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式分权、政府竞争与经济绩效

作 者: 王守坤
导 师: 王忠民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西方经济学
关键词: 中国式分权 财政联邦主义 地方政府竞争 宏观经济绩效 公共服务均等化
分类号: F12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194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文摘要:对于正处于经济转型与体制转轨双重过程中的中国来讲,由各级政府充当经济与社会发展变化的初始发动机,几乎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思维传统。因为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已30余年,由中国各级政府驱动改革进程仍然是绝大多数改革领域的主流推动力。这种政府作用全面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本地企业发展、吸引外来投资,甚至在改革早期阶段直接参与企业投资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可以说,中国地方政府的那种寻求一切可能的来源进行投资、采取各种手段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的热情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不多见的。对于政府行为研究而言,除了法治建设、宪政改革、权力制衡等方面之外,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一直是政治与经济等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财政分权理论。依托现有的分权理论与经验研究文献,本文立足于对中国式分权性质的判断,从政府竞争视角来阐释中国式分权与宏观经济绩效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在认清中国地方政府间竞争关系的表现形式以及中国分权式改革得失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一个能够将中国式分权收益与成本进行统一分析的逻辑自洽的经济学模型,以努力寻找能够使地方公共服务走向均等化的力量,从而使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均衡能够避免出现"race to bottom"式的囚徒困境状态。本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对于深刻理解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历史以及辨别未来财政体制变革的基本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达到研究目标,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始终秉承了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统一、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研究范式,其中,在参数估计方法选择方面,根据研究内容的具体需要使用到了广义矩估计法(GMM)、工具变量法(2SLS)等。除了以上参数估计方法之外,本文还采用了一些其他数理方法,如数值模拟、核密度估计、基尼系数以及泰尔指数指标测算等。本文所得出的关键结论有:(1)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分权性质更接近于分权一端,即归属于财政联邦主义理论框架。在这种框架中,地方政府的行为特征是倾向于通过经济增长竞争来尽量增加预算外收入以提升与中央政府讨价还价的力量,并实施地方保护政策追求地方财政利益最大化。同时,为了尽量较少地受到中央财政体制的限制,在财政收支安排上地方政府会倾向于减少财政收支差额比例。(2)中国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地方政府之间都存在显著的财政策略性行为。对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效应而言,其策略性反应函数向右上方倾斜。具体来讲,除了在全国层面上呈现出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之外,中国东中西部省份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性质的财政策略性反应,呈现出跨区差异与俱乐部效应。进一步,中国省级政府间的财政策略性行为显著表现为争夺流动性税基的税收竞争,而没有发现存在“自上而下的标尺竞争”的证据。(3)通过构建一个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资源配置的基准模型,本文刻画了地方政府依据代表性消费者效用函数对非生产性资本投入与生产性资本投入进行均衡配置的基本情形。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设定生产函数与效用函数的经典形式,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出,随着生产函数曲率的下降以及地方政府公共偏好异质性的增强,伴随分权所产生的社会效用损失越来越大,即分权及其所带来的政府竞争行为负面成本也就越来越明显。依据中国改革开放以后30余年的发展现实,本文对数值模拟的结论进行了中国化解读,强调了中国式分权相伴随的社会成本,即城乡以及区域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地区间的市场分割与结构趋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出现扭曲等三个方面成本对社会福利的损害。(4)在1985-1994年与1997-2006年两个时段中,中国各省份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公共教育服务等三种社会公共服务提供水平虽然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提升,但是省份间的差异却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大了。这种情形出现的原因仍然根植于独特的中国式分权体制。在认识到中央转移支付没有能够承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能的前提下,本文指出由于中央政府与中国式分权体制下利益相对独立化的地方政府之间天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善与巨大的监督成本问题,中央政府在通过政治晋升机制对地方政府加以约束之外,也同样可能有着通过塑造并维持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缺口来对其施加约束的政治考虑。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分税制改革没有涉及地方财政支出安排的内在逻辑。从政策内涵层面讲,如果说我国改革开放的前30年中央政府已经实现了对地方政府的“做对激励”,从而充分实现了中国式分权的收益,那么,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二个30年以及更远的未来,如何缓解并最终消除伴随着分权而逐渐暴露的社会成本,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在“做对激励”之后,现阶段中央政府在进一步“做对激励”的前提下,应该更加重视“做对协调”与“做对考核”。对于“做对协调”而言,主要是指中央政府应该逐步打破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各省份既得利益,真正发挥中央政府对经济发展全局的调控与平衡职能;而对于“做对考核”而言,逐步改变对地方政府的基于GDP增长率的一元化考核机制是关键的变革环节。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2
第一章 绪论  12-34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17
  1.2 文献述评:角度与逻辑  17-23
    1.2.1 从财政分权到政府行为  17-19
    1.2.2 从财政分权到经济绩效  19-21
    1.2.3 从政府行为到经济绩效  21-23
