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R-Mg-Ni(R=Ca和La)层状结构合金的微结构和贮氢性能研究

作 者: 斯庭智
导 师: 刘宁;张庆安
学 校: 合肥工业大学
专 业: 材料学
关键词: R-Mg-Ni(R=Ca和La)系贮氢合金 层状结构 化学成分 晶体结构 气态贮氢性能 电化学性能
分类号: TG139.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世界能源匮乏和环境恶化,氢能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高贮氢容量和低成本贮氢材料的开发是实现氢能规模应用的关键。本文在对国内外贮氢合金研究进展全面综述的基础上,选择新型R-Mg-Ni(R = Ca和La)层状结构合金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感应熔炼或激光烧结等方法制备合金。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Rietveld分析方法精确确定合金相结构,并且结合EXPO程序对新型化合物晶体结构进行解析;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HTEM)分析层状堆垛化合物亚结构特征;采用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观察合金组织结构,并结合能谱(EDS)分析确定合金相化学成分。采用Sieverts型装置测定合金的压力-组分-温度(P-C-T)曲线;结合范特-霍夫(van’t Hoff)曲线计算合金氢化物形成焓(ΔH )和熵(ΔS);并通过差热分析(DSC-TGA)进一步研究合金贮氢热力学性能;此外,采用兰电(Land)电池测试系统对部分合金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本文探索了新型层状合金的微结构特征及其贮氢性能,系统研究了合金成分-结构-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首次在Ca-Mg-Ni合金系中发现了新型三元化合物Ca3Mg2Ni13。该化合物的空间群被确定为R-3m (No. 166),晶格常数a和c分别为4.9783和36.180 ?,Z = 3。Ca3Mg2Ni13化合物的层状堆垛结构是由三个块层(block)形成一个排列周期沿c轴堆垛而成。单个块层由两个亚块层(sub-block)构成;其中,一个亚块层是由一个[CaMgNi4]单元层(unit)和一个[CaNi5]单元层构成,而另一个则由单个[CaMgNi4]单元层构成。Mg在Ca3Mg2Ni13化合物中的理论固溶度很高(22.22 at.%),并且其实际固溶度接近理论固溶度。因此,Ca3-xMg2+xNi13合金的贮氢性能可在很宽的成分范围进行调节。Mg含量的增加导致Ca3Mg2Ni13型相晶胞减小,这有效地改善了合金的吸放氢热力学性能。Ca2.0Mg3.0Ni13合金的吸放氢焓变分别为–28和30 kJ/mol H2。而且,由于吸放氢循环时不发生氢致分解和非晶化,该合金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对Ca3?xLaxMg2Ni13 (x = 0, 0.75, 1.5, 2.25, 3)的研究发现,La替代Ca不利于Ca3Mg2Ni13型相的形成,La在Ca3Mg2Ni13型相中的最大固溶度大约为x = 0.124。其中Ca1.5La1.5Mg2Ni13合金具有最高的吸放氢平台压和最大的可逆放氢容量(1.34 wt.%)。La替代的合金循环稳定性得到较大的改善,当x由0增加到3,合金放电容量循环衰减率(S30)从13.7增加到67.6%。本文通过熔炼制备了(Ca1.0-xMgx)Ni3 (x = 0.16, 0.33, 0.5, 0.67)合金,合金由PuNi3型(Ca, Mg)Ni3主相和少量杂相组成。随Mg含量的增加,(Ca, Mg)Ni3主相的点阵常数和晶胞体积减小。Mg原子只能占据PuNi3型(Ca, Mg)Ni3主相中Ca原子的6c位置,随Mg含量的增加,Mg在该位置的占位因子增大。(Ca0.33Mg0.67)Ni3合金中的Mg含量稍低于其在PuNi3型相中的最大固溶度16.67 at.%。通过Mg的替代,(Ca0.5Mg0.5)Ni3和(Ca0.67Mg0.33)Ni3合金氢化物形成焓和熵接近于LaNi5合金,它们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首次将激光烧结技术引入到La-Mg-Ni贮氢合金的制备。研究了激光烧结的(La0.67Mg0.33)Ni3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La0.67Mg0.33)Ni3合金由LaNi5主相、PuNi3型(La, Mg)Ni3和少量的LaMgNi4相组成。