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临床—弥散不匹配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结局及中医证候的关系

作 者: 阮江海
导 师: 陈志刚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学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临床-弥散不匹配 中医证候 临床结局 缺血半暗带
分类号: R277.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卒中试验已经证明超过溶栓时间窗的患者并不能从溶栓治疗中获益,大部分患者都无法获得溶栓治疗。但是通过一定方法筛选那些具有缺血半暗带的超窗患者却有可能从溶栓治疗中获益。目前的临床试验广泛采用核磁灌注-弥散不匹配法选择具有半暗带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但由于灌注检查条件要求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卒中试验NIHSS评分评估缺血性卒中的严重程度与其弥散加权成像(DWI)所示的梗死容积不匹配即临床-弥散不匹配(Clinical-Diffusion Mismatch,CDM)被认为是最有可能代替核磁灌注-弥散不匹配识别那些可能从再灌注治疗中获益患者的方法。但目前国内外对临床-弥散不匹配的研究多选择超早期的患者进行研究,很少有研究者将视野扩展到更晚时间。发病1周内的患者是否存在半暗带,其与临床结局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仍然不清楚。目的初步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后1周内患者临床-弥散不匹配规律,并分析其与临床结局及中医证候演变的关系,为不同患者的临床管理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56例卒中发病72h内入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1周内完成头颅核磁检查,并诊断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梗死,采用计算机软件半自动方法计算其DWI梗死容积,并分别在在入院时、入院第7天、入院第15天、第30天分别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mR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临床-弥散不匹配定义为:DWI容积≤5mL而NIHSS评分≥8分。良好临床结局定义如下:(1)NIHSS评分改善≥8分或观察终点NIHSS评分为0-1分;(2)观察终点mRS评分为0-2分。结果1.56例患者中的16例(28.6%)患者存在临床-弥散不匹配。存在CDM和无CDM的患者良好临床结局和死亡病例数统计均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91和1.000)。CDM组和无CDM组患者分别有4例(25%)和14例(35%)患者神经恶化,但无统计学差异(p=0.473)。2.患者从入院基线至入院第7天,存在CDM组和无CDM组NIHSS评分分别减少2.7分和0.4分,且有统计学差异(p=0.026);从基线时间至入院第15天,有CDM组NIHSS评分减少2.3分;无CDM组NIHSS评分减少0.7分(p=0.022);至第30天,两组NIHSS评分减少分别为2.5分和1.7分(p=0.040)。3. NIHSS评分与DWI梗死容积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s=0.721,p=0.009),但CDM组(rs=0.610,P=0.012)与无CDM组(rs=0.847,P=0.000)患者DWI梗死容积与NIHSS相关性却有所不同:无CDM组NIHSS评分与DWI容积相关性优于CDM组。4.随着卒中发病时间的延长,临床-弥散不匹配出现比例降低。发病72h内行头颅核磁检查的33例患者中,共有12例(36.3%)患者出现CDM,而在72h后行头颅核磁检查的23例患者中,共有4例(17.4%)患者出现CDM。5.所有患者卒中发病72h内,以风证和血瘀证候评分最高,中位数均为6.0分。入院第7天,痰证较重(中位数=7分),火热证(中位数=3分)和瘀血(中位数=6分)证候评分较前无明显变化,而气虚证候加重(中位数=6分)。入院第15天,风证证候评分继续下降(中位数=2分),火热证较前无明显变化[中位数=3.5分),痰证评分较前下降(中位数=6分),血瘀证较前无明显变化,气虚证候较前加重(中位数=7.5分)。入院第30天,风证评分继续较前无变化,而痰证和瘀血证较前减低,气虚证候有所缓解(中位数=6.0分)。6.两组患者从基线时间至发病第30天瘀血证评分和气虚证评分变化有显著统计学差异:CDM组瘀血证评分变化中位数为-1.0分,而这一数值在无CDM组为-5.5分(p=0.040);对气虚证候评分30天内变化,两组分别为-0.5分和3.0分(p=0.004)。其余证候得分变化均无显著差异。7.对所有患者,只有活血化瘀治疗与mRS变化显著相关(rs=-0.331,p=0.013);对CDM组患者,抗血小板聚集与mRS改变成负相关(rs=-0.504),且有统计学意义(p=0.047),对无CDM组患者,抗血小板聚集与mRS改变无显著相关性(rs=-0.204,p=0.206);另一方面,活血化瘀治疗与CDM组患者mRS改变无显著相关性(rs=-0.385,p=0.141),而与无CDM组患者mRS改变却显著相关(rs=-0.377,p=0.016)。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1周内,仍然可能存在可挽救组织;存在CDM的患者与无CDM的患者临床结局无显著差异;但存在CDM的患者NIHSS评分改善更明显,神经学结局优于无CDM组;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演变有所差异,主要体现在瘀血和气虚证候的演变上;这两类患者对相同治疗药物的临床反应不同;针对这两类患者应该制定不同的临床管理方案。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8
缩略词表  8-9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9-28
  综述一 缺血性卒中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9-16
    1 缺血性卒中中医证候评定工具选择  9
    2 缺血性卒中的中医证候分布  9-10
    3 缺血性卒中合并其它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差异  10-11
    4 中医证候与生物学指标的相关研究  11-12
    5 中医证候与影像学表现的相关研究  12
    6 中医证候与缺血性卒中分型的相关研究  12
    7 中医证候与预后的相关性  12-13
    8 总结  13
    参考文献  13-16
  综述二 急性缺血性中风半暗带的影像学评价  16-28
    1 缺血半暗带的概念及意义  16-17
    2 缺血半暗带的影像学评价技术  17-19
    3 缺血半暗带的影像学模式  19-21
    4 缺血半暗带在临床试验研究中的应用  21-23
    5 结论  23-24
    参考文献  24-28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8-44
  前言  28-29
  1 对象与方法  29-31
  2 结果  31-40
  3 讨论  40-44
  4 结论  44
参考文献  44-47
附录  47-51
后记  51-53
致谢  53-55
个人简历  55

相似论文

  1.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骨质疏松症与中医肾虚证的相关性研究,R259
  2. 痛风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观察,R259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544.1
  4. 灌注CT原始图像鉴别梗死中心与缺血半暗带,R743.3
  5. 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R272
  6. SARS后骨坏死非手术治疗患者7年随访研究,R681.8
  7. 清热祛湿法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湿热证的疗效观察,R587.1
  8. 驻济高校在校生颈椎亚健康证候特点的研究,R274.9
  9.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属性约简算法及其在中医证候诊疗中的应用研究,TP18
  10. 基于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证候规律,R259
  11. 颈动脉粥样硬化辩证分型研究,R259
  1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生存质量相关性评价,R259
  13. 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影响及其意义,R743.3
  14. DWI、ADC、MRA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及缺血半暗带判断价值,R743.3
  15. 盆腔炎反复发作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R271
  16. CTPI和CTA对椎底动脉系统TIA的诊断价值,R743.31
  17. DWI、MRA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后的预后分析和溶栓治疗的指导价值,R743.3
  18. 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的调查,R259
  19. 肾衰Ⅱ号方延缓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R277.5
  20. “基于高血压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的编制与评价,R195
  21. 鱼油对腹部大手术后有营养风险患者炎性介质及并发症的干预研究,R65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其他学科 >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