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同情景中的群体认同意识

作 者: 祁进玉
导 师: 杨圣敏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人类学
关键词: 地缘意识 文化认同 族群性 公民身份 国家认同
分类号: C912.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944次
引 用: 1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认同”(identity)一词在当今,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从20世纪80年代的政治认同、90年代的族群认同,现在人们谈论更多的是群体身份和文化认同。从某一个词的频繁使用,我们也可以看出当前各种场合下社会的关注度和关注领域。本论文结合三个土族社区的个案,进行地域认同、族群认同、公民身份与民族国家建构以及文化认同等的考察。为论文的规范起见,本论文主要利用人类学相关理论并结合多学科(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语言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的视角进行表述与分析。论文以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为主,结合使用社会学、心理分析以及历史文献溯源与神话考察等方法。 在对“族群”(ethnic group)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本论文通过对西北甘、青地区几个土族聚居农村(互助、民和、同仁等地)和两个城市(西宁、北京)土族散杂居社区的历时近一年的实地调查研究,通过个案访谈和调查问卷,配合主位和客位的观察研究并结合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对比,进行地域、民族、国家等角度的群体认同意识探讨。笔者以为认同意识在现代的意义歧变,有着全球化影响的背景,进而造成人们(个体和群体)的一种身份认同的混乱、暖昧和模糊化。个体或群体的角色和身份随情景的变化而不断转换,在自我调整和社会适应的过程中,认同意识往往会发生选择性改变。现实中,土族社区因其分布格局的文化多样性、地区差异性等特点,以及越来越频繁的人口流动、迁移的趋势,使得散杂居土族社区与聚居土族社区的族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4
中文关键词  4-5
英文摘要  5-9
英文关键词  9-23
第一章 绪论  23-46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及其意义  23-25
    一、选题的目的  23-24
    二、选题的意义  24-25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25-39
    一、认同理论研究综述  25-33
    二、土族研究相关综述  33-39
  第三节 田野调查点的选择  39-41
    一、田野调查点选择的原则  39
    二、调查点的背景介绍  39-41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介绍  41-46
    一、研究方法  41-43
    二、论文的主要框架  43-44
    三、本论文研究创新点介绍  44-46
第二章 地缘认同  46-79
  第一节 地缘性意识的缘起  46-58
    一、地缘认同意识的缘起  46-47
    二、现代土族的分布、居住格局  47-49
    三、青海土族聚居社区的历史沿革  49-53
    四、青海土族聚居社区的地缘性分布特点  53-58
  第二节 家与族属的观念  58-66
    一、土族的家庭和家族结构  58-60
    二、族际接触与婚姻、家庭模式的变迁  60-64
    三、传统的族属观念与家族权力的式微  64-66
  第三节 家族居住格局与地域认同  66-70
    一、家族居住格局的特点  66
    二、村属意识与家族观念  66-68
    三、族源认同与族群身份  68-70
  第四节 家族观念与村庄认同──民俗展演及其象征秩序  70-79
    一、土族“纳顿”与族群根基史  70-72
    二、“牌头制”与村庄资源、权力资本博弈  72-75
    三、地方神的威权与“公权力”分配的博弈──人神共舞、人以神约  75-77
    四、“纳顿”的组织及其象征秩序  77-79
第三章 族群认同  79-118
  第一节 田野调查地的背景与历史沿革  79-84
    一、家族迁徙口述史及文本分析  79-83
    二、族际交往与族群融合  83-84
  第二节 历史记忆与族源认同  84-92
    一、同仁“五屯”土族社区的历史沿革  84-86
    二、“五屯”土族村寨口述史文本  86-92
  第三节 族群认同与他者区分:以红崖村为个案的村庄志文本分析  92-100
    一、村庄志的田野背景  92-93
    二、民间口述史文本与村史  93-97
    三、族群认同与他者区分──基于族群迁徙史的文本分析  97-100
  第四节 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的边界重建  100-105
    一、家族口述史变迁──桑布拉湾马家的家族史  100-103
    二、获得性认同与族群溶入的“合理化”诠释  103-105
  第五节 土族社区的族际认同  105-111
    一、自我认同与“他者”叙事──斜拉村的故事  105-108
    二、族际接触与族际融合的想像──基于民间传说的文本分析  108-111
  第六节 城市社区的族群互动与流动的族界  111-118
    一、城市社区的历史沿革  111-112
    二、西宁市土族人口及其分布概况  112
    三、城市社区的族群互动与流动的族界  112-118
第四章 族群边界与文化认同  118-166
