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物信息学在大熊猫和血吸虫基因组分析中的应用

作 者: 金科
导 师: 钟扬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生物信息学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大熊猫基因组分析 日本血吸虫基因组分析 生物信息系统
分类号: Q7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大规模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组测序工作在速度变得越来越快的同时,其价格也越来越廉价,已经引领生命科学进入以基因组学为代表的“组学”时代。然而,以基因组为代表的“组学”数据具有数据量大和数据关系复杂等特点,尤其是基因组分析的研究对象从之前对几个基因的普通生物学研究已经转变为对基因组中成千上万个基因的分析工作。为了更快、更全面地分析和研究以基因组为代表的“组学”数据,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新的交叉学科领域已应运而生,它主要是综合使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统计科学和其它相关学科来解决大规模生物学数据处理的一门学科。本文主要目的是在大熊猫基因组和日本血吸虫基因组数据的分析工作中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大熊猫独特饮食习性和日本血吸虫在动物界中的系统发育关系以及特殊生物学性状等复杂生物学问题。首先,在大熊猫基因组分析中,我们针对大熊猫吃竹子不吃肉的问题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我们发现大熊猫多巴胺(dopamine)、降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和肾上腺素(epinephrine)等通路上的关键酶COMT在蛋白三维结构上和小RNA调控上与人类相比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极可能引起大熊猫饮食习性的改变。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饮食习性的改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绝不仅仅是由于其某个味觉基因变成假基因或其肠道微生物的作用所引起的,而可能还与其大脑中关键基因(如COMT)或通路发生功能改变有关。即使我们考虑多巴胺和降肾上腺素等通路的变异,也不一定能完全解释大熊猫吃竹子不吃肉这个及其复杂的问题,但本研究中生物信息学分析角度提供一条崭新的思路。在日本血吸虫基因组的分析中,我们采用分子进化模型和最大似然方法构建了一个包含动物界中17个物种和103,009个氨基酸的基因组系统发育树和一个包含54个物种和6,412个核酸的基因系统发育树。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位于冠轮动物(Lophotrochozoa)中的扁形动物(Platyhelminthes)。我们还研究了日本血吸虫与其宿主人的基因水平转移(HGT)等复杂生物学问题。通过进化基因组和比较基因组的方法,我们尚未发现比较强的证据可以显示出人和日本血吸虫之间存在基因水平转移的现象。当然,这极有可能是由于我们迄今只分析了日本血吸虫中的6,000多个基因,还有将近8,000个基因没有分析的缘故。此外,本研究还建立了相关生物信息系统(PBmice和Apanda等),这些系统的建立一方面为我们的实际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另一方面促进了生物信息学自身的发展。总之,我们认为,大熊猫基因组和日本血吸虫基因组以至于有关其它生物基因组的更多的生物问题,可以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来加以深入研究,并最终给予合理的解释。

全文目录


摘要  3-5
第一章 引言  5-32
  1.1 生物信息学  5-8
  1.2 本研究涉及的生物信息学常用软件  8-27
  1.3 大熊猫独特性状及其基因组  27-29
  1.4 日本血吸虫病及其基因组  29-30
  1.5 本研究目的  30-32
第二章 大熊猫基因组分析及其独特饮食性状分析  32-88
  2.1. 研究的意义和基础  32-38
  2.2. 系统发育分析  38-39
  2.3. 适应性选择分析  39
  2.4. 插入序列分析  39-43
  2.5. 蛋白结构分析和非编码区分析  43-46
    2.5.1. 蛋白三维结构分析  44-45
    2.5.2. 非编码区分析  45-46
  2.6. 六个关键基因的分析  46-85
  2.7. 讨论与小结  85-88
第三章 日本血吸虫系统发育分析  88-98
  3.1. 研究的意义与基础  88
  3.2. 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  88-92
    3.2.1. 数据  89-90
    3.2.2. 结果  90-91
    3.2.3. 讨论  91-92
  3.3. 基因系统发育树  92-96
    3.3.1. 数据  92-95
    3.3.2. 结果  95-96
    3.3.3. 讨论  96
  3.4. 小结  96-98
第四章 相关生物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8-127
  4.1. PBmice  98-117
  4.2. MP-PBmice  117-122
  4.3. Apanda  122-127
第五章 讨论与展望  127-129
参考文献  129-14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  142-143
致谢  143-144
附录  144-155

相似论文

  1. BioLab面向生物计算服务的网格系统,TP399-C8
  2. 南极冰藻GPx、GST和SAHH基因的克隆、定量分析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Q943.2
  3. 高温蛋白酶Pgsey及解旋酶Htc16特征的初步研究,Q814
  4. 红曲霉洛伐他汀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克隆与分析,TQ927
  5. 八种昆虫转录组数据中OBP、CSP和RyR基因预测及序列分析,S433
  6. 小麦基因电子表达分析平台的构建及相对于水稻的小麦特异基因的鉴定,S512.1
  7. 两个玉米转录因子ZmC4HC3和ZmNAC的克隆与表达分析,S513
  8. 水稻Rho家族OsRacD及其5种潜在互作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S511
  9. 斯氏按蚊感染约氏疟原虫后24小时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分析,R531.3
  10. 家蚕HSP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S881.2
  11. 电离辐射诱发microRNA表达改变及其对辐射损伤调控机制,R144
  12. 上海近郊某地区犬Torque Teno virus感染率调查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S858.292
  13. 蛋白质-DNA结构模型比较及其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中的应用,Q51
  14. 生物途径数字化策略及其在共生固氮网络数据库中的实现,Q811.4
  15. 面向DAG数据依赖型应用系统研究与实现,TP311.1
  16. 桉树木质素合成途径两个关键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S792.39
  17. 新疆梨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及自交不亲和基因克隆,S661.2
  18. CIMMYT玉米种质Ent17大斑病抗性基因解析及Ht1生物信息学分析,S435.11
  19. 人类miRNA调控因子及靶基因的基因本体分析,R346
  20. pAdtrack-cmv-rHSG重组穿梭质粒载体的构建、序列分析及rHSG生物信息分析,R346
  21. DNA序列的最大频繁模式挖掘,TP311.13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分子生物学 > 分子遗传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