烧结的合金具有完全不同于熔炼合金的新颖的网状结构特征。随烧结功率的升高,PuNi3型(La, Mg)Ni3相含量增加,并且(La, Mg)Ni3相成分发生改变。1000和1400 W烧结合金中的(La, Mg)Ni3相分别具有(La0.6Mg0.4)Ni3和(La0.67Mg0.33)Ni3的化学成分。PuNi3型(La, Mg)Ni3相的形成导致激光烧结合金具有较高放电容量,1000和1400 W烧结的试样分别具有321.8和344.8 mAh/g的放电容量。为了确定文献[5]报道的A7B23型La5Mg2Ni23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本文感应熔炼制备了La5Mg2Ni23合金。该合金由Ce2Ni7型、Gd2Co7型、LaNi5、Pr5Co19型、Ce5Co19型和LaMgNi4六相组成。进一步研究发现,Ca5Mg2Ni23合金由PuNi3型(Ca, Mg)Ni3、Gd2Co7型(Ca, Mg)2Ni7、CaNi5和少量的Ni组成。此外,La5?xCaxMg2Ni23 (x = 1, 2, 3)合金主要由PuNi3型、Gd2Co7型和CaCu5型相组成。在La-Mg-Ni、Ca-Mg-Ni和La-Ca-Mg-Ni系中都未发现A7B23型化合物的存在。La5?xCaxMg2Ni23 (x = 0, 1, 2, 3)合金易于活化(Na≤4),合金电极的腐蚀电位Ecorr随Ca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La5?xCaxMg2Ni23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由合金电极的腐蚀抗力和相组成共同作用。Ca替代的合金具有高的放电容量。得益于合金中合适的Ca含量与最高的PuNi3型和Gd2Co7型相含量,La3Ca2Mg2Ni23合金具有最高的放电容量(404.2 mAh/g)和最优的高倍率放电能力(HRD600 = 61.6%)。A2B7型三元Ca-Mg-Ni和二元Ca-Ni化合物相同,只有一种Gd2Co7型结构。Ca3MgNi14化合物的空间群为R-3m (No. 166);晶胞参数为a = 4.9702(2) ?, c = 35.1111(1) ?;Z = 3。其晶胞参数与Ca3Mg2Ni13的十分相近,但它们的原子占位不同。该化合物的层状堆垛结构是由三个块层沿c轴排列形成一个周期,每个块层由一个[CaMgNi4]单元和两个[CaNi5]单元组成。研究了Mg在Ca2Ni7中的固溶度和(Ca2-xMgx)Ni7合金的贮氢性能。研究发现,Mg在Ca2Ni7合金中最大固溶度大约为x = 0.5。(Ca1.75Mg0.25)Ni7合金中(Ca, Mg)2Ni7相中存在大量的“块层间”层错,然而,(Ca1.5Mg0.5)Ni7合金中(Ca, Mg)2Ni7相中层错较少。得益于Mg替代合金的晶胞的减小和(Ca, Mg)2Ni7相中层错的减少,(Ca1.5Mg0.5)Ni7合金吸放氢热力学性能得到改善。为了研究Mg在La2Ni7中的固溶度,激光烧结制备了(La1.4Mg0.6)Ni7合金。该合金具有复相结构,由La3MgNi14主相、LaNi5相和少量的LaMgNi4相组成。Mg在Ce2Ni7型La2Ni7相中的最大固溶度与其在Gd2Co7型Ca2Ni7相中的相同。激光烧结合金中La3MgNi14主相的含量都高于普通熔炼的合金。由于激光功率1200 W烧结(La1.4Mg0.6)Ni7合金具有最多的La3MgNi14相,因此,其具有最高的放电容量、最佳的循环稳定性和最优的高倍率放电性能。La4MgNi19化合物具有两种多型性结构:Pr5Co19和Ce5Co19型结构。La4MgNi19相单个块层(block)由一个[LaMgNi4]单元和三个[LaNi5]单元组成。Pr5Co19型La4MgNi19相的层状堆垛结构由两个块层形成一个排列周期(2H结构)。而Ce5Co19型La4MgNi19相的层状堆垛结构由三个块层形成一个排列周期(3R结构)。Ca替代的La4?xCaxMgNi19合金中La4MgNi19相随Ca替代量的增加而减少。Ca4MgNi19合金由CaNi5、Gd2Co7型和PuNi3型相组成,不存在对应于La4MgNi19结构的Ca4MgNi19化合物。通过熔炼合金粉末冶金高压气体保护烧结和淬火的方法可制备由Pr5Co19和Ce5Co19型相组成的高纯La4MgNi19合金。合金P-C-T曲线显示Pr5Co19和Ce5Co19型相吸放氢性能相同,然而,合金吸放氢不同阶段的XRD图表明Pr5Co19型相吸放氢平台稍低于Ce5Co19型相的平台。研究发现,Pr5Co19型相为高温相,Ce5Co19型相为低温相;并且它们之间的多型性转变十分缓慢。La4MgNi19相稳定存在温度区间大约在840~960 oC之间。930和870 oC淬火合金的贮氢容量分别为1.53和1.51 wt.%,因此,Pr5Co19和Ce5Co19型La4MgNi19相的贮氢能力相当。但Ce5Co19型La4MgNi19相贮氢平台斜率比Pr5Co19型的大,从而导致可逆电化学贮氢能力下降。930和870 oC淬火La4MgNi19合金的放电容量分别为374.9和358.2 mAh/g。