  1.3 研究方法与关键概念界定  23-27
    1.3.1 研究方法  23-24
    1.3.2 关键概念界定  24-27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27-30
  1.5 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30-34
    1.5.1 论文创新  30-32
    1.5.2 不足之处  32-34
第二章 中国转轨过程中财政分权的特征事实:历程与评价  34-48
  2.1 引言  34-35
  2.2 中国实施财政分权改革的初始动因  35-37
  2.3 财政分权改革的第一阶段:财政承包制  37-42
    2.3.1 财政承包体制的演变脉络  37-39
    2.3.2 财政承包制与中央财政能力的削弱  39-42
  2.4 财政分权改革的第二阶段:分税制改革  42-45
    2.4.1 分税制改革的背景与内容  42-43
    2.4.2 分税制下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地位演变  43-45
  2.5 对中国转型期间财政分权制度变迁历程的总体评价  45-47
  2.6 本章小结  47-48
第三章 财政联邦还是委托代理:关于中国式分权性质的经验判断  48-66
  3.1 引言  48-51
  3.2 中国式分权性质的判断:一个可检验的命题  51-54
  3.3 分权性质判断命题的计量检验  54-61
    3.3.1 计量模型设定  54-59
    3.3.2 参数估计方法  59-60
    3.3.3 本章数据使用说明  60-61
  3.4 动态估计过程与结果解析  61-64
  3.5 本章小结  64-66
第四章 中国政府间财政竞争效应的识别与解析  66-84
  4.1 引言  66-67
  4.2 政府间策略性行为分析的两种分析理论:税收竞争与标尺竞争  67-69
  4.3 策略性反应方程的设定与数据说明  69-74
  4.4 中国省级政府间财政策略性行为识别  74-78
  4.5 中国省级政府间财政策略性行为表现形式的识别  78-82
    4.5.1 识别税收竞争效应的可检验命题  78-79
    4.5.2 识别标尺竞争效应的可检验命题  79-80
    4.5.3 识别财政策略性行为表现形式的计量方程与回归结果解析  80-82
  4.6 本章小结  82-84
第五章 中国式分权与宏观经济绩效  84-104
  5.1 引言  84-86
  5.2 中国式分权体制与宏观经济绩效  86-93
    5.2.1 中国式分权体制对宏观经济绩效的作用链条  86-90
    5.2.2 中国式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投资过热"的进一步刻画  90-93
  5.3 中国式分权与宏观经济绩效的计量检验:变量选择与数据特征  93-98
    5.3.1 宏观经济绩效变量  93-97
    5.3.2 财政分权指标选择  97-98
  5.4 中国式分权与宏观经济绩效的计量检验:模型与结果  98-102
    5.4.1 相关经济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98-100
    5.4.2 计量模型设定与参数估计方法  100-101
    5.4.3 参数回归结果解析  101-102
  5.5 本章小结  102-104
第六章 中国式分权的收益与成本:一个逻辑自洽的经济学模型  104-124
  6.1 引言  104-106
  6.2 中国式分权的收益与成本:现实观察  106-110
  6.3 分权体制下经济资源配置的基准模型  110-114
  6.4 分权福利效应的数值模拟验证  114-117
    6.4.1 函数形式设定  114-115
    6.4.2 数值模拟结果  115-117
  6.5 模型结论的中国化解读  117-121
    6.5.1 关于中国生产函数曲率的讨论  117-119
    6.5.2 关于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偏好的讨论  119-121
  6.6 本章小结  121-124
第七章 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  124-144
  7.1 引言  124-125
  7.2 中国各省份公共服务水平的动态分布演进  125-130
  7.3 中央转移支付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计量检验  130-135
    7.3.1 回归模型设定  130-133
    7.3.2 参数估计结果  133-135
  7.4 中央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  135-141
    7.4.1 中央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样本观察  135-138
    7.4.2 中央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计量验证  138-141
  7.5 本章小结  141-144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内涵  144-150
  8.1 主要结论  144-147
  8.2 政策内涵  147-150
参考文献  150-16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66-168
致谢  168-170
作者简介  170-171

相似论文

  1.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研究,D630
  2.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机制研究,D630
  3. 法学视角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922.1
  4. 东北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F812.7
  5. 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研究,F123
  6. 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研究,F812.45
  7.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F812.45
  8. 基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条件下的政府转移支付制度研究,F812.45
  9. 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的政府投资作用及问题研究,F123
  10. 主体功能区划分下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研究,D630
  11.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探讨,F812.0
  12.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F812.45
  13. 基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府间事权与财权关系研究,F812.2
  14. 控制权的政治收益及地方政府干预行为研究,F271
  15. 湖北省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的策略研究,F127
  16.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F123
  17. 地方政府竞争下的内生并购模型,F224
  18.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空间差异格局与质量特征分析,K901
  19. 财政权、分税制与我国央地财政关系,D922.2
  20. 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F812
  21.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630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国民经济计划及其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