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腐霉菌对大豆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抗性研究

作 者: 于洪久
导 师: 朱洪德; 刘丽君
学 校: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专 业: 作物遗传育种
关键词: 大豆 腐霉菌P.aphanidematum 抗性鉴定 生理生化指标 多态性引物
分类号: S56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腐霉菌在世界范围引起大豆病害,是大豆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主要侵染土壤中未萌发的种子、出土前幼苗的下胚轴和根部、出土后植株的根尖和营养根,造成种子腐烂、幼苗出土前后倒伏等。本试验通过种子腐烂测试法,对大豆品种进行抗腐霉菌鉴定,选择抗、感腐霉菌的大豆品种,研究其幼苗接种腐霉菌后下胚轴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评价各生理生化指标在大豆与腐霉菌互作过程中的抗性作用。结果如下:1.大豆对腐霉菌的抗性鉴定利用种子腐烂测试法对常见的大豆栽培品种进行了抗腐霉菌鉴定,结果表明东农47、黑河38、抗线5、抗线3对腐霉菌表现为高感病性,合丰52、绥07-361对腐霉菌表现为中感病性,灰不支黑豆、嫰丰16、嫰丰19、黑农55对腐霉菌表现为抗病性。2.腐霉菌对大豆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在接种腐霉菌后,抗、感病大豆品种接种处理的侧根数、子叶的干物质含量、胚根的干物质含量和根冠比都少于对照处理,抗病品种接种处理的侧根数、子叶的干物质含量、胚根的干物质含量和根冠比的减少幅度明显小于感病品种。在腐霉菌侵染前期,抗病品种的PAL活性、几丁质酶活性、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快速上升,但感病品种在此时表现为上升较缓,抗病品种的PAL活性、几丁质酶活性、总酚含量和类黄酮含量的最大峰值都高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的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随接种时间的延长呈现整体快速上升的趋势,感病品种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则相对缓慢,抗病品种的POD峰值高于感病品种;在接种腐霉菌后,抗病品种的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变化幅度明显小于感病品种。3.选择最佳抗、感腐霉菌的大豆杂交组合亲本黑农55与理想参考种的关联度最大为0.925,其它品种的关联度排序依次为嫩丰19、嫩丰16、抗线3、东农47、抗线5,选择黑农55和抗线5作为抗腐霉菌基因分子标记的抗感杂交组合的亲本,亲本DNA间具有多态性,多态性引物频率为16.00%。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12
第一章 绪论  12-18
  1.1 大豆研究进展  12-13
    1.1.1 我国大豆的起源  12
    1.1.2 大豆演化  12
    1.1.3 大豆种质资源多样性:  12-13
  1.2 腐霉菌研究进展  13-14
    1.2.1 腐霉菌致病性研究  13
    1.2.2 大豆中腐霉根腐病的相关研究  13-14
    1.2.3 腐霉菌的防治措施  14
  1.3 生化指标与植物抗病性研究进展  14-17
    1.3.1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与植物抗病性  14
    1.3.2 过氧化物酶(POD)与植物抗病性  14-15
    1.3.3 几丁质酶与植物抗病性  15
    1.3.4 脯氨酸与植物抗病性  15-16
    1.3.5 丙二醛(MDA)与植物抗病性  16
    1.3.6 可溶性糖与植物抗病性  16
    1.3.7 总酚、类黄酮与植物抗病性  16-17
  1.4 SSR 分子标记的研究  17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  17-18
第二章 大豆对腐霉菌抗性的研究  18-21
  2.1 试验材料  18
    2.1.1 试验菌种  18
    2.1.2 试验大豆品种  18
  2.2 试验方法  18-19
    2.2.1 腐霉菌对大豆致病性的测定  18-19
    2.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19
    2.2.3 数据处理  19
  2.3 结果与分析  19-20
    2.3.1 大豆对腐霉菌的抗性效应  19-20
  2.4 本章小结  20-21
第三章 腐霉菌对大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21-39
  3.1 试验材料  21
    3.1.1 试验菌种  21
    3.1.2 试验大豆品种  21
  3.2 试验方法  21-25
    3.2.1 腐霉菌侵染试验  21-22
    3.2.2 生理指标的测定  22
    3.2.3 生化指标的测定  22-25
    3.2.4 实验试剂与仪器  25
    3.2.5 数据处理  25
  3.3 结果与分析  25-37
    3.3.1 腐霉菌对不同抗、感病大豆品种侧根发生情况的影响  25-26
    3.3.2 腐霉菌对不同抗、感病大豆品种子叶干物质含量的影响  26-28
    3.3.3 腐霉菌对不同抗、感病大豆品种胚根干物质含量的影响  28-29
    3.3.4 腐霉菌对大豆根冠比的影响  29-30
    3.3.5 腐霉菌对不同抗、感大豆品种下胚轴 PAL 活性的影响  30
    3.3.6 腐霉菌对不同抗、感大豆品种下胚轴中 POD 活性的影响  30-31
    3.3.7 腐霉菌对不同抗、感病大豆品种下胚轴中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  31-32
    3.3.8 腐霉菌对不同抗、感病大豆品种下胚轴中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2-33
    3.3.9 腐霉菌对不同抗、感病大豆品种下胚轴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3-34
    3.3.10 腐霉菌对不同抗、感病大豆品种下胚轴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4-35
    3.3.11 腐霉菌对不同抗、感病大豆品种下胚轴中总酚含量的影响  35-36
    3.3.12 腐霉菌对不同抗、感病大豆品种下胚轴中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36-37
  3.4 本章小结  37-39
    3.4.1 腐霉菌对大豆生理指标的影响  37-38
    3.4.2 腐霉菌对大豆生化指标的影响  38-39
第四章 选择最佳抗、感腐霉菌的大豆杂交组合亲本  39-48
  4.1 试验材料  39-42
    4.1.1 试验菌种  39
    4.1.2 试验大豆品种  39
    4.1.3 SSR 引物的选取  39-42
  4.2 试验方法  42-44
    4.2.1 亲本间 DNA 的提取  42
    4.2.2 模板 DNA 浓度的检测  42
    4.2.3 PCR 扩增、电泳、染色  42-43
    4.2.4 实验试剂和仪器  43
    4.2.5 数据处理  43-44
  4.3 结果分析  44-47
    4.3.1 大豆品种主要抗腐霉菌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44-45
    4.3.2 亲本间基因组 DNA 电泳检测  45-46
    4.3.3 亲本间多态性引物的筛选  46-47
  4.4 本章小结  47-48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48-49
  5.1 大豆对腐霉菌的抗性鉴定  48
  5.2 腐霉菌侵染对大豆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48
  5.3 选择最佳抗、感腐霉菌大豆杂交组合亲本  48-49
参考文献  49-58
致谢  58-59
作者简历  59

