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藤黄灰链霉菌发酵液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作 者: 司端运
导 师: 钟大放
学 校: 沈阳药科大学
专 业: 药物分析学
关键词: 藤黄灰链霉菌 氨基寡糖 化学组成 生物转化 液相色谱-质谱 联用技术 化学筛选
分类号: R91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37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藤黄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uteogriseus)是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放线菌,其WC670号菌株的发酵液具有糖苷酶抑制活性。将发酵液经过提取和初步分离,得到次生代谢产物的有效部位称为WC670。WC670对甜菜等糖料作物显示出了良好的增糖效果;酶动力学实验发现对蔗糖转化酶和α-淀粉酶具有抑制作用;初步化学研究表明为一非常复杂的氨基寡糖类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已知的α-淀粉酶抑制剂异戊他定类化合物。预计在农业和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方面具有开发潜力。 本论文的主要目标是利用现代高通量化学筛选技术,结合传统的化学结构研究方式,阐明WC670的化学组成;通过生物转化研究,丰富有关氨基寡糖类化学成分药物代谢方面的资料,也为简化氨基寡糖类复杂混合物的化学组成、促进WC670的深入开发提供思路和策略。 一、异戊他定系列化合物化学结构的深入研究 采用LC/MS技术研究WC670的化学组成,确认含有6个已知的异戊他定系列化合物。但在仔细分析它们的结构研究资料时,发现文献所建立起来的化学结构尚存在明显问题。以Spherisorb C8柱(300×8.0mm,10μm)为固定相,不同比例的乙腈-1.5mmol/L氨水为流动相,206nm下检测,对收集到的色谱峰流分进行冷冻干燥,首次分离纯化出全部6个异戊他定已知化合物的单体。通过质谱分析和葡萄糖淀粉酶催化的水解反应特点,确定了结构的组成单元及其连接顺序;通过核磁共振光谱分析以及理化性质测试,分别修正了结构中的异戊酸应该与D单元葡萄糖的6位羟基连接成酯、存在还原性的葡萄糖末端、结构中的苷键全部呈α-(1→4)连接形式等,最终建立起了它们的准确结构,并重新命名为异戊他定M03、M13、M23、D03、D13、D23。 在结构修正工作的基础上,初步总结出了异戊他定类化合物的结构与色谱行为、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行为以及核磁共振光谱特征之间的规律,为进一步进行WC670的化学组成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藤黄灰链霉菌发酵液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组成研究 采用LC/MS技术分析WC670样品时,发现除了已知的6个异戊他定化合物外,还存在葡萄糖个数、葡萄糖单元的连接顺序、伪三糖个数以及酯侧链形式等发生变化的成分。将几种变化因素进行组合,计算出可能存在组分的分子量和质谱检测时准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的质荷比数值。以Spherisorb C8柱(200×4.6mm,5μm)为固定相,乙腈-1.5mmol/L氨水(15∶85,v/v, 0.5ml/min)为流动相,n 藤黄灰链霉菌发酵液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设定质谱参数,对预测组分逐一检测。分析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相应Cio质谱图的特征碎片离子,发现WC670中至少含有异戊酸酯、丁酸酯、异己酸酯和异己烯酸酯侧链的4大系列138种服绒类成分,其中132种是首次鉴定出的新化合物,推测出它们的可能结构,并分别命名为异戊他定类osovalertatins*丁他定类比 人异己他定类*sohex…s)和异己烯他定类Osohex聊-tatins)。通过Cio质谱图的离子强度数值,初步评价WC670中以 sed碳酯侧链、l《个伪三糖、伪三糖左侧为0—3个葡萄糖以躺三糖右侧3个葡萄糖时组合出的化合物为主要成分。 为了验证化学筛选结果的准确性,l从 WC670中制备出 * 个新化合物的单体,通过核触振光谱分析等手段确认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异戊他定M33、异戊他定D33、异戊他定D43、异戊他定T03、异戊他定T13、丁他定M03、T他定M13、异己他定M33、异己他定M43、异己他定D23和异己他定D43,均与LCMS分析所提示的化学结构相一致。 分析比较 13 8种眼黝类成分在 CS反才柱上的色飘为,与化学结构之间存在如下的规律:O酯侧链对色渐为的影响最大。侧链中每增加 1个CHZ,化合物的保留能力大大增强,保留时间延长。②伪三糖和葡萄糖的数目增加,分子的极性加大,保留时间缩短。③位置异构体能得到较好的分离。当葡萄糖由连接于伪三糖右侧改变到左侧时,保留时间缩短。 