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方法对3个家族性HCM的先证者进行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β-MHC)扫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功能区外显子片段,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对阳性测序结果者" />
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研究

作 者: 袁建松
导 师: 乔树宾;张岩;田月琴;尤士杰;吕秀章
学 校: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专 业: 心血管内科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肌球蛋白重链 突变 消融 超声心动图 多巴酚丁胺 肥厚 组织多普勒 磁共振 SPECT 心率 自主神经系统
分类号: R542.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9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 的学位论文">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方法对3个家族性HCM的先证者进行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β-MHC)扫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功能区外显子片段,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对阳性测序结果者进行家系中其他成员筛查,并分析患者临床表型特点。结果在其中1个家系发现Val606Met杂合突变,而正常对照组同一位置未见异常,属于在我国HCM家系中首次发现。结论MYH7基因16号外显子Val606Met错义突变为我国家族性HCM的致病基因之一。其临床表型的异质性提示多因素参与了HCM的发生及外显。目的评价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在术后急性期和远期的效果方法对72例确诊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进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PTSMA),术前、术后急性期、术后远期进行超声心动观察。结果59例患者介入治疗成功,成功率为81.9%。术前超声观察室间隔平均厚度22.40±5.02mm,LVOTPG 97.88±40.91mmHg,术后急性期(3-7天)室间隔平均厚度20.73±4.53mm,与术前比变薄,p<0.05;LVOTPG 50.96±37.92mmHg,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术后远期(6个月)室间隔平均厚度16.48±4.42mm,与术前比变薄,p<0.05;LVOTPG 41.35±29.97mmHg,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结论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在急性期和术后远期可使室间隔平均厚度降低,收缩期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显著下降。目的1.评价多巴酚丁胺激发试验在肥厚型心肌病激发试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2.比较潜在型肥厚梗阻型较静息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对22例确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LVOTPG正常或轻度增加)进行多巴酚丁胺激发试验,并对其临床特点与57例静息型肥厚梗阻型患者相比较。结果16例(72.72%)患者达到阳性标准;6例(27.27%)患者虽达到阴性标准,但LVOTPG也有显著升高。潜在型较静息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两类患者多数指标类似,但SAM现象发生率低,MaronⅡ型占50%。结论1.在肥厚型心肌病激发试验中,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是一较为安全、敏感性高的方法。2.潜在型较静息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SAM现象发生率低,MaronⅡ型占优势。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脉冲速度模式测量室间隔、后壁和二尖瓣环各点速度,以评价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在PTSMA前后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的改变。材料和方法:在PTSMA术前和术后急性期对肥厚梗阻型心肌患者分别测量室间隔、后壁和二尖瓣环各点收缩期和舒张期早期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结果: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术后急性期室间隔、后壁和二尖瓣环各点收缩期、舒张期早期峰值速度均较术前减低,有显著性差异。舒张晚期峰值也较术前减低,大部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PTSMA术后急性期左室长轴收缩功能及主动松弛功能较术前减低。目的使用对比增强MRI评价HOCM患者PTSMA消融范围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30例确诊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进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PTSMA),并于术前、术后急性期(3-7天)进行MRI观察,分别进行常规扫描和电影序列各室壁与心腔结构,观察消融区域,以及消融范围与其它因素的关系。结果术后急性期所有患者延迟扫描可见室间隔有不同程度高密度区,平均消融重量35.1±18.04g,消融重量与酒精用量正相关(r=0.608,p=0.036)结论使用对比增强MRI可准确描述消融范围,消融范围主要与酒精用量正相关。目的了解HOCM患者行PTSMA前、后心肌灌注和心肌代谢的变化。方法对31例HOCM患者进行了在PTSMA术前99Tcm MIBI灌注显像和18F-FDG代谢显像,其中15例进行术后急性期99TcmMIBI灌注显像和18F-FDG代谢显像复查,以半定量记分法评价各室壁节段灌注和代谢变化情况。结果在99Tcm-MIBI SPECT灌注显像,28例(90.3%)HOCM患者PTSMA术前室间隔放射性浓聚,PTSMA术后12例HOCM患者(80%)室间隔灌注有不同程度的减低,18F-FDG代谢显像在PTSMA术前17例(54.83%)表现代谢异常,术后5例(33.3%)代谢异常降低,以间隔后段最为明显。结论99Tc m-MIBI SPECT灌注显像可作为评价PTSMA术后效果的重要手段。18F-FDG代谢显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的评价HOCM患者PTSMA前后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方法72例确诊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进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PTSMA),并于术前、术后急性期(3-7天)、术后6个月进行Holter检查和超声心动图观察。对照组62例进行1次检查,病例组在PTSMA术前及术后3-7天、术后6个月以上各进行1次检查,对SDNN、SDNN指数、pNN50、RMSSD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分别记录白天(5:00-23:00)与夜间(23:00-5:00)数值。结果HOCM患者HRV较正常人降低明显,在PTSMA术后急性期有进一步的降低,在PTSMA术后远期,HOCM患者的HRV指标近似术前甚至有所提高室间隔厚度、LVOTPG与心率变异度各指标无明确相关关系。结论心率变异度在HOCM患者HRV各时域指标对PTSMA有一定预测价值,本研究未显示HRV与HOCM各项指标如LVOTPG室间隔厚度有相关关系。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MR导向冷冻消融兔坐骨神经的影像与病理对照实验研究,R445.2
  2. 一种老年人移动健康监护系统的研究,TN929.5
  3. 中医药干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研究,R259
  4. 稳定表达人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野生型及其突变体的HEK-293细胞系的构建,R96
  5. 蛋白磷酸酶2A Cα亚基敲除所致心脏能量代谢重塑的研究,Q78
  6. 脉冲激光生物硬组织水介导消融特性研究,R318.51
  7. 马铃薯甲虫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机理,S435.32
  8. 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和烟草致病变种egfp标记突变体的构建,S436.412
  9. miRNA-23a在C2C12细胞成肌分化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Q952.5
  10. miR-23在小鼠骨骼肌中的表达及其对骨骼肌再生调节作用的初步研究,Q78
  11. 腐生葡萄球菌M36耐有机溶剂脂肪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Q78
  12. 应急物流通道的选择与评价研究,X43
  13.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hrp基因簇部分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6.5
  14.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筛选及luxR基因功能分析,S436.5
  15. 4个甘蓝型油菜EMS诱变突变体的初步研究,S565.4
  16. 利用EMS诱变构建甘蓝型油菜突变体库的初步研究,S565.4
  17. 陆地棉矮化突变体Ari1327的形态、生理和分子标记研究,S562
  18. 苏麦3号矮秆密穗突变体NAUH164的遗传分析及突变座位的分子标记定位,S512.1
  19. 小麦Na~+/H~+逆转运蛋白TaNHX2的功能验证及功能域分析,S512.1
  20. 叶绿素缺乏对大豆叶片光能分配及耐光抑制特性的影响,S565.1
  21. 玉米叶色突变基因al和yl的精细定位,S51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 心脏疾病 > 心肌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