全文目录


摘要  7-10
ABSTRACT  10-15
致谢  15-23
第一章 绪论  23-40
  1.1 引言  23
  1.2 贮氢合金的贮氢机理  23-28
    1.2.1 贮氢合金的贮氢反应机理  23-25
    1.2.2 贮氢合金吸放氢热力学  25-26
    1.2.3 贮氢合金吸放氢动力学  26
    1.2.4 镍-金属氢化物电池的工作原理  26-28
  1.3 贮氢合金的发展状况  28-32
    1.3.1 AB_5型金属间化合物  28-29
    1.3.2 AB_2型Laves 相合金  29-31
    1.3.3 AB 型Ti 系合金  31
    1.3.4 A_2B 型镁基合金  31-32
    1.3.5 V 基固溶体型合金  32
  1.4 新型层状结构R-Ni(R = Re, Mg, Ca 和Y)贮氢合金  32-38
    1.4.1 层状贮氢合金的晶体结构特点  33-35
    1.4.2 层状贮氢合金的贮氢特性  35-38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38-40
第二章 实验方法  40-47
  2.1 贮氢合金样品的制备  40-42
    2.1.1 合金样品的熔炼  40
    2.1.2 合金样品的退火处理  40
    2.1.3 激光烧结合金样品的制备  40-42
    2.1.4 合金粉末的制备  42
  2.2 贮氢合金结构分析  42-43
    2.2.1 XRD 分析  42-43
    2.2.2 SEM/EDS 分析  43
    2.2.3 HRTEM 分析  43
  2.3 气态贮氢性能测定  43-44
    2.3.1 合金的活化处理  43-44
    2.3.2 合金的P-C-T 曲线测定  44
  2.4 电化学性能测定  44-47
    2.4.1 贮氢合金电极的制备  44-45
    2.4.2 电化学测试装置  45
    2.4.3 电化学测试方法  45-47
第三章 新型(R, Mg)_5Ni_(13)系合金的晶体结构和贮氢性能  47-67
  3.1 新型化合物Ca_3Mg_2Ni_(13) 的晶体结构  47-50
  3.2 Mg 在Ca_3Mg_2Ni_(13) 化合物中的固溶度  50-55
  3.3 Mg 含量对Ca_3Mg_2Ni_(13) 型合金贮氢性能的影响  55-58
  3.4 La 替代Ca 对Ca_3Mg_2Ni_(13) 合金相结构和贮氢性能的影响  58-65
    3.4.1 Ca_(3-x)La_xMg_2Ni_(13) (x = 0.75, 1.5, 2.25, 3)合金相结构  59-63
    3.4.2 Ca_(3-x)La_xMg_2Ni_(13) (x = 0.75, 1.5, 2.25, 3)合金吸放氢特性  63-64
    3.4.3 Ca_(3-x)La_xMg_2Ni_(13) (x = 0.75, 1.5, 2.25, 3)合金电化学性能  64-65
  3.5 本章小结  65-67
第四章 (R, Mg)Ni_3型合金相结构和贮氢性能  67-85
  4.1 二元AB_3 型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67-70
  4.2 熔炼(Ca, Mg)Ni_3 合金的相结构和贮氢性能  70-78
    4.2.1 (Ca_(1.0-x)Mg_x)Ni_3 (x = 0.16, 0.33, 0.5, 0.67)合金的相结构  70-75
    4.2.2 (Ca_(1.0-x)Mg_x)Ni_3 (x = 0.16, 0.33, 0.5, 0.67)合金的贮氢性能  75-78
  4.3 激光烧结(La_(0.67)Mg_(0.33))Ni_3 三元合金相结构和贮氢性能  78-84
    4.3.1 激光烧结(La_(0.67)Mg_(0.33))Ni_3 合金相结构  79-82
    4.3.2 激光烧结(La_(0.67)Mg_(0.33))Ni_3 合金电化学性能  82-84
  4.4 本章小结  84-85
第五章 (R, Mg)_7Ni_(23)型合金相结构和贮氢性能  85-97
  5.1 La_5Mg_2Ni_(23) 合金相结构  85-87
  5.2 (Ca, Mg)_7Ni_(23) 合金相结构  87-89
  5.3 La_(5-x)Ca_xMg_2Ni_(23) (x = 1, 2, 3)合金相结构  89-93
