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公共政策传播机制研究

作 者: 周鑫
导 师: 张瑞才
学 校: 云南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
关键词: 公共政策 传播 机制
分类号: D63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公共政策分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的执行等。在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历程中,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广大专家、学者比较关注于公共政策的制定,但是在公共政策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公共政策实施的效果虽然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与否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是在更大程度上受制于公共政策的执行。所以,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公共政策分析研究的重心逐渐从公共政策的制定转向了公共政策的执行。公共政策传播作为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所以,对其进行研究既是理论的必须,也是探索解决现实我国公共政策传播问题的呼唤。本文从分析公共政策传播机制的内涵入手,从“五位一体”的角度提出了构建完善我国公共政策传播机制的思路。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全面回顾了关于我国公共政策传播机制的文献;第二部分探析了我国公共政策传播的理论渊源及功能;第三部分对我国公共政策传播机制的实然状态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则是通过比较国际发达国家的公共政策传播体系以求对中国的公共政策传播机制有所启示;第五部分即针对我国公共政策传播的实然状态和公共政策传播的应然状态之间的差距,提出建议以完善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传播机制;第六部分结语对本文研究思路做了进一步梳理。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一、导论  7-12
  (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7-8
    1. 问题的提出  7-8
    2. 研究意义  8
  (二) 研究现状  8-9
  (三) 相关概念界定  9-11
    1. 公共政策  9-10
    2. 传播  10-11
    3. 公共政策传播机制  11
  (四)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1-12
    1. 基本思路  11-12
    2. 研究方法  12
  本章小结  12
二、公共政策传播理论渊源及功能  12-20
  (一) 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  13-16
    1. 亚里士多德的传播思想  13
    2.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13-14
    3.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假设  14-16
  (二) 公共政策传播的功能  16-19
    1. 管理功能  17
    2. 聚集功能  17-18
    3. 培养功能  18
    4. 控制功能  18-19
    5. 修补功能  19
    6. 整合功能  19
  本章小结  19-20
三、我国公共政策传播机制的现实困境  20-28
  (一) 我国公共政策传播的主体困境  20-22
    1. 公共政策传播主体的角色冲突:自我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取舍  20-21
    2. 公共政策传播主体的传播效率较低  21-22
    3. 公共政策传播的思想意识困境:官本位思想主导意识较强  22
  (二) 我国公共政策传播的客体(受众)困境  22-23
    1. 受众的认知能力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23
    2. 群体压力与受众的趋同心理使传播效果出现同质化  23
  (三) 我国公共政策传播的社会环境困境  23-25
    1. 经济环境  23-24
    2. 政治文化环境  24-25
  (四) 我国公共政策传播的反馈困境  25-28
    1. 公共政策传播主体角度  25-26
    2. 受众角度  26-27
    3. 传播渠道角度  27-28
  本章小结  28
四、公共政策传播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28-32
  (一) 注意对目标受众的分析  28-29
  (二) 利用新媒体进行公共政策传播  29-30
    1. 利用博客进行公共政策传播  29-30
    2. 网上市民会议  30
  (三) 加强双向对等沟通和整合公共政策传播渠道  30-31
  (四) 第四权力对公共政策传播进行监督  31-32
  本章小结  32
五、完善我国公共政策传播机制的对策  32-38
  (一) 加强公共政策传播主体能力建设  32-33
    1. 提升公共政策传播主体的专业知识素养  32-33
    2. 强化传播主体的传播意识  33
    3. 提高公共政策传播主体的传播技巧  33
  (二) 建立公共政策传播主体与受众的互动机制  33-35
    1. 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利益互动机制  34-35
    2. 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价值互动的机制  35
  (三) 健全公共政策传播网络  35-36
  (四) 建立公共政策传播的反馈机制  36-37
    1. 拓宽公共政策的制度化的反馈渠道  36
    2. 增强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36-37
  (五) 完善公共政策传播责任制度  37-38
  本章小结  38
结语  38-40
参考文献  40-42
致谢  42

相似论文

  1.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2.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3. LDPC码译码算法的研究,TN911.22
  4. 高端容错计算系统高可靠监控子系统的研究和设计,TP311.52
  5. 当代广告舆论化现象研究,G206
  6.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7. 无线传感器网络组播路由协议研究,TN929.5
  8.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9.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10. 我国少数民族环境权研究,D922.68
  11. 我国大众传播中青少年体育明星崇拜现象分析,G80-05
  12. 面向服务的多主体协作机制的研究与实现,TP393.09
  13. 中国海洋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研究,D630
  14.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践和展望,X38
  15. NaHCO3在杨树溃疡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S763.7
  16. 基于SOA的Portal定制系统的优化与实现,TP311.5
  17. 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网络通信机制的研究,TP393.02
  18.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春杂的鉴定与初步研究,S513
  19.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20. 两型社会建设的环境伦理学思考,B82-058
  21.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