  第一节 碎片化与重构:传统文化的断裂、复兴与家族史的传承  118-126
    一、历史记忆“碎片化”与家族史重构  118-120
    二、河湟地区民族迁徙与族际融合的史实  120-122
    三、多民族杂居的分布格局与族群融合、文化认同  122-126
  第二节 身份选择与文化认同的两难处境  126-129
    一、家族变异史与族属身份选择性认同  126-128
    二、宗教认同与文化认同的互动、分化  128-129
  第三节 族源认同与民族迁徙史  129-136
    一、民间传说中的民族迁徙史  129-132
    二、土族族源研究现状与族源认同的象征意义  132-136
  第四节 民间信仰与宗教认同  136-149
    一、土族民间信仰的多源性考察  136-142
    二、民族宗教的多样共存性考察  142-149
  第五节 文化融合与涵化的范例──土族语同源、借词研究  149-159
    一、族际接触与语言差异──基于土族语三大方言区的对比研究  149-153
    二、族际接触与语言变迁  153-155
    三、土族语同源、借词研究  155-159
  第六节 文化认同的想像与重构  159-166
    一、土族服饰、习俗差异性与多样性互补  159-162
    二、民间信仰重要的生成语境──族际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假说  162-163
    三、民族文化认同的想像与重构  163-166
第五章 公民身份国家认同  166-214
  第一节 城市空间的生存状态与角色扮演  166-171
    一、调查地的背景介绍  166
    二、城市社区的土族人口及职业构成  166-168
    三、基于个人生活史调查的深度访谈  168-171
  第二节 国际化大都市中的族群身份认同建构  171-180
    一、都市里的“少数群体”生存策略  171-173
    二、地域认同与族群认同的博弈──老乡会及其分析  173-177
    三、城市空间的族群互动与文化认同  177-180
  第三节 公民身份认同的现代意义  180-192
    一、公民身份的概念及其变迁  180-185
    二、大家与小国:公民身份──基于田野个案的描述  185-187
    三、民族认同与公民教育实践  187-192
  第四节 国家认同与国民身份  192-214
    一、民族国家的历程──中国近代史的民族观及其演变  192-202
    二、历史上土族的国家观──基于历史人类学视野的考察  202-209
    三、国家认同与国民身份建构──对公民身份认同的反思  209-214
第六章 认同的全球化话语  214-262
  第一节 全球化与地方性  214-225
    一、全球化:概念及其发展  214-217
    二、全球化与地方性  217-221
    三、反思全球化:不同的声音  221-225
  第二节 民族认同与族群认同的前景  225-235
    一、全球化时代“民族主义”思潮及其衍变  225-227
    二、作为一种话语的“民族主义”认同意识  227-229
    三、族群身份:一种建构的话语  229-235
  第三节 身份认同的场域与资本博弈  235-246
    一、角色“建构”与身份认同  235-240
    二、精英政治与“资本”博弈  240-246
  第四节 学校教育的衍生功能──文化认同与文化再生产的场阈  246-262
    一、学校教育与社会分层  246-251
    二、再生产和继承人  251-257
    三、学校教育实践与国家认同  257-262
第七章 结语  262-273
  一、多元认同:个体角色与群体身份  262-264
  二、不同情景中的群体意识  264-269
  三、和而不同、一体多元:多民族国家的合法性建构  269-273
参考文献  273-279
附录  279-28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  287-288
后记  288-290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290

相似论文

  1. 查尔斯·泰勒的政治认同观研究,D09
  2. 民营企业员工的企业社会责任认同状况研究,F270
  3. 高中文言文教学优化研究,G633.3
  4. 返乡务工人员城乡文化认同问题初探,G122
  5. 试论泰国华人族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D634
  6. 旧工业建筑再生中空间形象的重塑,TU984.114
  7. 大众文化视角下中美文化认同的对比研究,G04
  8. 东亚和西欧的“同文”比较研究,H04
  9. 文化软实力的哲学研究,G02
  10. 论宪政爱国主义,D921
  11. 基于公民身份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研究,D032
  12. 论我国公民身份认同对公民社会发展的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D033
  13.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公民义务研究,D621
  14. 马来西亚华人持续的社会抗争,D634.3
  15. 基于指纹与数字水印的网络实名制系统研究与设计,TP393.08
  16. 藏汉双语教学两类模式下学生文化认同及智力发展水平的对比研究,G424
  17. 本杰明·巴伯的强势民主理论研究,D082
  18. 新生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及其应对,G641
  19. 论公民身份与选举权,D921.2
  20. 政治一体与多元融合,D09
  21. 杭州基督教青年会与杭州公民身份塑造:1913-1937,K258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社会关系、社会约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