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长足寄蝇族分子系统学研究(双翅目:寄蝇科)

作 者: 王诗迪
导 师: 张春田
学 校: 沈阳师范大学
专 业: 动物学
关键词: 长足寄蝇亚科 长足寄蝇族 28S rRNA基因 COI基因 系统发育
分类号: Q96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长足寄蝇族Dexiini隶属于双翅目Diptera寄蝇科Tachinidae长足寄蝇亚科Dexiinae,它是长足寄蝇亚科中既蜗寄蝇族Voriini第二大族,该类群区别于寄蝇科其他亚科的主要特征是雄性外生殖器阳体基部和端部间有一可活动的铰链结构,传统分类因这一共同衍征认为该类群为单系。本研究选取长足寄蝇族6属15种和蜗寄蝇族4属5种进行DNA提取,并利用核基因28S rRNA和线粒体基因COI对序列进行扩增,将序列与在GenBank上下载的寄蝇科16种寄蝇并以果蝇科Drosophila littoralis为外群联合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37种蝇类28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517 bp,碱基平均含量为T=36.3%,C=11.3%,A=37.0%,G=15.4%,A+T含量为73.3%;COI基因序列长度为682 bp,碱基平均含量为T=38.6%,C=15.2%,A= 30.7%,G=15.5%,A+T含量为69.5%,A+T含量高也是昆虫基因序列碱基组成的共性。对长足寄蝇族各属28S rRNA基因序列遗传距离分析中,转换+颠换在0.000-0.179之间,COI基因序列之间的遗传距离,转换+颠换在0.002-0.218之间。两种序列遗传距离都表现出同属内种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遗传距离平均值为:蓖寄蝇属0.056,长足寄蝇属0.086,迪内寄蝇属0.105,依寄蝇属0.081。根据贝叶斯、RaxML、NJ和MP系统发育树得到的拓扑结构基本一致,两种基因序列能够较好的反应长足寄蝇族各属的分类地位与亲缘关系以及长足寄蝇亚科的单系性。本研究认为28S rRNA基因和COI基因能够作为长足寄蝇族系统发育研究的有效分子标记。本研究所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长足寄蝇族各属的发育关系可以归纳为:特西寄蝇属与长足寄蝇属+柔毛寄蝇属为姊妹群;依寄蝇属+长喙寄蝇属为单系,蓖寄蝇属+迪内寄蝇属为单系,它们的关系为依寄蝇属+长喙寄蝇属与蓖寄蝇属+迪内寄蝇属互为姊妹群;蜗寄蝇族中柔毛寄蝇属与长足寄蝇属聚在一起,建议柔毛寄蝇属归入长足寄蝇族,并与长足寄蝇属互为姊妹群;Dinera fuscata从迪内寄蝇属分出,独立成为一支,它的分类地位有待于形态分类与分子数据进一步分析确定。长足寄蝇亚科为单系,四亚科关系为长足寄蝇亚科+(追寄蝇亚科+(寄蝇亚科+突颜寄蝇亚科))。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一章 引言  8-14
  1.1 长足寄蝇族概述  8-9
  1.2 分子系统学理论基础  9-11
    1.2.1 分子系统学  9
    1.2.2 目的基因的确定(28S rRNA 和 COI 基因)  9-10
    1.2.3 分子系统学分析方法  10-11
  1.3 基因序列在双翅目昆虫中的研究进展  11-13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4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14-21
  2.1 实验试剂  14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14-15
  2.3 实验材料  15-16
  2.4 实验方法  16-20
    2.4.1 总 DNA 提取  16-17
    2.4.2 总 DNA 的检测  17-18
    2.4.3 PCR 引物及扩增  18-19
    2.4.4 PCR 产物的检测  19
    2.4.5 目的基因序列片段的测定  19-20
  2.5 数据的整理  20-21
    2.5.1 序列编辑与比对  20
    2.5.2 目的片段的相似性搜索  20
    2.5.3 序列分析  20
    2.5.4 构建系统发育树  20-21
第三章 数据与结果  21-37
  3.1 总 DNA 提取、PCR 扩增、28S 和 COI 序列片段测定  21-22
    3.1.1 总 DNA 提取  21
    3.1.2 PCR 扩增结果  21-22
    3.1.3 PCR 产物测序  22
  3.2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30
    3.2.1 数据拼接与对齐  22
    3.2.2 基因序列及长足寄蝇族系统发育分析  22-30
  3.3 构建系统发育树  30-37
    3.3.1 贝叶斯推理法(BI)构建的贝叶斯树  30
    3.3.2 基于最大似然法的 RaxML 树  30-31
    3.3.3 邻接法构建 NJ 树  31-32
    3.3.4 最大简约法构建 MP 树  32-37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37-41
  4.1 基因的序列组成和分子进化分析  37
  4.2 系统发育分析  37-38
  4.3 28S rRNA 和 COI 分子标记的有效性探讨  38-39
  4.4 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9
    4.4.1 标本的采集、鉴定与保存  39
    4.4.2 基因的选择  39
    4.4.3 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  39
  4.5 待解决问题  39-41
第五章 结论  41-43
  1 序列组成  41
  2 遗传距离  41
  3 分子标记有效性  41-42
  4 系统发育关系  42-43
参考文献  43-47
附录  47-57
致谢  57-58
个人简历  58

相似论文

  1.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2. 珊瑚共附生可培养真菌菌群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研究,R284
  3. 弯孢属种分子鉴定体系的建立及其在疑难种上的应用,Q949.32
  4. B型和Q型烟粉虱河南种群的遗传背景分析及取食行为比较,S433
  5.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6. 西藏生防芽孢杆菌鉴定及其脂肽化合物分析,S476.1
  7. 小麦族St基因组植物分子系统发育与分类,S512.1
  8. 青砖茶中的真菌及其散囊菌黄色素的研究,TS272
  9. 我国部分家鸭品种的DNA条形码初步分析,S834
  10. 暗紫红毛菜分子系统学研究,Q941
  11. 五倍子蚜DNA序列分子系统发育关系,S899.4
  12. 基于基因序列的红索藻目系统发育及生物地理研究,Q941
  13. 我国鳑鮍亚科鱼类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S917.4
  14. 东亚和北美五倍子蚜(半翅目:瘿绵蚜科)数值分类研究,S899.4
  15. 不同生长基质中叶状地衣及其共生藻的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Q943
  16. 基因组水平的基因进化分析与水平转移基因的识别,Q78
  17. 对于系统发育谱法聚类算法的改进,TP311.13
  18. 致倦库蚊三种解毒酶基因的表达及组织定位研究,Q963
  19. 三种绿藻的ITS和18SrD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Q943
  20. 河南周边省份马铁菊头蝠的种下分类研究,Q959
  21. 中国蛤蜊群体遗传结构与蛤蜊科贝类系统发育研究,S917.4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昆虫学 > 昆虫分类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