氨基寡糖化合物以色谱流动相溶解后进行ESI-MS分析,主要得到准分子离子峰[M+H 椭二个以上仲胺结构的化合物,还可以出现叭2切 峰。对仰卜田”和仰刊m”断CID分析,所得到的碎片离子都能够用于结构解析。分析比较138种撼髓类成分的Cio质谱图,总结出质谱断裂规律:①主要存在由于一个糖苦键或伪糖苦键断裂,产生包含有仲胺基团的碎片离子。②对阶二田h赫 cro分析时,可以产生带二个正电荷的碎片离子。@鸡纳糖苦键易发生断裂,伪糖普键次之,葡萄糖旮键再次。鸡纳糖苦键断裂形成的碎片离子往往构咸Cio质谱图中的最强峰,容易识别,是解析各组成单元之间连接顺序的主要依据。④碎片离子o刁 厂说明结构中存在非还原性六碳糖末端,[M们I 厂说明存在还原性的六碳糖末端,阶H上 厂和 d 304说明伪三糖连接于分子的最左侧。⑤母离子及丰蹦大的碎片离子容易脱水,产生减少18 U的碎片离子。 寡糖类化合物分子大,碳氢数目多,且多数为连接一个氧的脂肪碳氢结构,N’--?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10
英文摘要  10-13
缩略语说明  13-15
第一章 绪论  15-25
  1.1 液相色谱—光谱联用技术在天然产物化学筛选中的应用  15-20
    1.1.1 与紫外光谱联用  17
    1.1.2 与质谱联用  17-18
    1.1.3 与核磁共振光谱联用  18-19
    1.1.4 与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在线联用  19-20
  1.2 寡糖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研究方法  20-21
  1.3 糖苷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21-23
  1.4 藤黄灰链霉菌发酵液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23-25
    1.4.1 历史和现状  23-24
    1.4.2 本文的目标及主要技术路线  24-25
第二章 藤黄灰链霉菌发酵液中已知化合物的结构修正  25-51
  2.1 异戊他定系列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问题  25-27
  2.2 异戊他定系列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位置及质谱断裂碎片的命名方法  27-28
  2.3 异戊他定系列化合物单体的分离  28
  2.4 异戊他定系列化合物的结构修正  28-46
    2.4.1 异戊他定 M03  28-31
    2.4.2 异戊他定 M13  31-34
    2.4.3 异戊他定 M23  34-37
    2.4.4 异戊他定 D03  37-40
    2.4.5 异戊他定 D13  40-43
    2.4.6 异戊他定 D23  43-46
  2.5 讨论  46-51
    2.5.1 异戊他定类化合物的色谱行为  46
    2.5.2 酶水解反应在异戊他定类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46-47
    2.5.3 异戊他定类化合物的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行为  47-48
    2.5.4 异戊他定类化合物的核磁共振光谱规律  48-51
第三章 藤黄灰链霉菌发酵液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组成研究  51-120
  3.1 化学组成研究方法  51-52
    3.1.1 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  51-52
    3.1.2 氨基寡糖类单体的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  52
  3.2 藤黄灰链霉菌发酵液中氨基寡糖类成分的化学组成分析  52-100
    3.2.1 具有异戊酸酯侧链的化学成分  52-67
    3.2.2 具有丁酸酯侧链的化学成分  67-77
    3.2.3 具有异己酸酯侧链的化学成分  77-90
    3.2.4 具有异己烯酸酯侧链的化学成分  90-100
  3.3 藤黄灰链霉菌发酵液中氨基寡糖类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100-114
    3.3.1 异戊他定 M33  100-101
    3.3.2 异戊他定 D33  101
    3.3.3 异戊他定 D43  101-103
    3.3.4 异戊他定 T03  103-104
    3.3.5 异戊他定 T13  104-106
    3.3.6 丁他定 M03  106-107
    3.3.7 丁他定 M13  107-109
    3.3.8 异己他定 M33  109-110
    3.3.9 异己他定 M43  110
    3.3.10 异己他定 D23  110-112
    3.3.11 异己他定 D43  112-114
  3.4 讨论  114-120
