频LFPs的功率要明显高于正常大鼠。时频分析显示在“抓食期”内PD大鼠的M1放电能量明显增大。以上结果表明M1的电活动变化与动物的行为关系密切,在PD病理状态下M1的电活动异常兴奋。对同步记录的STN和M1 LFPs进行互相关分析和相位分析均显示,不同状态下PD大鼠STN和M1 LFPs之间的相关性均小于正常大鼠,表明在PD病理状态下STN和M1之间的神经通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麻醉状态下PD大鼠两脑区电活动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降低,可能是由STN电活动过度,而M1电活动较少导致的结果。M1 LFPs在发生时间上要滞后于STN LFPs,STN诱导了M1电活动的变化,提示M1受到STN一定程度的反馈调控。结论:两点注射6-OHDA是建立PD大鼠模型的一种理想方法;麻醉状态下PD大鼠的STN电活动异常兴奋;清醒运动状态下M1 LFPs波形特征随动物运动变化明显,且病理状态下表现为异常兴奋;STN诱导了M1电活动的改变,这种作用在PD病理状态下有所减弱。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0
主要仪器与药品  10-11
符号说明  11-12
文献综述  12-30
  第一章 帕金森病研究现状  12-21
    1.1 临床表现  12-13
    1.2 病理变化  13-14
    1.3 治疗手段  14-15
    1.4 脑深部刺激术  15-17
    1.5 PD 动物模型  17-21
      1.5.1 6-OHDA 模型  17-18
      1.5.2 MPTP 模型  18-19
      1.5.3 Fe3+模型  19
      1.5.4 机械损伤模型  19
      1.5.5 基因工程模型  19-20
      1.5.6 病毒感染模型  20-21
  第二章 PD 相关解剖学基础  21-30
    2.1 基底节  21-23
    2.2 丘脑底核  23-25
    2.3 大脑皮层  25-27
    2.4 初级运动皮层  27-28
    2.5 局部场电位  28-30
      2.5.1 LFPs 分析方法  28-30
实验研究  30-56
  第三章 PD 大鼠 STN 及 M1 LFPs 的研究  30-56
    3.1 材料与方法  30-39
      3.1.1 实验动物及训练  30-31
      3.1.2 动物模型的建立与测试  31-33
      3.1.3 LFPs 的采集  33-37
      3.1.4 组织学鉴定  37-38
      3.1.5 LFPs 分析  38-39
    3.2 实验结果  39-52
      3.2.1 行为学测试结果  39
      3.2.2 组织学鉴定结果  39-42
      3.2.3 LFPs 分析结果  42-52
    3.3 讨论  52-56
总结  56-57
参考文献  57-64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4-65
致谢  65

相似论文

  1.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大鼠的实验研究,R742.5
  2. 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体系在sf9细胞中重组表达保守性多巴胺能神经营养因子,R346
  3. 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R742.5
  4. 帕金森病个体化诊疗的依从性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分析,R742.5
  5. 丙泊酚麻醉对大鼠丘脑皮层环路GABA_A受体作用的研究,R965
  6. 听觉P300与失匹配负波在新发帕金森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相关研究,R742.5
  7. 阿米洛利通过自噬途径保护PC12细胞的研究,R329
  8. MRI在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和原性帕金森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R445.2
  9. PARK16与苏州地区汉族人帕金森病相关性研究,R742.5
  10. 左旋多巴制剂对帕金森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R742.5
  11. 杨梅黄酮对MPP~+损伤的MES23.5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R277.7
  12. 非小细胞肺癌microRNA-21检测技术的研究,R734.2
  13. 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及帕金森病鼠脑组织NF-KB表达的实验研究,R742.5
  14. 大鼠苍白球多巴胺D1受体的电生理学和行为学研究,R742.5
  15. L型Ca2+通道在帕金森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研究,R742.5
  16. FADD基因沉默对帕金森病凋亡机制影响的研究,R742.5
  17. MES23.5细胞PKC对IRP1的调节作用研究,R742.5
  18. 中国汉族人群TGF-β1启动子-509C/T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的研究,R742.5
  19. 迷迭香酸对6-OHDA损伤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R742.5
  20. 丁基苯酞对鱼藤酮帕金森病模型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R742.5
  21. 高表达ΔFosB对帕金森病异动症大鼠纹状体区运动环路的调节作用,R742.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神经病学 > 脑部疾病 > 震颤麻痹综合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