相似论文

  1. 大豆疫霉RXLR效应分子靶标的筛选,S435.651
  2. 低温胁迫对荷那龙罗非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S917.4
  3. 大豆品种对腐竹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TS214.2
  4. 发芽大豆多肽富集工艺及富肽豆乳开发研究,TS214.2
  5. 大豆品种对北豆腐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TS214.2
  6. 基因表达谱数据聚类分析方法比较与大豆疫霉基因的网络构建,S435.651
  7.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方法的建立及感病生育期的研究,S435.111.4
  8.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苗期抗蚜虫性鉴定与抗蚜机理研究,S436.8
  9.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两个Ⅲ型效应因子的克隆与功能研究,S435.651
  10. 小麦茎腐病抗性鉴定及QTL初步定位,S512.1
  11.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大豆自然居群的遗传特征、群体分化及其与栽培大豆遗传关系研究,S565.1
  12. 大豆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基础研究,S565.1
  13. 叶绿素缺乏对大豆叶片光能分配及耐光抑制特性的影响,S565.1
  14. 黄淮和南方地区大豆育成品种籽粒性状遗传构成的分子标记解析及等位变异优选,S565.1
  15.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特征及主要育种性状QTL的关联分析,S565.1
  16. 大豆生物种衣剂的研制与应用,S565.1
  17. 大豆异黄酮浸种对栽培大豆和滩涂野大豆亲本及其杂交后代幼苗盐害的缓解效应及其机理,S565.1
  18. 我国栽培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青籽粒性状QTL的关联定位,S565.1
  19. 运输应激及抗应激处理对肉牛生理机能影响的研究,S858.23
  20. 大豆发芽富硒工艺及硒在豆芽中的分布研究,TS214.2
  21. 大豆胚芽异黄酮的乳酸菌转化及其咀嚼片的研制,TS214.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油料作物 > 大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