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现代汉语能性范畴研究

作 者: 李剑影
导 师: 柳英绿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情态意义 情态助动词 可能补语 语法化进程 说话人 说话者 意义类型 现代汉语 否定形式 语义取向
分类号: H109.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621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能性范畴是现代汉语中存在的自然的语义范畴,主要包括能性情态助动词和能性补语两大类,这二者由于占有重要的语法地位,一直是语言研究关注的对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情态的相关理论,着重研究能性助动词的意义和能性补语的情态表现等相关问题。对于能性助动词的情态意义类型,学界已经基本有了定论,本文从语义取向的角度进一步挖掘能性助动词的意义特点,建立本文的情态多义观。相对于能性助动词来说,能性补语的情态意义分析远不完善,本文以普通话语料为主,以历时材料、方言材料、汉外对译材料为辅,详细论证了能性补语认识情态意义的解读和凝固,同时分析了能性补语情态意义隐退的原因,从共时角度再现了能性补语历时产生的机制。除了以上两个主要内容,本文还涉及了能性范畴其它相关问题,有关于能性范畴整体特点的,也有关于能性范畴成员个别表现的,都是以情态理论为指导。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4-10
第一章 绪论  10-17
  1.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0-14
    1.1.1 能性范畴的提出  10-11
    1.1.2 确定研究范围  11-14
      1.1.2.1 能性情态助动词  11-13
      1.1.2.2 能性补语  13-14
  1.2 语料来源  14-15
  1.3 符号说明  15-17
第二章 能性范畴与情态  17-44
  2.1 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本文起点  17-18
  2.2 情态介绍  18-43
    2.2.1 情态作为普遍的语义范畴  18
    2.2.2 能性范畴是情态范畴的子范畴  18-23
      2.2.2.1 语义次类1 和语义次类2 对应动力情态  20-21
      2.2.2.2 语义次类4 和语义次类5 对应道义情态  21-22
      2.2.2.3 语义次类3 对应认识情态  22-23
    2.2.3 动力情态、道义情态、认识情态的关系  23-35
      2.2.3.1 语法化的顺序  23-26
      2.2.3.2 情态意义的过渡性  26-31
      2.2.3.3 情态意义演变的机制  31-35
    2.2.4 动力情态的特殊地位  35-43
      2.2.4.1 对动力情态归属的回顾  35-39
      2.2.4.2 动力情态的特殊性  39-42
      2.2.4.3 动力情态是情态类型之一  42-43
  2.3 小结  43-44
第三章 能性助动词研究  44-110
  3.1 从动力情态的特殊性出发解读图3  45-48
    3.1.1 说话者与事件主体在五个语义次类中的表现  45-47
    3.1.2 命题与事件在五个语义次类中的表现  47-48
  3.2 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不对称  48-54
    3.2.1 意义类型不对称  48-49
    3.2.2 使用频率不对称  49-54
  3.3 能性助动词的意义  54-109
    3.3.1 关于情态助动词的意义观  54-56
    3.3.2 各能性助动词的意义特点  56-87
      3.3.2.1 会——契合取向  57-69
      3.3.2.2 可以——许可取向  69-73
      3.3.2.3 应该——事理取向  73-79
      3.3.2.4 能——致能取向  79-86
      3.3.2.5 余论  86-87
    3.3.3 语义取向影响下的助动词连用  87-95
      3.3.3.1 观点回顾  87-90
      3.3.3.2 助动词的语义取向与情态意义同类连用  90-95
    3.3.4 能性助动词的语法化  95-98
    3.3.5 其它意义的衍生  98-109
      3.3.5.1 [会]的承诺义  98-103
      3.3.5.2 [可以]的建议义  103-109
  3.4 小结  109-110
第四章 能性补语研究  110-168
  4.1 能性补语的情态意义  110-139
    4.1.1 动力情态意义  111-114
    4.1.2 认识情态意义  114-129
      4.1.2.1 语用推理的理解机制  115-116
      4.1.2.2 句子内部因素的改变  116-126
      4.1.2.3 认识情态意义的凝固  126-128
      4.1.2.4 余论  128-129
    4.1.3 道义情态意义  129-132
    4.1.4 肯定形式的情态意义及语法化进程  132-139
      4.1.4.1 肯定形式的基本情况  132-134
      4.1.4.2 肯定形式的语法化进程  134-139
  4.2. 能性补语与基式VC 的关系  139-151
    4.2.1 “V 不C”作为VC 的否定式——能性补语情态意义的隐退  140-145
    4.2.2 方言证据  145-148
    4.2.3 基于对译材料的证明  148-150
    4.2.4 逻辑基础  150-151
  4.3 能性补语与[能]的比较  151-167
    4.3.1 比较回顾  151-156
      4.3.1.1 句法环境  151-152
      4.3.1.2 语义特点  152-155
      4.3.1.3 语用特点  155-156
    4.3.2 “能/不能VC”晚于“V 得/不C”产生  156-157
    4.3.3 [能]的致能取向和能性补语的结果取向  157-160
    4.3.4 [能]与能性补语的语法化程度  160-164
    4.3.5 从语用法到语法  164-167
      4.3.5.1 避歧策略  164-166
      4.3.5.2 礼貌原则  166-167
  4.4 小结  167-168
第五章 结语  168-171
  5.1 总结  168
  5.2 余论  168-171
参考文献  171-193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193-194
中文摘要  194-198
英文摘要  198-204
后记  204-205

相似论文

  1. 说话人识别中不同语音编码影响的补偿方法,TN912.34
  2. 现代汉语招呼语研究,H136
  3.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词汇研究,H136.5
  4. 现代汉语语境的解释功能与对外汉语教学,H195
  5. 汉英一价动词对比研究,H314
  6. 中国语言学硕士英文论文讨论部分情态动词使用研究,H314
  7. 论沃顿小说《欢乐之家》情态附加语和情态助动词的人际意义,H314
  8. 基于信息依存语言模型的英汉被动结构对比研究,H314.3
  9. 现代汉语“数+形+量”结构研究,H146
  10.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所收新词语特点探究,H136
  11. 汉英语基本颜色词对比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H195
  12. 现代汉语标题结构类型的计算机自动分析,H087
  13. 复杂信道下的说话人识别技术,TN912.34
  14. 基于VC++6.0的说话人识别系统的研究,TN912.34
  15. 否定应答词在会话中的用法,H36
  16. 现代汉语中字母词的语用分析,H136
  17.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现代汉语方位词习得研究,H146
  18. 论现代汉语双音节动名兼类词的形成,H146
  19. 现代汉语中商标外来词的发展研究,H136.5
  20.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兼类词研究,H146
  21. 基于混合特征和高斯混合模型的说话人识别研究,TN912.34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现代汉语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