  5.4 La_(5-x)Ca_xMg_2Ni_(23) (x = 0, 1, 2, 3)合金电化学性能  93-96
  5.5 本章小结  96-97
第六章 (R, Mg)_2Ni_7型合金相结构和贮氢性能  97-115
  6.1 Ca_3MgNi_(14) 三元化合物结构特征  98-101
  6.2 Mg 含量对(Ca, Mg)_2Ni_7 合金相结构和贮氢性能的影响  101-107
    6.2.1 (Ca_(2-x)Mg_x)Ni_7 (x = 0.25, 0.5, 0.75)合金相结构  101-105
    6.2.2 (Ca_(2-x)Mg_x)Ni_7 (x = 0.25, 0.5, 0.75)合金的贮氢性能  105-107
  6.3 激光烧结(La_(1.4)Mg_(0.6))Ni_7 三元合金相结构和贮氢性能  107-114
    6.3.1 激光烧结(La_(1.4)Mg_(0.6))Ni_7 三元合金相结构  107-112
    6.3.2 激光烧结(La_(1.4)Mg_(0.6))Ni_7 三元合金电化学性能  112-114
  6.4 本章小结  114-115
第七章 (R, Mg)_5Ni_(19)型合金相结构和贮氢性能  115-136
  7.1 退火态La_4MgNi_(19) 合金相结构和贮氢性能  115-119
  7.2 Ca 替代La 对La_4MgNi_(19) 合金相结构的影响  119-122
  7.3 La_4MgNi_(19) 相贮氢性能和多型性转变  122-135
    7.3.1 淬火La_4MgNi_(19) 合金制备与贮氢性能  122-128
    7.3.2 淬火温度对La_4MgNi_(19) 相多型性转变的影响  128-133
    7.3.3 淬火La_4MgNi_(19) 合金贮氢性能  133-135
  7.4 本章小结  135-136
第八章 主要结论  136-139
参考文献  139-150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专利  150-152

相似论文

  1. 功能配位聚合物的脲热合成、结构与表征,O631.3
  2. 南海多室草苔虫和脆灯芯柳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R284
  3. 我国烤烟烟叶果胶、纤维素含量分布特点及对评吸品质的影响,S572
  4. 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S513
  5. 河南和云南烤烟碳氮代谢比较研究,S572
  6. 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分布特点及与品质指标的关系,S572
  7. LSGM电解质薄膜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TM911.4
  8. 烤烟密集烘烤关键工艺条件优化研究,TS44
  9. 不同移栽期的气候生态因素对烤烟品质及成熟烟叶组织结构的影响,S572
  10. 曲靖清香型烤烟风格形成的土壤因素和烟叶品质特点分析,S572
  11. 曲靖烟区气候因素的数量特征及区域划分,S572
  12. 芜菁子化学成分的基础研究,R284
  13. 二羧酸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O621.13
  14. 羽裂莛子藨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R284
  15. 小桃儿七的化学成分研究,R284
  16. 恶臭假单胞杆菌YZ-26中丙氨酸消旋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Q936
  17. 芳基脒超分子和含磷亚胺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O621.2
  18. 多足配体钙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其抑菌活性研究,O641.4
  19. 暗紫贝母药用有效成份提取工艺及化学成份的研究,TQ461
  20. 砷和锑硫属化合物的溶剂热合成与表征,O641.4
  21. 氮杂β-二亚胺和次磷酸类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O627.5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 金属学与热处理 > 合金学与各种性质合金 > 其他特种性质合金 > 储氢合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