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文化软实力的哲学研究

作 者: 周晓舟
导 师: 周德刚
学 校: 沈阳理工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文化认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化普遍性特殊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分类号: G0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8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展开,文化也实现了全球化。在这个进程中,文化软实力影响着整个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景和命运。为了加强国家的文化安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建意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就必须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文化软实力。本文通过对文化软实力的哲学研究,从文化软实力范畴出发,透过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分析文化软实力的本质命题和核心所在,彰显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意义,进而从哲学角度去把握并进一步保障国家文化安全,增加国家的国防竞争力。全文的思路研究如下:首先是课题研究意义,重点谈到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对我国青年人的影响之深,选题的意义由此可见它的急迫性。我分别从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来阐述深入的研究文化软实力对我国新时代建设的重要性;其次是软实力在美国被约瑟夫·奈提出的背景及内容并过渡到我国在十七大报告中重点提出了文化软实力,并将这一理论推广至各个领域,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深入研究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文化软实力的范畴,并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交往中分别分析美国的文化软实力及中国十七大报告中的文化软实力,从他们的联系、比较当中体现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意义;再次对文化软实力进行哲学分析,目的是由文化软实力的本质来探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认清文化软实力的实质即是文化认同,其区分为西方的“控制”意义与中国的“影响”意义。文化认同的核心是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最后通过回顾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的复兴,将文化软实力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相结合,从而使人们感觉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性。

全文目录


摘要  7-8
Abstract  8-12
第1章 绪论  12-20
  1.1 课题的提出  12-14
  1.2 选题意义  14-17
    1.2.1 理论意义  14-15
    1.2.2 现实意义  15-17
  1.3 目前研究状况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7-18
  1.4 本文研究思路、结构及创新之处  18-20
第2章 文化软实力范畴的提出  20-32
  2.1 美国国情中的文化软实力  20-23
    2.1.1 美国文化软实力范畴  20
    2.1.2 美国软实力提出的背景  20-21
    2.1.3 美国文化软实力的实质  21-23
  2.2 中国国情中的文化软实力  23-29
    2.2.1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背景  24-25
    2.2.2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提出文化软实力的现实意义  25-26
    2.2.3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本质  26-27
    2.2.4 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  27-29
  2.3 两种文化软实力内容的“交融”  29-32
    2.3.1 东西语境中的软实力差异  29-30
    2.3.2 文化差异之根源  30-32
第3章 文化软实力的理性分析  32-48
  3.1 文化认同  32-37
    3.1.1 文化认同的内涵分析  32-33
    3.1.2 文化认同类别分析  33-36
    3.1.3 文化认同的价值分析  36-37
  3.2 文化认同的核心分析  37-41
    3.2.1 文化的普遍性的根源  37-39
    3.2.2 文化的特殊性根源  39-40
    3.2.3 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40-41
  3.3 “普世价值”的理论及实质  41-48
    3.3.1 “普世价值”的含义  41
    3.3.2 “普世价值”实质上就是西方的价值  41-43
    3.3.3 “普世价值”与人类共同的价值  43-48
第4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文化软实力的形成  48-59
  4.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8-52
    4.1.1 文化软实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力体现  48-49
    4.1.2 意识形态是国家“软实力”的要件  49-50
    4.1.3 马克思主义对于提高中国“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50-52
  4.2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性  52-57
    4.2.1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意义  52-53
    4.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  53-54
    4.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核  54-57
  4.3 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57-59
    4.3.1 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力量  57-58
    4.3.2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58-59
结论  59-60
参考文献  60-6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63-64
致谢  64-65

相似论文

  1. 查尔斯·泰勒的政治认同观研究,D09
  2.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3.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交往的缺失与张扬,G641
  4. 民营企业员工的企业社会责任认同状况研究,F270
  5. 高中文言文教学优化研究,G633.3
  6. 返乡务工人员城乡文化认同问题初探,G122
  7. 提升河南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路径研究,G127
  8. 黄楠森文化哲学思想探析,G02
  9. 马克思主义团结观的中国化,A81
  10. 延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研究,D231
  11. 从遂宁的文化建设看地方文化软实力的增强,G127
  12.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中国对外文化交流路径分析,D822
  13. 试论泰国华人族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D634
  14. 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A841
  15. 提升我国博物馆对外展览对策研究,G265
  16. 旧工业建筑再生中空间形象的重塑,TU984.114
  17. 科技文化视域下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G122
  18. 大众文化视角下中美文化认同的对比研究,G04
  19. 剧作与动画,J954
  20. 语言中的文化认同—对《我父亲的梦想》语篇语用分析,H315
  21. 东亚和西欧的“同文”比较研究,H0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文化理论 > 文化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