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Pseudomonas putida ZWL73降解4-氯硝基苯的研究

作 者: 镇达
导 师: 周宁一
学 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专 业: 微生物学
关键词: 4-氯硝基苯 代谢途径 假单胞菌 活性位点 2-氨基-5-氯酚-1,6-双加氧酶
分类号: X17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Pseudomonas putida ZWL73分离于4-氯硝基苯(4CNB)污染土壤,可以以4CNB为唯一的碳氮源生长,并从底物释放氯离子和铵根离子。通过对降解菌的细胞提取物的酶学分析检测到对4CNB的硝基还原酶活性及推测的开环底物2-氨基-5-氯酚(2A5CP)的开环双加氧酶活性,结合生长底物范围因素(如完全还原产物对氯苯胺不能被利用生长)以及通过GC-MS检测到对氯亚硝基苯在培养基中的生成和转化实验结果,推测ZWL73是通过部分还原途径降解4CNB。质粒消除和接合转移显示降解菌具有的100kb的质粒参与了4CNB的降解,其证据来自于:质粒消除菌失去了野生型所具有的硝基还原酶和2A5CP开环双加氧酶活性;质粒消除后的菌株不能在底物培养基上生长,而其质粒转移到受体菌后使后者获得了在4CNB上生长的能力。ZWL73是第一个鉴定了4CNB的降解途径编码在质粒上的菌株。通过构建质粒DNA文库,筛选得到一个具有对2A5CP具有活性的克隆子,通过亚克隆得到一个4.9kb EcoRI片段,测序后对序列分析表明片段上的两个基因cnbCaCb分别编码了间位开环双加氧酶的β和α亚基;在大肠杆菌中过量表达的蛋白显示了对2A5CP及2-氨基酚(2AP)的活性,同时对邻苯二酚及原儿茶酸具有较弱的活性;对2A5CP及2AP的Km值分别为4.117、7.954μM,说明2A5CP是2A5CP双加氧酶(2A5CPDO)的天然底物。进化分析表明2A5CP双加氧酶属于classIII的间位开环双加氧酶; CnbCa与其它2AP开环双加氧酶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是与其它不同来源的classIII间位开环双加氧酶的序列一致性很低(8.3-18.7%);2A5CPDO的两个亚基具有25.8%一致性,但是α亚基序列缺少酶活性中心必要的保守His位点。可以推测两个亚基具有共同的进化起源并与其它2AP开环双加氧酶形成一个classIII间位开环双加氧酶中的新的亚类。通过氨基酸序列的多重序列比对分析推测2A5CPDOβ亚基CnbCa的三个保守His残基His13、His62、His195在催化活性中心可能是辅基Fe2+的结合位点。通过构建含有突变位点cnbCaCb的重组表达载体和过量表达获得了分别含有H13A、H62A和H195A(His突变为Ala)突变的突变蛋白。对含突变氨基酸的2A5CPDO活性分析表明三个突变蛋白均失去了野生型的活性。突变蛋白和野生型氨基酸序列

