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劳动合同法》的价值研究

作 者: 刘丽颖
导 师: 丁慧
学 校: 辽宁师范大学
专 业: 法学理论
关键词: 法的价值 劳动合同法 利益相关者
分类号: D922.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关系逐渐从以政治利益为基础、行政控制为手段的利益一体型转变为以经济利益为基础、市场调节为手段的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的转变,导致劳动用工领域暴露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运行环境的稳定。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正式颁布实施,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倾斜保护劳动者、规范企业行为。但是这部法律实施后,社会各界对此褒贬不一。企业认为加重了劳动成本,限制了企业用工自主权;劳动者认为企业规避法律,纷纷倒闭,未能切实保护自身权益。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劳资利益的差别化,促使《劳动合同法》必须以利益分析方法作为研究其价值的基本方法。利益相关者理论就是以“利益如何对行为主体的驱动”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各个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诉求,求同存异,力争做到各种利益的协调平衡。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以大连市社会保险和最低工资标准等具体数据为基础,重点关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其法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各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演化,分析利益相关者在法价值实现中的作用,并力图通过调整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为《劳动合同法》的价值实现最大化提供动态的探索思路。通过本文的分析,《劳动合同法》的一级利益相关者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二者的利益诉求和关系将直接影响《劳动合同法》目的价值的定位,即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同时针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成本的大幅提高,劳动者收益的相对缩小,提出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四点建议:密切关注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诉求变化,改善用人单位的生存环境,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权力的博弈,完善劳动者的权利保障体系。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章主要论述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劳动合同法》价值的可行性及优势,第二章论述《劳动合同法》的利益相关者分类,主要分为一级利益相关者和二级利益相关者,第三章论述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劳动合同法》的目的价值进行分析,第四章通过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利益相关者的变化,分析《劳动合同法》价值的实现程度,第五章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劳动合同法》价值实现最大化提出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导论  10-14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0-11
    (一) 研究背景  10
    (二) 研究意义  10-11
    (三) 研究方法  11
  二、研究综述  11-14
    (一)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综述  11-12
    (二) 《劳动合同法》研究综述  12-14
第一章 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劳动合同法》价值的可行性分析  14-18
  一、相关概念简述  14-16
    (一) 法的价值  14-15
    (二) 《劳动合同法》的价值  15
    (三) 利益相关者理论  15-16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法价值的可行性  16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劳动合同法》价值的优势  16-18
    (一) 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  16
    (二) 目标管理性  16-17
    (三) 结果应用性  17-18
第二章 《劳动合同法》利益相关者的逻辑分析  18-24
  一、《劳动合同法》的利益相关者分类  18-22
    (一) 一级利益相关者:用人单位  18-19
    (二) 一级利益相关者:劳动者  19
    (三) 二级利益相关者:中央政府  19-20
    (四) 二级利益相关者:地方政府  20-21
    (五) 其他利益相关者:工会  21
    (六) 审理机关:人民法院、劳动仲裁机构  21-22
  二、《劳动合同法》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22-24
    (一)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博弈  22
    (二)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  22-23
    (三) 用人单位与地方政府的博弈  23-24
第三章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劳动合同法》的目的价值分析  24-31
  一、“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是《劳动合同法》的基本目的价值  24-26
    (一) 公平与效率的法价值位阶  24-25
    (二) 利益相关者理论体现了经济公平的价值观  25-26
  二、利益平衡是《劳动合同法》的价值评价标准  26-28
    (一) 倾斜保护是利益平衡实现的主导途径  26-27
    (二) 企业规制是实现利益平衡的辅助途径  27-28
  三、和谐劳动关系是《劳动合同法》的最高目的价值  28-31
    (一) 和谐劳动关系的定义  28-29
    (二) 《劳动合同法》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推动作用  29-31
第四章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劳动合同法》的社会价值分析  31-38
  一、《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劳动者成本比较  31-32
    (一) 降低劳动者择业成本  31
    (二) 缩小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博弈成本  31-32
    (三) 减少劳动者维权成本  32
  二、《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用人单位成本比较  32-36
    (一) 用人单位成本的构成  32-35
    (二) 用人单位成本的构成分析  35
    (三) 《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成本的影响  35-36
  三、《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社会成本比较  36-38
    (一) 有利于降低政府管理成本  36
    (二) 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奠定基础  36-38
第五章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劳动合同法》价值最优化实现途径  38-44
  一、《劳动合同法》的价值实现障碍  38-40
    (一) 立法因素是影响价值实现的基础性因素  38-39
    (二) 执法和司法因素是影响价值实现的关键性因素  39
    (三) 守法因素是影响价值实现的保障性因素  39-40
  二、实现《劳动合同法》价值最优化的建议  40-44
    (一) 密切关注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诉求变化  40
    (二) 改善用人单位的生存环境  40-41
    (三) 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权力的博弈  41-42
    (四) 完善劳动者的权利保障体系  42-44
结论  44-45
参考文献  45-48
附录  48-49
致谢  49

相似论文

  1.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F274
  2. 基于利益相关者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治理结构研究,G648.7
  3.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大学外部治理结构研究,G647
  4. 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F276.6
  5.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省网通公司用工制度的改革,D922.5
  6. 民营企业员工的企业社会责任认同状况研究,F270
  7. 基于FCM的利益相关者认知下煤矿区生态风险管理,X322
  8. 基于博弈论的公共项目核心利益相关者研究,F224.32
  9. 我国家电企业社会责任践行问题研究,F426.6
  10. 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的青州市乡村旅游SWOT分析,F592.7
  11. 广州市番禺区河涌水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环境社会学研究,X52
  12. 医学信息共享空间模型、管理与实证研究,G353.1
  13.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F272;F224
  14.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研究,G643
  15. 新疆劳务派遣问题法律因应研究,D922.5
  16. 银行操作风险计量系统设计与实现,TP311.52
  17. 在汉语口语课上泰国学生倾向听说法的原因分析,H195
  18.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研究,D922.281
  19. 高校专业结构的演变与服务社会相关性研究,G642.0
  20. 农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价值关联性实证研究,F275;F224
  21.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F27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劳动法 > 劳动合同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