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鹤鸣九皋

作 者: 贺万里
导 师: 周积寅
学 校: 南京艺术学院
专 业: 美术学
关键词: 儒学 中国画论 教化功能论 文人画论 宫廷绘画 故事图像赞
分类号: J20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49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儒学与中国画的功能论问题,和道禅思想与中国画论的关系一样,受到了画学界持续不断地关注。不过这个论题近十几年来虽然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对它的探讨却相对薄弱,深入而系统的专题性研究寥寥无几。本课题意在以中国画论中的教化功能观作为切入点和分析平台,去透视中国画和画学家是如何贯彻儒家文艺思想的。本文致力于把儒家典籍和儒家学者的相关思想,与中国画学著述、中国画家的言论联系起来,并且结合具体绘画样式探索古代画论以及画家在创作中是如何体现和表达儒学思想的。研究表明,教化功能观是关涉到绘画的存在地位和价值的大问题,是画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它在绘画题材、立意、创作与品评标准、具体创作图式等方面有一整套理论要求,是儒家文艺观在画学上的集中体现。而且,就儒家思想品质来看,画学家们对功能问题的论证与阐发也体现出同儒家思想相一致的对绘画的先验性存在价值的关注。不能回避的是,历代论画者在阐说绘画的伦理教化作用之时,也夹杂着文人画适意寄情的自娱论。文人画的这种功能观虽然最终背离了儒家正统的教化论,但却同样渊源于儒学对文艺的功能规定。最后,本文以相当的篇幅,探讨了人物故事画像赞样式与山水画、花鸟画样式中所蕴含的儒家伦理意蕴。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3
英文摘要  3-4
正文目录  4-7
附图目录  7-8
正文:  8
1 引言:文献、研究现状与方法  8-15
  1.1 文献与研究现状  8-11
  1.2 选题的勘定与意义  11-12
  1.3 儒家思想特质与研究方法  12-15
2 综论:儒学对中国画学的规范与影响  15-22
  2.1 作为社会指导思想的儒学  15-17
  2.2 画论与儒家思想的一致性  17-18
  2.3 画家“儒学化”现象  18-20
  2.4 功能观与绘画的中心论题  20-22
3 教化功能论的儒学色彩与其理论发展  22-36
  3.1 儒家文艺观与教化功能论的提出及其理论发展  22-33
    3.1.1 绘画教化论的提出  22-29
    3.1.2 绘画功能论的自觉总结期:六朝至唐  29-30
    3.1.3 功能论发展的盛期:两宋  30-32
    3.1.4 教化功能论的延续与衰微:元明清  32-33
  3.2 教化功能论的儒学色彩  33-36
4 教化功能论的基本理论  36-62
  4.1 教化功能论的立足点  36-38
  4.2 教化功能观的基本要求  38-45
  4.3 绘画的教化作用  45-54
    4.3.1 对帝王的规鉴讽谏作用  45-47
    4.3.2 对属僚功臣的“旌表”  47-49
    4.3.3 对臣民百姓“劝善戒恶”的教化作用  49-51
    4.3.4 满足皇室重大政治活动和日常生活需要的“存形纪盛”作用  51
    4.3.5 补益儒家礼乐典籍之缺轶的“图史”作用  51-52
    4.3.6 山水与花鸟:人格象征与譬喻的“比德”价值  52-54
  4.4 古代画学家对绘画功能的工具性论证与先验性论证  54-62
5 教化功能的实现与儒家的人品要求  62-86
  5.1 绘画功能的实现与其人品根据  62-68
    5.1.1 士大夫成为绘画载道功能的实现主体  62-64
    5.1.2 内圣外王:儒家文化的两翼和绘画双重功能的统一  64-65
    5.1.3 儒家的载道传义功能与画家的人品  65-67
    5.1.4 画家的人品与绘画作品的伦理性解读  67-68
  5.2 教化功能观的人品要求  68-72
  5.3 读书以明理,务学以开性:人品修为的根本途径  72-75
  5.4 人品论的文人画取向与儒家的文艺功能观  75-86
    5.4.1 文人画论中的人品论  76-80
    5.4.2 人品论对文人画立意传达方式的功能转换  80-86
6 宫廷美术与绘画政教作用的实现  86-110
  6.1 宫廷绘画是实现绘画政教作用的主体  86-94
    6.1.1 宫廷绘画的发展演变  86-89
    6.1.2 画院的设立是儒家文明的制度化表现  89-92
    6.1.3 宫廷美术是实现绘画政教功能的主体  92-94
  6.2 宫廷绘画的基本特征  94-99
    6.2.1 宫廷画风的形成  94-95
    6.2.2 宫廷绘画的基本特征  95-99
      6.2.2.1 以写实为基础,由形似求神似的技术追求  95-97
      6.2.2.2 格法严谨,工整妍丽  97-98
      6.2.2.3 经营位置,精构巧思  98-99
  6.3 宫廷绘画在实现其社会作用上的复杂性  99-101