    3.4.1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高通量分析氨基寡糖类成分方面的应用  114-115
    3.4.2 藤黄灰链霉菌发酵液中氨基寡糖类成分的化学组成  115-116
    3.4.3 氨基寡糖类成分的色谱行为  116
    3.4.4 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技术在氨基寡糖类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116-118
    3.4.5 核磁共振光谱技术在氨基寡糖类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118-120
第四章 藤黄灰链霉菌发酵液中氨基寡糖类成分的生物转化研究  120-135
  4.1 生物转化研究方法  120
  4.2 微生物转化研究  120-124
    4.2.1 筛选对氨基寡糖类成分具有代谢能力的微生物  120-122
    4.2.2 霉菌株2829对氨基寡糖类成分的代谢转化  122-124
  4.3 大鼠体内的生物转化研究  124-132
    4.3.1 大鼠肠道对氨基寡糖类成分的代谢转化  124-128
    4.3.2 大鼠口服氨基寡糖类成分后粪中的代谢产物  128
    4.3.3 大鼠口服氨基寡糖类成分后尿中的代谢产物  128-132
  4.4 讨论  132-135
    4.4.1 生物转化研究内容及其在新药开发的作用  132-133
    4.4.2 氨基寡糖类成分的微生物转化途径  133-134
    4.4.3 氨基寡糖类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转化途径  134-135
第五章 实验部分  135-145
  5.1 药品和试剂  135
  5.2 仪器  135-136
  5.3 实验菌株  136
  5.4 实验动物  136
  5.5 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  136-137
    5.5.1 ESI-MS分析  136
    5.5.2 LC/MS 法分析 WC670 中的化学组成  136-137
    5.5.3 LC/MS 法分析生物样品中的氨基寡糖类成分及其代谢产物  137
  5.6 次生代谢产物单体的液相色谱半制备方法  137
  5.7 次生代谢产物单体的理化性质及光谱测定  137-143
  5.8 异戊他定M23和D23的酶催化水解实验  143
  5.9 微生物转化实验  143-144
    5.9.1 培养基  143
    5.9.2 转化液制备方法  143-144
    5.9.3 转化液样品的预处理  144
  5.10 大鼠生物转化实验  144-145
    5.10.1 大鼠口服给药  144
    5.10.2 大鼠在体肠孵化实验  144
    5.10.3 大鼠生物转化样品的预处理  144-145
第六章 结论  145-148
参考文献  148-155
致谢  155-157
附图  157-190
个人简历  190

相似论文

  1. 甜菊苷的定向转化及产物甜茶苷的分离纯化,S566.9
  2. 丙烯腈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特征污染物转化规律,X783
  3. 微生物转化合成2’-脱氧腺苷,TQ464.3
  4. 产茴香醛菌株Burkholderia WGB30的鉴定及其部分代谢产物的分析,Q93
  5. 红豆杉内生真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生物转化研究,S791.49
  6. 不透明红球菌生物合成α-酮异己酸的研究,TQ921
  7. 生物转化提取燕麦β-葡聚糖及其化妆品功效研究,TQ652
  8. 生物转化法生产β-丙氨酸的研究,TQ922.2
  9. β-氨基丙腈生物转化生产β-氨基丙酸的微生物菌种选育及其培养与转化工艺研究,TQ922
  10. 植物悬浮培养细胞对青蒿酸和二氢青蒿酸生物转化的研究,R284
  11. 大豆异黄酮开环菌株及其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与活性研究,R284
  12. 对羟基苯乙腈水解酶产生菌的选育及转化过程研究,TQ925
  13. 近平滑假丝酵母新型(S)-羰基还原酶基因克隆及高效表达,TQ925
  14. 半干法水泥纤维板的生产工艺与性能研究,TS653.6
  15. 废纸脱墨热分散机沉积物化学组成及其形成机理,TS745
  16. 抱茎苦荬菜中活性倍半萜内酯苷的制备及其生物转化的研究,TQ464
  17. 芍药中单萜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微生物转化的初步研究,TQ461
  18. 建立分别具有CYP2C9和CYP2D6活性的微生物模型,R91
  19. 两种药用倍半萜内酯的研究,R91
  20. 杂色云芝生物转化薯蓣皂苷元的研究,R284
  21. 微生物转化虎杖苷粗提物制备白藜芦醇的工艺研究,R28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物分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