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现代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的兴起、变迁与模式转换

作 者: 李占乐
导 师: 沈洁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政治学理论
关键词: 现代城市 社会福利事业 国家、社会 公共领域 模式 变迁
分类号: D63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352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对近代以来主要是20世纪中国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的兴起与变迁进行了考察研究。本文运用国家与社会/公共领域和社会福利学的理论,首先建立起适用于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的理论分析模型,然后以武汉市为案例,对现代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兴起与变迁的历史进行了制度性的考察和分析。在大量搜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本文从国家与社会和社会福利学的视角,通过对武汉市一个世纪以来福利事业中国家与社会的角色、相互之间的关系、福利事业保障的对象、保障的水平层次四个层面的变迁过程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来剖析处于现代化过程和转型时期的中国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并探寻这些历史经验对新世纪城市社会福利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借鉴和启示。本文主要按历史时期进行划分,除导论之外共分为七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论述了中国现代城市社会孕育、产生和成长的历史过程。本章首先从城乡分离的视角简述了传统中国城市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并从中西城市发展比较的角度,概括出中国传统城市社会的独具的几个特征。接着从国家、社会与公共领域的视角出发,考察了中国近现代城市社会孕育形成的历史过程。晚清以后,随着西方物质和文化因素的强力介入,民间社会的壮大及其与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共同导致了近代城市公共领域的迅速拓展,甚至带来了市民社会的孕育萌动。然后考察了研究案例武汉现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并分析了武汉近现代时期城市社会的总体特征。 第二章考察了现代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兴起的社会背景,主要包括历史背景、客观背景和主观背景。历史背景是指中国传统城市的社会福利活动,这些活动虽然源远流长,但具有临时性和随意性,到盛清时国家对社会福利活动的介入达到了高峰。客观背景是指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社会问题,包括自然原因导致和社会原因导致的社会问题两个方面,相比而言社会原因导致的问题更为严重和普遍。主观背景是从社会福利事业举办者的思想动机方面考察福利事业兴起的原因与背景。本文分析了近现代社会福利供给的三大主体即国家、民间社会和西方教会参与或扩大福利供给的主观原因和思想动机。 第三章考察了现代城市民国时期社会福利事业兴起发展的具体表现。现代城市福利事业是近代的基础上发展的,因此本文首先概述了近代时期城市福利事业的发展状况。近代时期,国家对社会福利活动的介入越来越少,这就给民间福利活动的兴盛提供了可能,造成在福利活动领域出现“官退民进”的局面,绅商阶层成为承办社会福利活动的主体。然后具体描述了民国时期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状况。这一时期国家和社会都扩大了对公共领域和福利事业的介入,两种力量基本上呈同步强化和增长。此外西方教会举办的社会福利事业继续扩大,也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本文分别考察了社会福利供给的这三大主体举办福利活动的概况。 第四章对民国时期的社会福利事业进行了具体的模式分析。本文将从两种理论视角出发进

