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酒精对背侧纹状体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作 者: 谢桂琴
导 师: 袁孝如
学 校: 南京医科大学
专 业: 药理学
关键词: 酒精 背侧纹状体 突触可塑性 长时程增强(LTP) ERK JNK NMDA受体
分类号: R749.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药物滥用是现今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危及社会安定的重要医学和社会学问题,成瘾物质的奖赏和增强作用使患者不顾风险地吸食,尤其是欣快和解忧的快感在中枢留下清晰记忆导致患者复吸。复吸通常发生在当成瘾者重新遇到和他以前服药时相关的人、事、地点等暗示信号的时候,这提示成瘾过程中可能出现了由药物诱导的行为和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病态稳定形式,这种突触可塑性可视为学习记忆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药物作用下,神经元和神经网络发生可塑性变化从而产生特定的习得性行为,并形成记忆痕迹,储存在脑的奖赏和记忆系统里。因此,成瘾也被认为是一种病态的学习和记忆过程,以失控的主动寻药和强迫性用药为特征的脑和行为方式的紊乱。酒精是迄今使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泛的成瘾药物,但其中枢作用机制仍留有许多未知有待阐释。中枢神经系统对成瘾物质大多产生两种反应:神经适应性反应和突触可塑性变化。然而,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中枢对成瘾物质神经适应性反应方面,而较少关注突触可塑性变化以及联合型学习机制。长时程增强(long term potatiation,LTP)被公认为突触传递易化重要的电生理指标,作为持久形式的突触可塑性反映突触水平上信息储存过程,是记忆巩固过程中神经元生理活动的客观指标之一。虽然成瘾时神经元突触长时改变与学习记忆系统的LTP很相似,但前者诱导的LTP是病理性的。围绕在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丘脑间,并与多种神经结构形成复杂神经网络的纹状体近年来被认为是药物滥用的主要靶区,有研究认为,从中脑VTA向背侧纹状体投射的多巴胺系统涉及到学习记忆形成和行为习惯的执行。因此,对背侧纹状体的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认为它也是成瘾习惯形成的中心脑区:以其中储藏的多巴胺作为信号固化模式可导致患者向强迫性、习惯性行为模式转化,完成从偶而用药向强迫性服药行为转化。近年被分析出来的一个信号级联MAPK级联(MAPKkk、MAPKk、MAPK)广泛分布于细胞浆内,具有丝氨酸和苏氨酸双重磷酸化能力,由不同的细胞外刺激介导细胞表面至细胞核激活,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传递者,现有较多的研究只是注意到它与细胞生长、分化、增殖和肿瘤形成有关,在海马上的研究发现MAPK能参与调控神经元多种活动包括学习记忆。但MAPK信号级联是否在药物成瘾的长时程记忆中起重要作用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阐释酒精如何影响背侧纹状体的突触可塑性:首先观察背侧纹状体突触可塑性的表现及其与膜受体的关系;其次研究酒精是否对其产生影响以及与酒精剂量的关系;最后阐明酒精影响背侧纹状体突触可塑性的细胞内机制是否涉及MAPK信号通路。第一部分背侧纹状体长时程增强(LTP)的诱导及其与NMDA受体的关系目的:研究强直刺激(HFS)在背侧纹状体所诱导的突触可塑性表现及其与膜NMDA受体的相关性。方法:SD大鼠制备脑片47张(大鼠15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正常ACSF灌流)脑片25张;无Mg2+组(去Mg2+ACSF灌流)脑片8张;MK801组(MK801 20μM处理脑片)脑片9张;AP5组(AP5 50μM处理脑片)脑片5张。脑片均施加HFS,参数为:4串,串长1s,频率100Hz,每串间隔20s,刺激波宽0.1ms,刺激强度为最大刺激强度的1.2-1.4倍,约为180-250μA,观察各组可塑性表现。结果:各组脑片HFS之后第60 min的记录到的PS幅值增加,在对照组为刺激前的145±14 %,25张脑片中15张表现为LTP,10张无改变;在无Mg2+组为刺激前的126±5 %,8张脑片中6张表现为LTP,2张无改变;在MK801组为刺激前的104±5%,均未表现出LTP;在AP5组幅值为刺激前的105±4%,未表现出LTP。结论:HFS可在背侧纹状体稳定地诱导出LTP,这种LTP经由膜受体NMDA受体介导。第二部分不同浓度酒精对背侧纹状体PS和LTP的影响目的:观察酒精对背侧纹状体PS以及LTP的影响及其与酒精浓度的关系。方法:SD大鼠制备脑片77张(大鼠36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正常ACSF灌流脑片)脑片25张;22 mM组(以22 mM酒精灌流脑片)5张予测试刺激,6张予强直刺激;44 mM组(以44 mM酒精灌流脑片)5张予测试刺激,7张予强直刺激;66 mM组(以66 mM酒精灌流脑片)7张予测试刺激,8张予强直刺激;88 mM组(以88 mM酒精灌流脑片)9张予测试刺激,5张予强直刺激。HFS的参数同实验一,观察各组PS以及LTP的变化。结果:脑片用不同浓度酒精灌流和洗脱处理,施以测试刺激,第60 min的PS幅值在22、44、66、88 mM组分别为灌流前的100.2±1.3%、97.6±3.2%、95.4±3.0%、91.2±6.3% ;脑片以不同浓度酒精灌流处理15 min,施以HFS之后第60 min的PS幅值在22、44、66、88 mM组分别增加为刺激前的124±10%、113±13%、98±5%、94±7%。结论:酒精在背侧纹状体对HFS所致LTP的抑制呈剂量相关性,酒精本身对PS的影响与这种抑制无关,但可能影响了LTP的大小。第三部分酒精抑制背侧纹状体LTP与MAPK信号通路关系的研究目的:研究酒精对背侧纹状体LTP的抑制与细胞内MAPK(ERKJN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SD大鼠制备脑片162张(大鼠72只),随机分9组:对照组(正常ACSF灌流脑片)脑片46张;DMSO溶剂对照组脑片14张;U0126灌流组脑片18张;22 mM酒精灌流组脑片8张;44 mM酒精灌流组脑片8张;66 mM酒精灌流组脑片40张;88 mM酒精灌流组脑片8张;MK801灌流组脑片12张;SP600125灌流组脑片8张,采用电生理技术记录并在电生理实验后收集脑片以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蛋白含量,HFS的参数同实验一。结果:给予强直刺激后的第10分钟,与刺激前相比,对照组脑片ERK磷酸化明显增强,并在第60分钟恢复为正常水平;而用ERK抑制剂U0126处理脑片,在抑制ERK活性同时也阻止了强直刺激后LTP的诱导。如果不施加强直刺激,不同浓度酒精灌流脑片并不会引起ERK基础磷酸化水平的改变;而在强直刺激后10 min,22、44 mM的酒精处理组ERK磷酸化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区别;66、88 mM的酒精灌流可以抑制强直刺激所致之ERK磷酸化;并且在强直刺激后的第60 min,66 mM酒精处理组ERK磷酸化恢复为正常水平。以MK801处理脑片可以抑制强直刺激后第10min的ERK磷酸化,这种效果在第60 min消失,ERK磷酸化恢复为正常水平。另一方面,在背内侧纹状体,以JNK抑制剂SP600125灌流脑片30 min(30 min pre-HFS),并不影响LTP的诱导。在不同条件下检测JNK活性,发现对照组pJNK(46kD)和pJNK(54kD)的水平在强直刺激前、强直刺激后的10 min、20 min、60 min都无明显改变;在66 mM酒精处理的脑片中,强直刺激前后其JNK活性与对照组相比也无明显区别。结论:MAPK信号通路家族中ERK激酶参与了经NMDA受体介导之酒精对纹状体HFS-LTP诱导的剂量相关性抑制效应,而JNK激酶则与此无明显相关性。综上所述,本文工作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本研究发现,与习惯形成密切相关的背侧纹状体,是酒精作用的中枢靶区之一;HFS可在纹状体稳定地诱导LTP,这一LTP是经膜NMDA受体介导的。2、观察了不同浓度的酒精(22--88 mM)呈剂量依赖性抑制LTP的诱导,其中66 mM抑制效果最强和稳定。3、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了LTP诱导和维持的不同时期表达的变化,以及酒精对其的影响,发现酒精是通过降低HFS所致MAPK/ERK活性增强进而抑制LTP的诱导,而与MAPK/JNK活性无关。

