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电针内关穴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自主神经机制研究

作 者: 李明磊
导 师: 王华
学 校: 湖北中医学院
专 业: 针灸推拿学
关键词: 电针 内关 急性心肌缺血 自主神经 下丘脑室旁核 延髓迷走神经复合区 脊髓外侧角 P物质 一氧化氮合酶
分类号: R245.9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6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以中医经络学说中经脉(穴)—脏腑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电针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内关穴观察心电图、心交感神经、迷走神经放电频率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方法,探讨电针内关抗AMI损伤的效应;以自主神经中枢P物质(SP)、一氧化氮合酶(NOS)为观测指标,研究自主神经抗AMI损伤的效应路径和可能的有效物质,为探讨内关—心脏相关的经络实质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2(A组,A’组)、模型对照组×2(B组,B’组)、电针内关组×2(C组,C’组)、阻滞剂组(D组),阻滞剂+电针内关组(E组),每组6只,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Pit)制造急性心肌缺血(AMI)模型,以左侧内关穴电针刺激为治疗方式,各组处理如下:正常组(A组):分离颈部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后,BL-420E+生理仪开始记录心电图、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放电,第3min造模,分别于第0min、3min、8min、13min 23min、33min、43min、53min标记,之后心肌取材制作电镜切片;A’组不记录心电图并于第23min进行脊髓、脑固定并取材、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SP、NOS。模型对照组(B组):分离颈部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后,BL-420E+生理仪记录心电图、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放电,第3min造模,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0 min、5min、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标记,与A组各标记相对应,之后心肌取材制作电镜切片;B’组不记录心电图并于造模后20min进行脊髓、脑固定并取材、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SP、NOS。电针内关组(C组):分离颈部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后,BL-420E+生理仪记录心电图、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放电,第3min造模,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0min、5min、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标记,于造模后5min针刺左上肢内关穴(参照华兴邦“大鼠穴位图谱”,于尺骨、桡骨缝间离腕关节约3mm处取“内关”穴)并接电针,疏密波(8~80Hz,疏密波转换14次/min,电压1.5V,强度1mA),针刺5min后去电针仪继续留针10min起针,之后心肌取材制作电镜切片;C’组不记录心电图并于造模后20min进行脊髓、脑固定并取材、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SP、NOS。阻滞剂组(D组):在记录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放电前30min左侧股静脉注射NK1受体阻滞剂(250nmol/kg),其余操作同B’组。阻滞剂+电针内关组(E组):在记录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放电前30min左侧股静脉注射NK1受体阻滞剂(250nmol/kg),其余操作同C’组。观察指标:(1)不同时间心电图心率(次/min)、ST段高度(mv)(各时刻后1min内10次采样,取均值);(2)不同时间迷走神经、交感神经放电频率(Hz)(各时刻后1min内10次采样,每次采样时长1s,累加取均值);(3)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4)观察下丘脑室旁核(PVN)、延髓迷走神经复合区及脊髓(C8-T2)外侧角SP、NOS灰度值(OD) (采用HPIAS-1000高清晰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进行,对棕黄色和蓝色杂交信号进行灰度扫描。每鼠取下丘脑室旁核(PVN)、延髓迷走神经复合区、脊髓(C8-T2)各4张切片,每片于相应部位取3个视野,每项指标共12个视野,分别测定,累加取均值,即为该鼠SP或NOS免疫阳性灰度值)。数据处理:各组实验数据以(?)±s表示,组内比较、组间比较采用SPSS12.0软件分析,显著性标准为0.05。结果1.心电图:A组不同时间心率、ST高度组内无差异性;B组心率、ST高度在造模后0~40min各时刻与造模前比较均有差异性(P<0.05),造模后50min与造模前无差异性;C组在造模后0~20min各时刻与造模前比较有差异性(P<0.05),造模后20、30、40min各时刻与B组比较显出差异(P<0.05)。2.心肌组织超微结构:A组心肌肌原纤维排列整齐,肌节长度一致,肌丝清晰;线粒体结构清晰无肿胀;血管内皮细胞电子密度均匀,吞饮小泡丰富;B组心肌细胞明显肿胀,肌原纤维排列紊乱,肌节长度不一致,较多纤维断裂并可见闰盘处变性;线粒体明显肿胀,呈典型空泡样变;细胞核固缩;血管内皮细胞肿胀严重,吞饮小泡明显减少,电子密度不均匀,部分内皮细胞核与胞体分离;C组心肌细胞肿胀程度较轻,肌原纤维排列疏松,部分肌丝结构模糊;线粒体轻度肿胀,膜结构模糊,部分呈不完全空泡样变;部分细胞核固缩;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吞饮小泡减少。3.自主神经放电:A组造模后各时刻迷走、交感神经放电频率与造模前相比无差异;B组在造模后0~40min各时刻迷走神经放电增加、交感神经放电减少,与造模前相比均有差异性(P<0.05),与A组比较显示组间差异性(P<0.05);C组电针后(即造模后10~40min)迷走神经放电减少、交感神经放电增加,均与造模前及A组比较无差异性、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B’组、C’组分别与A组、B组、C组显示出基本相同的结果,详见实验二;D、E组造模前与A’组相比,迷走、交感神经放电频率略低,无组间差异性;造模后0~20min,D、E组迷走神经放电增加、交感神经放电减少,与A’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D、E组造模前后各时间迷走、交感神经放电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E与C组在造模后10、20min迷走、交感神经放电组间比较有差异性(P<0.05)。4.SP灰度值:A’组在PVN、延髓迷走神经复合区及脊髓外侧角SP灰度值分别为115.4±12.2,84.6±14.5,43.3±12.1;B’组各部位SP灰度值小于A’组,并显示出组间差异性(P<0.05);C’组各部位SP灰度值均大于A’、B’组,组间比较均有差异性(P<0.05);E组三部位SP灰度值小于C’组,有组间差异性(P<0.05),E与D组各部位SP灰度值组间未显示差异性。5.NOS灰度值:A’组在PVN、延髓迷走神经复合区及脊髓外侧角NOS灰度值分别为:98.0±14.7,64.6±12.3,40.3±10.4;B’组各部位NOS灰度值大于A’、C’组,并显示出组间差异性(P<0.05);D、E与A’组比较,三部位NOS灰度值增大,组间比较有差异性(P<0.05);E组与C’组各部位比较,组间均有差异性(P<0.05),E组与D组各部位比较,均无差异性。结论1.电针内关穴能促进AMI大鼠心率、ST段恢复,在心肌超微结构方面对心肌细胞、肌原纤维、线粒体、细胞核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证实了电针内关治疗对AMI的保护效应;2.电针内关穴能抑制AMI大鼠心迷走神经放电频率、增强交感神经放电频率,从而实现抗AMI损伤效应;3.电针内关穴能提高下丘脑室旁核(PNV)、延髓迷走神经复合区、脊髓(C8-T2)外侧角等部位的SP、NOS阳性表达,脊髓外侧角SP增加,促进交感神经放电,进而抑制迷走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则增加心肌收缩,改善心肌供血,迷走神经受到抑制则减轻心肌缺血损害;NOS活性增高,催化NO生成,NO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外周血管平滑肌而发挥舒张心血管、同样达到改善心肌供血效应;4.静脉注射NK1受体阻滞剂能阻断电针内关穴对自主神经良性调节,使中枢SP、NOS阳性表达均降低,推测NOS在中枢活性表达与SP有着密切关系,即SP表达增多可促进NOS活性增加,SP表达减少则NOS活性降低。NK1受体阻滞剂反证了SP是电针内关穴抗AMI损伤效应的重要物质。5.SP、NOS与自主神经及中枢协调作用为内关—心脏相关提供了理论依据。6.本课题从心自主神经的整合效应对电针内关穴抗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效应进行研究,检测中枢SP、NOS表达及探讨二者在电针内关穴抗AMI损伤效应的关系,静脉注射NK1受体阻滞剂观察拮抗中枢SP表达,目前国内外相关报道少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9
英文摘要  9-15
英文缩略语  15-16
前言  16-19
实验一 电针内关穴对AMI大鼠保护效应与心自主神经调节的相关性研究  19-31
  1 材料和方法  19-23
  2 结果  23-29
  3 小结  29-30
  4 参考文献  30-31
实验二 电针内关穴对AMI大鼠自主神经与中枢P物质、NOS的影响  31-42
  1 材料和方法  32-36
  2 结果  36-40
  3 小结  40-41
  4 参考文献  41-42
实验三 NK_1受体阻滞剂对电针内关穴抗大鼠AMI损伤效应的影响  42-49
  1 材料和方法  42-44
  2 结果  44-48
  3 小结  48
  4 参考文献  48-49
讨论  49-62
  1 急性心肌缺血(AMI)的中医认识  49
  2 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评价  49-50
  3 心自主神经及其中枢对心肌缺血调节作用的相关性分析  50-53
  4 P物质(SP)、一氧化氮合酶(NOS)与心肌缺血的关系  53-57
  5 内关穴治疗急性心肌缺血(AMI)的理论依据  57-62
结论  62-63
本课题创新性  63-64
问题与展望  64-65
参考文献  65-69
综述: 电针内关抗心肌缺血的研究进展  69-92
发表论文  92-93
致谢  93-94
附图  94

