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谁来荣耀生活

作 者: 余海军
导 师: 毕世响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乡村 家庭 生活 教育 德性 社会结构
分类号: G4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考察人所受的教育,在社会结构的变迁中找到人的变迁、家庭的变迁、尊严的变迁、教育的变迁,把握人所受的教育真正内涵,才能找到教育和社会的关系、教育和家庭的关系、教育和个人的关系、家庭和个人的关系。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从民国时期至今中华民族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制度变革即民国时期、毛泽东时代(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改革开放之后,在制度变革的过程中,人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也伴随着发生了变革。我们将人所受的教育放在这三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来考察,以乡村为研究视角,以乡村家庭为场域,通过人的生活的变化来寻找教育轨迹的变化,揭示教育在每个时代所承受的使命。通过生活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等形式的教育来塑造一个人,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最终走向完整的人生。所以,从哲学的、历史的、生活的三个维度考察教育本身,会让教育更加丰满,“生活教育”更加贴近生活,更贴近人生。谁来荣耀生活?家庭与教育如何缔结情缘?农业文明下个人如何走向德性的生活?教育甘当使命。教育即启蒙,教育即背叛,教育即转变。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3Abstract  3-4中文文摘  4-8目录  8-11绪论  11-23  一、研究背景  12-17    (一) 研究缘由  12-14    (二) 研究意义  14-15    (三)、研究者的优势  15-17  二、相关文献及研究情况综述  17-19    (一)、国外相关研究  17-18    (二)、国内相关研究  18-19  三、研究方法  19-21    (一) 教育叙事  19-20    (二) 访谈法  20    (三) 比较法  20    (四) 观察法  20-21    (五) 文献调查法  21  四、创新之处  21-23第一章 走进乡村发现教育  23-41  第一节 教育的视野:一个贫瘠的山村  23-29    一、摒弃道义:教育蕴藏于"生活世界"  23    二、诗化写作:更容易走进乡村  23-25    三、大塘村:农耕社会的典范  25-28    四、寻找文明:乡村儿童的家园在哪?  28-29  第二节 宗法社会的普遍制度:一个家族  29-32    一、余氏家族:乡村社会初级群体  29-31    二、一个家族:中国传统"美德"的衍生地  31-32  第三节 教育关怀:三种生活  32-38    一、三种活动:制作、实践、沉思  33-34    二、三种善:身体的善、外在的善、灵魂的善  34-35    三、三种生活:享乐的、政治的、沉思的  35-36    四、余氏生活:如何和现代接轨  36-38  第四节、教育即生活  38-41    一、生活教育:贯彻人的一生  38-39    二、教育即生活需经三个发展阶段  39-41第二章 民国时代:教育高于生活  41-57  第一节 民国农村社会结构  41-46    一、社会转型  41-42    二、社会变迁和社会结构  42-43    三、农村社会社会结构  43-46  第二节 余裕华(第一代:民国时期)  46-49    一、家庭结构嬗变:研究维度  46-47    二、家族教育关怀下的惨淡生活  47-49  第三节 抗美援朝:"爱国"的教育  49-52  第四节 民国教育  52-57    一、关于"有秩序"的革命问题  52-53    二、教育告急:乡村建设运动  53-57第三章 毛泽东时代:教育走进生活  57-79  第一节 毛泽东时代的社会结构  57-60    一、毛泽东时代的社会分层  57-58    二、阶级尊严  58-60  第二节、生育伦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60-63  第三节、上学:社会主义的恩赐  63-69    一、教育走进贫民百姓家  63-67    二、传统教育精神:教育关怀人生  67-69  第四节、土地生涯:社会教育培养无产阶级劳动者  69-71    一、劳动也即教育  69-70    二、伦理束缚人生  70-71  第五节、娶亲:德性生活的完满  71-73  第六节 儿女满堂:改变生活走向  73-79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教育成为生活  79-109  第一节 社会分层决定社会流动  79-82  第二节 第一种生活:半农半商  82-90    一、初等教育:培养生活的希望  83-84    二、手艺教育:生活准备的无奈之举  84-87    三、成家立业:生活新起点  87-89    四、乡村教师:学生走向世界的桥梁  89-90  第三节 第二种生活:奋力挣脱农村  90-95    一、成人教育:延续生活的另一路径  92-93    二、中职教育:圆你一个生活梦  93-95  第四节 第三种生活:争做觉醒者  95-106    一、童真生活:自然培养德性  95-98    二、学校教育:制定人生轨迹  98-106  第五节、教育即生长:教育即创造生活的力  106-109第五章 家庭影响教育教育决定生活  109-120  第一节 横向比较的家庭:余学会家庭  109-113    一、余季高(第一代):农村强权  109-111    二、余学会(第二代):社会权力  111-112    三、余俊榜(第三代):"享受"教育  112-113  第二节 对比研究:横向和纵向对比家庭教育生活  113-120    一、纵向对比:阶层随时代变化向上流动  115-116    二、横向对比:教育受家庭影响较大  116    三、横向纵向联合对比:各种因素呈现  116-120第六章 我与乡村教育的对话  120-135  第一节 乡村教育:在农耕文明中艰难爬行  120-122    一、教育发展  120-121    二、人口素变化  121-122  第二节 教育即启蒙  122-126  第三节 教育即背叛:背叛阶层——从重家庭向重个人的转变  126-128  第四节 教育即转变  128-135    一、转变秩序:在人内心建立秩序  128-131    二、转变德性:从农业文明私德向工业文明公德转向  131-132    三、转变生活:生活观念的转变  132-135参考文献  135-139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139-141致谢  141-143个人简历  143-145

相似论文

  1. 白族文化对学生德育的影响,G410
  2. 校园文化语境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G633.2
  3.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4. 瑞丽市农村中学德育问题研究,G631
  5. 中职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研究,G633.6
  6. 调整云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策略研究,G649.2
  7.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8. 文山师专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探究,G658
  9.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10. 家庭清扫机器人路径覆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242
  11. 尼日利亚女子基础教育问题研究,G543.7
  12. 巴西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研究,G577.7
  13.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14. 基于“童谣体验”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G621
  15. 西安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习现状及对策研究,G807.4
  16.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834
  17. 动态教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G434
  18.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技能培养研究,G652.4
  19. 沈阳市初中地理生本课堂现状调查研究,G633.55
  20. 连山山区中学如何开展海洋教育的研究,G632.0
  21. 广州与河源中学地理教育区域差异分析,G633.5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