  6.4 宫廷绘画的文人画化倾向与中国古代儒、士、官、贵族的合一  101-105
  6.5 宫廷绘画的命题性和艺术质量问题  105-110
7 教化功能观与文人画的自娱功能论  110-125
  7.1 文人画的自娱观与儒家正统教化观的背离  111-117
  7.2 文人画论与教化功能论在儒学根据和逻辑思理上的共通性  117-122
    7.2.1 文人画自娱养心论的儒学根据  117-119
    7.2.2 文人画“自娱内养”说与儒家论理逻辑  119-122
  7.3 游移于儒家事功责任和精神陶养之间的画家与士人生活型态的多样性  122-125
8 中国画的观念性图式与儒家伦理观念的表达  125-179
  8.1 画赞样式与伦理功能的发挥  125-155
    8.1.1 作为一种现象存在的画像赞样式  125-132
      8.1.1.1 画像赞样式的出现  125-128
      8.1.1.2 画像赞样式的存在价值  128-131
      8.1.1.3 作为现象的画像赞样式  131-132
    8.1.2 圣贤像赞式的伦理功能及其造像法则  132-137
      8.1.2.1 圣贤像赞式的造像法则  132-134
      8.1.2.2 圣贤像赞式与文人肖像画的功能表现之不同  134-137
    8.1.3 画像赞式的衍化:“故事画像赞”及其伦理功能  137-148
      8.1.3.1 造像立意:“历史时空”与“画面时空”的平衡  138-142
      8.1.3.2 画像赞造形的类型化和儒家伦理纲常的整一化  142-148
    8.1.4 史传赞文的补图作用:不可或缺的一环  148-155
      8.1.4.1 类型化下图像表意功能的无力  148-149
      8.1.4.2 传赞、图画,观众三者的交互作用  149-151
      8.1.4.3 图像赏悦价值的旁溢和经史传赞的平衡作用  151-155
  8.2 花鸟图式的伦理性链结  155-167
    8.2.1 花鸟画的教化题材类别  155-158
      8.2.1.1 象征性的规谏花鸟画  156
      8.2.1.2 祥瑞颂德的花鸟图式  156-157
      8.2.1.3 草木“比德”的花鸟样式  157-158
    8.2.2 花鸟画样式的演变与儒家文艺思想特质  158-160
    8.2.3 花鸟画功能传达的程式化链结  160-167
      8.2.3.1 花鸟世界的自然秩序与画家图式链结的主观性  160-161
      8.2.3.2 《松鹤图》与图式链结的三种隐喻赋予方式  161-164
      8.2.3.3 鹤鸣九天——花鸟图式的谲谏价值  164-167
  8.3 山水画图式的伦理价值  167-179
    8.3.1 山水画的三种图式表现  167-169
    8.3.2 三种山水画图式的儒家根据  169-175
      8.3.2.1 天境山水”中的儒家社会伦理秩序的投射  169-171
      8.3.2.2 “人境山水”:治平理想的表达和德性陶养  171-173
      8.3.2.3 “心境山水”:文人自我的膨胀与抒泄  173-175
    8.3.3 儒家正宗、画坛“正脉”与“四王”的审美理想  175-179
结语  179-181
致谢  181-182
主要参考文献  182-188
关键词索引  188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儒学视角下的民营企业管理者素质培养研究,F276.5
  3. 董仲舒天人合一中“天”的内涵,B234.5
  4. 论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B82
  5. 论朱宗元之天儒观,K248
  6. 论越南李朝儒学教育,G533.3
  7. 试论梁漱溟对伍庸伯《大学》解的阐扬,B26
  8. 清官文化的儒学渊源,K249
  9. 汉代思想文化传播控制机制研究,K234
  10. 中国传统绘画文质论研究,J212
  11. 王令散文研究,I207.6
  12. 张君劢的现代新儒学观研究,B26
  13. 儒学时代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深厚底蕴,B222
  14. 从西汉儒生的被杀看西汉儒学与王权的矛盾,K234.1
  15. 魏晋风度与魏晋书法关系研究,J292.1
  16. 管窥先秦时期儒学思想在当代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发展,J60-4
  17. 救心与救世:章太炎应用佛学研究,B948
  18. 论郑玄、孔颖达、朱子、阳明对《大学》之诠释,B244.7
  19.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儒学的宗教性研究,B222
  20. 阮籍作品中的儒学、玄学思想研究,I206.2
  21. 论叶燮《原诗》的诗论观及其价值,I207.22

中图分类: > 艺术 > 绘画 > 绘画理论 > 绘画艺术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