相似论文

  1. 生物质直接再燃的数值模拟,TK16
  2. 不同再燃燃料还原NO_X反应过程的试验研究,TK227.1
  3. 上吸式生物质空气气化及焦油低减技术研究,TK6
  4. 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922.294
  5. 竹材中非纤维素物质去除的环保工艺与方法探讨,TS652
  6.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质量控制模式的中药姜黄抗氧化药效物质辨识,R285
  7. 锅炉排烟中二氧化硫吸收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X701.3
  8. 利用作物秸秆制备成型生物质活性炭及纤维板,X712
  9. 利用作物秸秆制备高性能吸附材料并用于水中多环芳烃治理,X712
  10. 氮肥运筹及与留叶数互作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影响,S572
  11.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12.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物质能利用模式研究,S216
  13.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14. 肥料用量和配比对小洋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S567.239
  15. 薰衣草生长发育及物质组分积累动态研究,S573.9
  16. 雪茄外包皮烟关键栽培技术研究,S572
  17. 变频调速对密集烤房流场及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S572
  18. 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分布特点及与品质指标的关系,S572
  19. 烤烟不同香型烟叶质量特点及判别分析,S572
  20. 大叶蒟抗抑郁物质基础及分析方法研究,R284.1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永新盾牌舞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5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穴位疗法(经络疗法) > 穴位电流疗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