全文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6-7
中文摘要  7-11
英文摘要  11-15
前言  15-22
第一部分 背侧纹状体LTP 诱导及其与NMDA 受体的关系研究  22-35
  引言  22-23
  材料与方法  23-25
  结果  25-31
  讨论  31-34
  结论  34-35
第二部分 不同浓度酒精对背侧纹状体PS 和LTP 的影响  35-51
  引言  35-37
  材料与方法  37-39
  结果  39-47
  讨论  47-50
  结论  50-51
第三部分 酒精抑制背侧纹状体LTP 与MAPK 信号通路关系的研究  51-84
  引言  51-53
  材料与方法  53-61
  结果  61-72
  讨论  72-81
  结论  81-82
  结语  82-84
参考文献  84-99
附录  99-110
  在读期间发表的与本论文相关的文章  99-100
  综述  100-110
    参考文献  105-110
  致谢  110

相似论文

  1. 海红果醋加工技术的研究,TS264.22
  2. 甘草酸二铵脂质配位体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R575.5
  3. 青春期至成年早期双酚A暴露对小鼠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R965
  4. 非接触式拉曼光谱法血液酒精检测技术的理论分析,U492.8
  5. 苦瓜总黄酮的提取及副产品发酵生产酒精的研究,TQ914.1
  6. 基于注意网络测试任务的酒精摄入对注意功能的影响,B841
  7. ERK1/2和JNK信号通路对大鼠再生肝8种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调控作用研究,Q418
  8. 大豆皂苷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R285.5
  9. 大鼠肝再生与肝硬化发生的基因转录谱相关性及其意义研究,R575.2
  10. 大鼠肝再生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基因转录谱相关性及其意义研究,R575.5
  11.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基础与临床研究,R575.5
  12. 早发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587.1
  13.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病理变化与细胞凋亡相关因子AKT、JNK的表达研究,R743.34
  14. 大鼠肝再生与肝肿瘤发生的基因转录谱相关性及其意义研究,R735.7
  15. 大鼠肝再生与急性肝衰竭发生的基因转录谱相关性及其意义研究,Q418
  16. 超声新技术评价亚临床期酒精性心肌损害左心室功能的价值,R540.45
  17. NF-κB抑制剂PDTC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iASPP蛋白表达和JNK的影响,R734.2
  18. 丘脑NMDA受体在麻醉鼠大脑网络处理感觉信息中的作用,R965
  19. 兴建综合性规模化饲料加工厂年产17万吨综合性饲料厂设计与建设,S816
  20. 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注射在兔肝脏中的应用研究,R817.5
  21. 富勒醇对海马突触可塑性影响的离体研究,R74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精神病学 > 中毒性精神障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