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作 者: 吕向东
导 师: 王济民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农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农业产出 评价
分类号: F320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004次
引 用: 2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发展农业,增强国力的根本措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确保国家食物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确保国家食物安全的要求还不适应,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是农业生产波动的根本原因。因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对于保障食物安全和促进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研究目标,论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界定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并通过构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解为自然资源保障能力、固定资本拥有能力、可变要素供给能力和科学技术支撑能力四个组成部分。结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发展情况,系统地分析了全国、地区和农户三个层次农业生产能力的基本情况,探究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便于合理挖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潜力,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较为客观地确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各指标的权重,将多个评价指标值合成一个整体性的评价指数,对不同指标所反映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总体分析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全国、地区和农户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其四个组成部分的综合指数,反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年际间的变动情况,并对地区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横向比较,以便探寻制约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发挥地区和农户优势,更好地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从全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发展状况来看,1981年至2004年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数增长了3.16倍,年均增长速度为6.4%,这与现实中的生产情况基本相符。 本文运用回归模型,量化分析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数与农业产出的关系,计算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四个组成部分对农业产出的贡献,其中可变要素供给能力贡献最大,其他依次为固定资本拥有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和自然资源保障能力。同时,根据回归系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数和农业总产值计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农业总产值的弹性,分析结果显示,自然资源保障能力的产出弹性呈下降趋势,固定资本拥有能力和要素供给的产出弹性呈增长趋势,科技支撑能力的产出弹性较为稳定。由此可以看出,自然资源对农业发展的约束正在减弱,未来现代农业建设将更多地依靠科技水平的提升。 本文从宏观发展政策、农业支持、结构调整和价格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政策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选取了城市化水平、二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财政支农资金、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等指标,构建了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数的固定效应模型,得出各政策变量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效应。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城市化水平、二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种植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呈负相关关系。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协调发展和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重要保证,优化农业结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我国财政农业投入水平远低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农业支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产品

全文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3-20
  1.1 研究背景  13-15
  1.2 研究意义  15-17
  1.3 研究目标与论文框架  17-18
  1.4 主要研究方法和数据  18-19
  1.5 论文的创新点  19-20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0-26
  2.1 国外研究综述  20-21
  2.2 国内研究综述  21-26
第三章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理论、概念及构成  26-36
  3.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理论基础  26-32
  3.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  32-33
  3.3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构成  33-35
    3.3.1 自然资源保障能力  33-34
    3.3.2 固定资本拥有能力  34
    3.3.3 可变要素供给能力  34
    3.3.4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34-35
  3.4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层级  35-36
    3.4.1 国家综合生产能力  35
    3.4.2 区域综合生产能力  35
    3.4.3 农户综合生产能力  35-36
第四章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36-45
  4.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36-39
    4.1.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36-37
    4.1.2 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37
    4.1.3 指标体系的构建  37-38
    4.1.4 评价指标的选取  38-39
  4.2 评价指标的预处理  39-40
    4.2.1 原始数据的同趋势化  39
    4.2.2 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  39-40
  4.3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评价方法  40-45
    4.3.1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  40-41
    4.3.2 主成分分析的一般数学模型  41-42
    4.3.3 主成分的选择  42-43
    4.3.4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45
第五章 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状及评价  45-80
  5.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状  45-63
  5.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  63-79
    5.2.1 全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  63-65
    5.2.2 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  65-75
    5.2.3 农户综合生产能力评价  75-79
  5.3 本章小结  79-80
第六章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农业产出  80-90
  6.1 农业产出状况  80-84
    6.1.1 农产品产量变动情况  80-82
    6.1.2 农业产值变动情况  82-84
  6.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分析  84-89
    6.2.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农业产出的影响  84-85
    6.2.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四个组成部分对农业产出的贡献  85-89
  6.3 本章小结  89-90
第七章 农业政策和价格变动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  90-99
  7.1 我国农业政策的主要发展阶段  90-91
  7.2 主要农业政策的变迁  91-95
  7.3 农业政策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分析  95-98
    7.3.1 固定效应模型的建立  95-96
    7.3.2 政策影响分析  96-98
  7.4 本章小结  98-99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99-108
  8.1 研究结论  99-102
  8.2 政策建议  102-107
  8.3 研究不足与改进方向  107-108
参考文献  108-114
致谢  114-115
作者简历  115

相似论文

  1.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2.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观察量化评价模型研究,G632.4
  3.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4. 基于感兴趣信息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技术研究,TP391.41
  5. 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F293.35
  6. 冬青属植物资源收集与无性繁殖技术研究,S184
  7.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8.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9.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10.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11.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12. 基于GIS的区域水环境压力分区研究,X321
  13.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14. 山野菜石参营养成分与品质分析,S647
  15. 基于质谱的雷公藤甲素肝脏毒性代谢组学研究,R285
  16. 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改革,G633.3
  17. 黄磷储罐区安全评价方法研究,TQ126.317
  18. 女性乒乓球服的热湿舒适性研究,TS941.15
  19.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20. 课堂互动对高中生英语口语能力影响的行动研究,G633.41
  21. 以形成性评价促进初中生英语核心词汇复用能力提高的行动研究,G633.41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