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上吸式生物质空气气化及焦油低减技术研究

作 者: 梁奎
导 师: 李瑞扬;高继慧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热能工程
关键词: 生物质 空气气化 上吸式 气化效果 焦油过滤
分类号: TK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8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薪火相传,进入工业化时代,大量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生物质能源再次回归到人类的视野中,并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利用前景。通过热解气化将其高效地转化为洁净的可燃气体是一种重要的利用方式,开发生物质气化技术对实现分布式能源供应有重要价值,也与生物质能的分布形态相适应。本文建立了上吸式气化装置,对稻壳和玉米芯两种生物质物料进行了空气气化试验研究。首先分析了空气当量比对不同种类生物质物料气化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空气当量比的增大,炉内轴向各点温度均不断升高;CO和H2的含量呈升高趋势,CO2和CH4的含量呈降低趋势;燃气热值、气化效率和碳转换率总体呈降低趋势,而气体产率却不断升高。找到了气化最佳空气当量比0.28。对比分析发现:玉米芯比稻壳更适合作气化物料。其次,在最佳空气当量比0.28时,进一步研究了气化过程的建立:温度场的建立和气化气成分稳定的过程。研究发现:气化过程温度场的建立和气体成分的稳定均需要20分钟左右,二者在时间上是一致的,这说明气体成分的稳定是温度场稳定带来的必然结果。再次,研究了气化器中不同反应层气体成分的变化情况,得到了各种气体成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主要来源:CO2主要来源于氧化层;CO和H2主要来源于还原层;CH4主要来源于热解层。最后,本文针对上吸式生物质气化装置普遍存在的气化气焦油含量偏高的问题进行了焦油低减技术的研发。本文在深入认识焦油析出特性、上吸式气化装置工艺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进料的新型除焦工艺,可同时实现焦油过滤和能量回用,避免了湿式除焦带来的水污染问题。本文针对焦油滤过层的生物质粒度和料层厚度两个参数对新工艺进行了研究,发现焦油滤过层粒径越小,料层厚度越大,对焦油的脱除效果越好。对于本文试验装置,该工艺对焦油的脱除效率可达到80%以上,是一种有效的焦油过滤与提高能效的新方法。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1章 绪论  8-26
  1.1 生物质能概述  8-16
    1.1.1 生物质能定义及其特点  8-10
    1.1.2 生物质能的利用形式  10-12
    1.1.3 生物质能的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12-16
  1.2 生物质气化技术概述  16-24
    1.2.1 生物质气化技术分类  16-17
    1.2.2 生物质气化工艺及反应过程  17-20
    1.2.3 生物质空气气化化学反应机理  20-24
  1.3 论文立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24-26
第2章 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26-35
  2.1 气化炉的选型  26
  2.2 试验系统介绍  26-32
    2.2.1 燃气发生系统  27
    2.2.2 空气供给系统及炉内送风方式  27-28
    2.2.3 温度测量系统  28-29
    2.2.4 气体取样系统  29
    2.2.5 气体净化系统  29-30
    2.2.6 气体分析系统  30-32
  2.3 试验方法介绍  32-34
    2.3.1 试验对象的选择  32-33
    2.3.2 试验过程控制  33
    2.3.3 试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33-34
  2.4 本章小结  34-35
第3章 空气当量比对气化效果影响的试验研究  35-51
  3.1 主要气化指标  35-37
  3.2 试验工况安排  37-38
    3.2.1 气化所需空气量的确定  37
    3.2.2 试验工况的确定  37-38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8-50
    3.3.1 不同空气当量比下气化炉轴向温度分布  38-40
    3.3.2 空气当量比对产品气体成分的影响  40-46
    3.3.3 提高生物质气化燃气中H_2和CO的方法  46
    3.3.4 空气当量比对燃气热值和气体产率的影响  46-48
    3.3.5 空气当量比对气化效率和碳转换率的影响  48-50
  3.4 本章小结  50-51
第4章 典型气化过程建立及焦油低减技术的研究  51-61
  4.1 温度场建立及气体成分稳定过程的试验研究  51-53
    4.1.1 温度场的建立过程  51-52
    4.1.2 气体成分的稳定过程  52-53
  4.2 各反应层气体成分的分析研究  53-54
  4.3 焦油低减技术的试验研究  54-60
    4.3.1 焦油低减新技术的提出  54-55
    4.3.2 生物质焦油取样分析方法  55-58
    4.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58-60
  4.4 本章小结  60-61
结论  61-63
参考文献  63-70
致谢  70

相似论文

  1. 生物质直接再燃的数值模拟,TK16
  2. 不同再燃燃料还原NO_X反应过程的试验研究,TK227.1
  3. 锅炉排烟中二氧化硫吸收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X701.3
  4. 利用作物秸秆制备成型生物质活性炭及纤维板,X712
  5. 利用作物秸秆制备高性能吸附材料并用于水中多环芳烃治理,X712
  6.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物质能利用模式研究,S216
  7.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8. “固—气—液”联产的生物质能源转换工艺及产物利用的研究,S216
  9. 磁吸辊筒式烟草穴盘精密播种机设计,S223.2
  10. 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PM2.5中有机物的研究,X712
  11. 生物质微波热解制取高附加值产品的实验研究,TK6
  12. 再燃条件下生物质还原氮氮化物特性研究,TK6
  13. 基于抽吸原理的空气自呼吸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三维数值模拟,TM911.4
  14. 基于燃池利用供热方式的研究,S216
  15. 铜渣催化热解气化生物质的实验研究,X758
  16. 辽宁省能源消耗及CO_2排放规律研究,X24
  17. 射流曝气器结构优化及其在脱硫浆液氧化中的应用研究,X701.3
  18. 生物质还原磁化高磷赤铁矿脱磷及硫酸烧渣选铁实验研究,TD951
  19. 燃料二甲醚生命周期评价及其敏感性分析,TQ517
  20. 生物柴油副产品甘油制备羟基丙酮的研究,TQ224.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生物能及其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