全文目录


导论  13-32
  一、基本概念诠释  13-18
  二、选题意义  18-24
  三、对已有研究的综述  24-28
  四、研究方法  28-29
  五、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  29-32
第一章 中国现代城市社会的孕育成长  32-41
  一、传统中国的城市社会  32-33
  二、现代城市社会的孕育形成:国家、社会公共领域的视角  33-36
  三、研究案例现代城市社会的发萌与形成  36-41
第二章 现代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兴起的背景  41-60
  一、历史背景:传统城市社会福利活动概述  41-49
    (一) 传统城市社会福利活动的产生和兴起  41-43
    (二) 传统城市社会福利活动的发展和成熟  43-48
    (三) 小结:公共领域视野中的传统城市社会福利活动  48-49
  二、客观背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  49-54
    (一) 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兴起的客观需要  49-52
    (二) 民间举办的福利事业兴起的客观需要  52-54
  三、主观背景:现代与传统、中国与西方思想理念的交融  54-60
    (一) 国家政府  55-57
    (二) 民间社会  57-58
    (三) 西方教会  58-60
第三章 现代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的兴起  60-85
  一、现代城市福利事业的发端:民国之前社会福利事业概略  60-68
    (一) 国家举办的福利事业  60-61
    (二) 民间社会举办的福利事业  61-66
    (三) 西方教会举办的福利事业  66-68
  二、现代城市福利事业的活跃:民国时期的社会福利事业  68-85
    (一) 国家举办的福利事业  68-71
    (二) 民间社会举办的福利事业  71-77
      1. 传统形式的社会福利事业  71-76
      2. 现代形式的社会福利事业  76-77
    (三) 西方教会举办的福利事业  77-80
    (四) 国家、社会和西方教会合作举办的福利事业  80-85
第四章 民国时期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的模式分析  85-116
  一、福利事业中的国家与社会:结构、功能与互动  85-104
    (一) 福利供给主体的角色:社会-国家型或大社会、小国家型模式  85-94
    (二) 福利供给主体的关系:合作监督模式  94-98
    (三) 国家对社会的改造、整合与调控  98-103
      1. 改造民间救济团体的制度结构  99-102
      2. 监督和规范民间救济团体的活动  102-103
    (四) 总结:公共领域视野下的国家与社会  103-104
  二、福利事业的社会福利学考察:对象、效果与功能  104-116
    (一) 福利事业保障的对象:部分补缺模式  105-108
    (二) 福利事业保障的水平和效果:救急生存型模式  108-113
    (三) 福利事业的社会功能  113-116
第五章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的变迁与模式分析  116-142
  一、城市社会福利事业新型模式的建立  117-125
    (一) 国家的扩张与社会的消亡  117-123
      1. 原有社会福利事业模式的自然延续  117-120
      2. 国家对民间福利事业的改造和吞并  120-123
    (二) 以就业为分野的两个福利体系的形成  123-125
  二、福利事业中的国家与社会:结构、关系与功能  125-129
    (一) 福利供给主体的角色:国家型或主体-边缘型模式  125-127
    (二) 福利供给主体的关系:同化控制模式  127-129
    (三) 国家与社会的功能:基于公共领域的视角  129
  三、社会福利学的基本模式分析  129-136
    (一) 福利事业保障的对象:补缺模式  130-133
    (二) 福利事业保障的水平和效果:最低生活型模式  133-134
    (三) 福利事业的社会功能:工业绩效模式  134-136
  四、总结:社会主义社会福利的理想与现实  136-142
第六章 改革开放后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的变迁与模式分析  142-167
  一、新时期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142-154
    (一) 国家办福利事业的改革:社会化与市场化  143-149
    (二) 社会力量的重新崛起:社区服务  149-153
    (三) 福利产业的萌芽:营利性福利机构的出现  153-154
  二、社会福利事业中的国家与社会  154-161
    (一) 福利供给主体的角色:国家-社会型或大国家、小社会型模式  155-157
    (二) 福利供给主体的关系:行政督导模式  157-161
      1. 国家对社会办福利事业的鼓励、引导和扶持  157-158
      2. 社会办福利事业在组织体系上的依附性  158-160
      3. 国家对社会办福利事业的监管和规范  160-161
  三、社会福利学的基本模式分析  161-167
    (一) 福利事业保障的对象:成长中的制度型模式  161-162
    (二) 福利事业保障的水平:基本生活型模式  162-163
    (三) 福利事业现有模式的缺陷与弊端  163-167
第七章 基本结论、前景展望与政策建议  167-189
  一、百年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史的若干规律和启示  167-172
  二、新世纪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前景展望  172-179
    (一) 福利供给主体的角色:小国家-大社会-小市场型模式  172-175
    (二) 福利供给主体的关系:合作互制模式  175-178
    (三) 福利事业保障的对象:统一的制度型模式  178-179
    (四) 福利事业保障的水平:全面的发展型模式  179
  三、当前城市社会福利事业改革的政策建议  179-189
    (一) 城市福利事业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79-181
    (二) 对当前城市社会福利事业改革的政策建议  181-189
主要参考文献  189-197
后记  197-198

相似论文

  1. 基于流形学习的高维流场数据分类研究,V231.3
  2. 溃坝生命损失风险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TV122.4
  3. 基于新医学模式的儿童医疗环境设计研究,TU246.1
  4. 万科模式的居住小区设计研究,TU984.12
  5. 径向振动模式压电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应用,TM406
  6. 任务型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7.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叙事模式分析,J905
  8. 高中函数教学研究与实践,G633.6
  9.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10. 海量多数据库集成系统的查询处理研究,TP311.13
  11. 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的文本分类技术研究,TP391.1
  12.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13. 民族旅游地少数民族妇女性别角色变迁研究,F592.7
  14.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15.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16. 技师培养方式改革的研究,G719.2
  17.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18.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19.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质量控制模式的中药姜黄抗氧化药效物质辨识,R285
  20. 文章难易度与主题熟悉度对英语学习者听力影响的个案研究,G633.41
  21. 试论地方政府的伦理决策,D625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民政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