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公民身份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研究

作 者: 赵颖
导 师: 马正跃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公民身份 国家认同 民族认同 认同建构
分类号: D0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0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公民身份自古希腊、古罗马先哲和近代欧洲启蒙思想家起源,分别围绕义务和权利两个核心价值,形成了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范式,奠定了现代公民身份理论的基础。公民身份通过个体与政治共同体之间权利与义务的互动关系浓缩了个体与政治共同体的各种联系,成为建立共同体认同的重要社会纽带。公民身份为民族国家内部国家认同民族认同融合的实现提供了纽带,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则分别发挥了公民身份的理性与感性两个方面,形成了政治和文化认同两种导向。公民身份为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融合创造了新的纽带,即公民身份与公民权利、共同事业与公民责任、共同文化与共同记忆,并形成了以公民身份与公民权利为基础、以共同事业与公民责任为动力、以共同文化与共同记忆为依托的新的认同模式。基于公民身份的认同模式的实现主要可能受到三个因素的制约:公民权利实现机制的完善程度、共同事业的参与和发展状况、共同文化中多样性和一致性的平衡。通过分析国外的国家、民族认同建构范例,为基于公民身份的认同模式提供了实践印证;从我国历史上的认同建构实践中,可以得到关于我国当前认同建构的启发。我国要建构基于公民身份的国家、民族认同新模式,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强调平等、普遍、无差异的公民身份认同;其次,树立投身共同事业的社会目标,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最后,提升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增强公民荣誉感和自豪感。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9
1 引言  9-17
  1.1 研究背景  9-10
  1.2 研究意义  10-11
  1.3 研究现状  11-15
  1.4 研究方法  15-16
  1.5 创新点  16-17
2 公民身份国家认同民族认同  17-30
  2.1 公民身份  17-22
    2.1.1 公民身份的起源与两种范式  17-19
    2.1.2 公民身份的概念界定  19-20
    2.1.3 公民身份与认同  20-22
  2.2 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  22-27
    2.2.1 国家与民族的含义  22-24
    2.2.2 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含义  24-25
    2.2.3 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  25-27
  2.3 公民身份与国家、民族认同的关系  27-30
    2.3.1 公民身份是国家、民族认同融合的纽带  27-28
    2.3.2 国家认同是公民身份的政治导向  28-29
    2.3.3 民族认同是公民身份的文化导向  29-30
3 基于公民身份的国家、民族认同模式  30-36
  3.1 公民身份创造了国家、民族认同融合的新纽带  30-32
    3.1.1 公民身份与公民权利  30-31
    3.1.2 共同事业与公民责任  31
    3.1.3 共同文化与共同记忆  31-32
  3.2 基于公民身份的国家、民族认同融合的新模式  32-34
    3.2.1 以公民身份与公民权利为基础  32-33
    3.2.2 以共同事业与公民责任为动力  33
    3.2.3 以共同文化与共同记忆为依托  33-34
  3.3 基于公民身份的认同模式实现条件及制约因素  34-36
    3.3.1 公民权利实现机制的完善程度  34-35
    3.3.2 共同事业的参与和发展状况  35
    3.3.3 共同文化中多样性和一致性的平衡  35-36
4 认同建构的国内外实践分析与我国的认同建构  36-46
  4.1 国外认同建构范例分析:公民身份认同模式的实践印证  36-40
    4.1.1 美国:宪政认同弥合文化差异  36-38
    4.1.2 新加坡:共同事业凝聚国家认同  38-39
    4.1.3 前苏联:缺乏共同文化难以实现认同融合  39-40
  4.2 国内认同建构实践分析:国家、民族认同融合的中国经验  40-43
    4.2.1 古代: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家国一体  40-41
    4.2.2 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引领下的多元杂存  41-42
    4.2.3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下的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和发展  42-43
  4.3 对我国建构基于公民身份的国家、民族认同新模式的建议  43-46
    4.3.1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强调平等、普遍、无差别的公民身份认同  43-44
    4.3.2 树立投身共同事业的社会目标,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4
    4.3.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44-45
    4.3.4 提升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增强公民荣誉感和自豪感  45-46
5 结语  46-47
参考文献  47-49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9-50
致谢  50

相似论文

  1. 11—24岁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及其发展,C955
  2. 罗城县仫佬族高中生民族认同调查研究,G631
  3. 论宪政爱国主义,D921
  4. 我国蒙古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研究,D432.62
  5. 民族认同与移民族群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C956
  6. 哈尼族原始历史意识,K28
  7. 当代凉山彝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研究,D633
  8. 蓝靛瑶族的文化认同,C95
  9. 对吉莉安·怀特海德《奥塔哥命运》的分析,J833
  10. 王朝的话语,J905
  11. 朝鲜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自尊、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G645.5
  12. 论我国公民身份认同对公民社会发展的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D033
  13. 民族认同的多重表述,C955
  14.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公民义务研究,D621
  15. 蒙藏关系下的文化变迁和民族认同,C956
  16. 西安回族的民族认同研究,C955
  17. 散杂居回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教育人类学分析,K28
  18. 基于指纹与数字水印的网络实名制系统研究与设计,TP393.08
  19. 居住在蒙古族中间的汉族牧民的民族认同研究,C95
  20. 我国跨界民族哈萨克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D63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治理论 > 国家理论 > 国家与民族、国家与人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