全文目录


简写说明  11-12
图表目录  12-15
第1章 引言  15-42
  1. 环境污染、芳香烃污染与微生物降解  16-18
    1.1 环境污染、芳香烃污染与毒害作用  16-17
    1.2 芳香烃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  17-18
    1.3 芳香烃污染物生物治理  18
  2. 硝基芳香烃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18-36
    2.1 降解硝基芳香烃的微生物  19
    2.2 降解硝基芳香烃的初始代谢途径  19-27
      2.2.1 氧化代谢途径  19-23
      2.2.2 还原代谢途径  23-27
    2.3 硝基芳香烃降解的开环步骤  27-36
      2.3.1 邻位开环途径  27-30
      2.3.2 间位开环途径  30-36
  3 氯代芳香烃化合物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36-40
    3.1 氯代芳香烃污染与毒性  37
    3.2 氯代芳香烃的有氧脱氯  37-39
    3.3 氯代芳香烃的厌氧脱氯  39-40
  4 本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40-42
第2章:Pseudomonas putida ZWL73 降解4-氯硝基苯的基本特性  42-50
  2.1 材料与方法  42-44
    2.1.1 菌株及培养方法  42-43
    2.1.2 试剂  43
    2.1.3 降解菌细胞提取物(粗酶)的制备  43
    2.1.4 蛋白浓度测定  43-44
    2.1.5 硝基还原酶活性测定  44
    2.1.6 开环酶2-氨基5-氯酚1,6-双加氧酶(2A5CPDO)活性测定  44
  2.2 结果与分析  44-49
    2.2.1 ZWL73 的硝基还原酶活性及其与4CNB 代谢的关系  44-46
    2.2.2 ZWL73 的2A5CPDO 活性及与4CNB 代谢的关系  46-48
    2.2.3 ZWL73 降解4CNB 的部分还原途径  48-49
  2.3 讨论  49-50
第3章:硝基还原酶及开环酶基因在P. Putida ZWL73 中的定位  50-59
  3.1 材料与方法  51-53
    3.1.1 菌株及培养方法  51-52
    3.1.2 试剂  52
    3.1.3 质粒消除  52-53
    3.1.4 质粒消除菌利用4CNB 的生长能力检测  53
    3.1.5 对质粒消除菌的硝基还原酶及开环酶基因的PCR 检测  53
    3.1.6 质粒消除菌酶液制备及酶活检测  53
  3.2 结果与讨论  53-58
    3.2.1 质粒消除菌的获得  53-54
    3.2.2 硝基还原酶及开环酶基因的PCR 检测  54-58
    3.2.3 质粒消除菌的酶活  58
  3.3 讨论  58-59
第4章:P. Putida ZWL73 质粒文库的构建、开环酶基因克隆的筛选  59-73
  4.1 材料与方法:  61-66
    4.1.1 菌株和质粒  61-62
    4.1.2 试剂  62
    4.1.3 质粒DNA 文库的构建  62-65
    4.1.4 开环酶基因克隆的筛选  65-66
  4.2 结果与讨论  66-72
    4.2.1 质粒文库的构建  66-71
    4.2.2 开环酶基因的克隆  71-72
  4.3 讨论  72-73
第5章:P. Putida ZWL73 开环酶基因的亚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  73-90
  5.1 材料与方法  73-76
    5.1.1 菌株和质粒  73-74
    5.1.2 试剂  74
    5.1.3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74-75
    5.1.4 酶蛋白的诱导表达及粗酶制备  75
    5.1.5 亚克隆的开环双加氧酶活性测定  75-76
    5.1.6 测序及基因功能分析  76
    5.1.7 间位开环双加氧酶进化分析  76
  5.2 结果与分析  76-80
    5.2.1 开环双加氧酶基因的亚克隆  76-77
    5.2.2 测序及基因功能分析  77-80
    5.2.3 间位开环双加氧酶进化关系  80
  5.3 讨论  80-90
第6章:P. putida ZWL73 的2A5CPDO 过量表达和酶学特性研究  90-99
  6.1 材料与方法  90-93
    6.1.1 菌株与质粒  90-91
    6.1.2 试剂  91
    6.1.3 表达中间载体的构建  91-92
    6.1.4 重组表达载体pZWZD3 的构建  92
    6.1.5 CnbCaCb 蛋白诱导表达  92
    6.1.6 SDS-PAGE  92
    6.1.7 2A5CPDO 对不同底物活性的测定  92-93
    6.1.8 K_m 值测定  93
  6.2 结果与分析  93-98
    6.2.1 2A5CPDO 在T7 启动子下的过量表达  93-94
    6.2.2 2A5CPDO 对不同底物活性  94-97
    6.2.3 2A5CPDO 的天然底物  97-98
  6.3 讨论  98-99
第7章:P. putida ZWL73 的2A5CPDO 催化亚基保守活性位点突变研究  99-109
  7.1 材料与方法  99-103
    7.1.1 菌株与质粒  99-100
    7.1.2 试剂  100
    7.1.3 Overlap Extension PCR 构建突变蛋白的重组表达载体  100-102
    7.1.4 突变蛋白的表达  102
    7.1.5 突变蛋白的酶活测定  102-103
    7.1.6 蛋白二级结构分析  103
  7.2 结果与分析  103-106
    7.2.1 活性中心His 残基分析  103
    7.2.2 定点突变载体的构建及蛋白表达  103-104
    7.2.3 酶活测定及分析  104-106
    7.2.4 突变蛋白二级结构分析  106
  7.3 讨论  106-109
第8 章:结论及后续工作设想  109-111
参考文献  111-123
发表及待发表文章  123-124
致谢  124

相似论文

  1. 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和烟草致病变种egfp标记突变体的构建,S436.412
  2. 草除灵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及降解途径的研究,X172
  3. 酸模根际产铁载体矿物分解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与矿物相互作用,Q93-33
  4. 洋葱假单胞菌S31脂肪酶的分离提取及其在食品中应用,TS201.25
  5. 两株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降解菌的降解粗酶降解特性初探,X592
  6. 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生长特性及其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X172
  7. 细菌发酵液诱导大豆抗寒及抗病性研究,S435.651
  8. 二苯并噻吩脱硫菌的筛选及其代谢途径研究,TE621
  9. 亚麻粗纱的细菌煮练研究,TS192.7
  10.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大鼠结肠部分切除术后吻合口愈合影响的研究,R656.9
  11.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性与耐药机制研究,R446.5
  12. 利用人工设计小RNA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因子表达,R378
  13. siHybrids技术沉默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mexB基因体外效应研究,R378
  14. 镉污染环境修复工程菌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X172
  15. 嗜酸混合硫杆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对低品位磷矿的浸磷研究,TF18
  16. 芽孢杆菌高产赖氨酸突变株的选育及代谢途径初步研究,TQ922.3
  17. 荧光假单胞菌蛋白酶水解牛乳特性及免疫功能研究,S879.1
  18. 清瘟败毒饮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观察及其部分作用机理的研究,R259
  19. 一株对硝基酚降解菌Pseudomonas putida LY2的分离与特性研究,X172
  20. 耐氨基糖苷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子耐药机制研究,R378
  21. 一株赤潮异弯藻溶藻细菌的分离与溶藻特性研究,X17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生物学 > 环境微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