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刑事诉讼中的重复追诉问题研究

作 者: 黄淳
导 师: 龙宗智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重复追诉 双重危险 一事不再理 重叠式追诉 连续式追诉 追诉开始 追诉终结 同一性
分类号: D925.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6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刑事诉讼中,“一事不再理”原则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贯穿整个刑事追诉、审判过程的基本原则。而在刑事诉讼中违反这一基本原则之最典型行为就是“重复追诉”。重复追诉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其使被告人沦为诉讼的客体,使其长期受具有贬抑效果的诉讼程序的折磨,使无辜的被告人很容易就被定罪,严重侵害被告人的正当程序权利;同时,重复追诉导致诉讼资源的极大浪费,导致司法权威受到严重损害,也为侦查、起诉、审判人员办案效率的低下创造了条件。总之,重复追诉严重侵蚀着法的平等、公正、自由、秩序等根本价值。因此,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日益向全面尊重和体现法的多元价值,建立以当事人主义对抗制为主、职权主义为辅的刑事诉讼构造,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公正与效率并重的方向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下,研究重复追诉现象及禁止重复追诉制度的建构和适用,具有重大的意义,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对该问题还未曾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为此,笔者选择了此一颇富开拓且具挑战性的课题作为自己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试图在“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基础上,建构体系较为完整并独具特色的、融保障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于一体的禁止重复追诉制度。全文共分八章。从探讨重复追诉的概念切入,较为详尽地分析了重复追诉的分类及其与相关概念之关系,阐述了禁止重复追诉规则及其例外的正当化理由,然后,着重分析了重复追诉之构成、形态、在诉讼程序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对不同形态重复追诉的规制,并对两大法系禁止重复追诉规则之例外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就在我国建构禁止重复追诉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第一章,笔者通过对大陆法系“一事不再理”原则与英美法系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的比较,认为后者对重复追诉的制约存在局限性,即不能对“一案二诉”的情形及时施加制约。因而,笔者认为,就“重复追诉”的概念界定而言,应基于广义的“一事不再理”原则,而非英美禁止双重危险原则而加以界定。据此得出的“重复追诉”概念为:刑事诉讼中的重复追诉,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控方针对同一被告的同一犯罪行为,于提起第一次追诉后,又于该追诉终结前或终结后再次提起追诉,导致对同一案件存在并行叠加或前后复接的两次追诉、审判过程的诉讼行为。其中,于第一次追诉终结前再次提起追诉的,为重叠式重复追诉;于第一次追诉终结后再次提起追诉的,为连续式重复追诉。另一方面,笔者也认为,作为禁止双重危险原则所体现的注重程序保障的理念应为大陆法系所借鉴,因而,在重复追诉概念中有关追诉终结的规定中引入了程序性制裁和预防性程序保障措施导致终结的制度设置。在第二章中,笔者对禁止重复追诉规则及其例外的正当化理由进行了分析阐述。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证,一是价值分析,一是通过对两大法系相关原则、制度发展演变的考察,领会禁止重复追诉制度通过历史所内在积淀的理性力量。通过价值分析,我们认识到这一制度对于维护和体现法的经济、秩序、自由、平等和正义价值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历史考察,我们认识到这一制度起源于自古希腊、罗马时期以来就成为两大法系共同理念的“一事不再理”原则,因此,尽管两大法系在随后的历史发展中分别发展出不同的原则、制度体系,但其本源有共通之处,从而为我们借鉴英美法系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撑。在第三章,笔者从重复追诉的构成形态入手,分别对重叠式和连续式重复追诉的构成条件,以及追诉的性质对重复追诉构成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就追诉的性质与重复追诉构成的关系而言,笔者认为:私人当事人之间进行的民事诉讼,不能被视为具有刑事性质,即便其所确定的民事责任具有一定的惩罚性亦然,因此,针对同一行为分别存在一次刑事追诉和民事诉讼,并不构成重复追诉;对于行政责任追究构成变相的刑事性质追诉的问题,主要应依靠理顺实体刑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加以解决。为了重点针对重复追诉构成条件中的核心要素——同一性判断标准问题,以及追诉的开始、终结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笔者辟出第四、五章分别进行了论述。在第四章中,笔者分别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地区的同一性判断标准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将两大法系同一性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英美法系并非仅以法条比较来判定同一,其与大陆法系一样,也必须以基本事实同一作为判断同一的基础;英美法系的同一性之所以范围较之大陆法系的为狭窄,一方面系更加注重被告方防御权利的行使之故,而具有决定性的另一方面则系肇因于陪审团制度的实行,否则,我们就难以解释为何英美法系国家并未像日本刑诉法那样,在采用“诉因对象说”的同时,保留“公诉事实同一性”这一宽的同一性范围,从而既保障了被告人的防御权利,又在较宽的范围内顾及到保障被告人的妨诉利益。笔者认为,由于英美法系实行陪审团制度,如果允许控方在宽范围内变更诉因,则将导致集中、不间断审判原则受到破坏,尤其在陪审团审理案件时,更难以进行间断审理;英美法系同一性标准较之大陆法系标准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和可预测性,但形式化特征更明显,而大陆法系的标准则更加实质化。在第五章中,笔者首先对两大法系涉及到本文所界定的追诉开始与终结的相关理论,尤其是英美法系的危险附着理论进行了介绍,澄清了国内学者对英美法系危险附着理论的一些误解,然后,提出了对追诉的开始与终结的一系列构想,认为第一次追诉的开始应以起诉为标志,而二次追诉则以具备追诉功能、导致追诉程序重叠或前后复接的控审双方的诉讼行为为标志。并将追诉的开始与英美法系一重危险的起始点作了区分,明确了危险起点的意义。对于追诉的终结问题,笔者借鉴英美法系双重危险理论注重程序保障的优点,引入程序性制裁理论和预防性程序保障理念,界定了实体判决前追诉终结的特定时点,但又基于“一事不再理”的理念,对这类终结点的设定作出了限制,即仅在如果程序继续进行而不终结的情形下,被告人很有可能获得无罪判决时,方可由于控方的违反程序、严重侵害被告人程序权利的行为而导致追诉于实体判决作出之前终结。在第六章中,笔者探讨了诉讼程序中可能产生重复追诉的环节及重复追诉的表现形式,以及对重复追诉如何进行规制的问题。首先,笔者以第五章关于追诉终结的制度设置为基础,分别对连续追诉和重叠追诉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产生环节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在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构成连续追诉的情形包括:针对同一案件,当实体判决、针对实体刑罚权因刑罚被废止、大赦、特赦、追诉时效已经完成或已有确定判决等原因而消灭等情形所作出的“实体性形式裁判”确定后的再次起诉;一审中公诉机关因证据不足撤诉后的重新起诉;二审以定罪事实不清、定罪证据不足为根据的发回重审。构成重叠追诉的情形包括:对同一案件在第一次追诉终结前另行提起的分割追诉、重合追诉;公诉与自诉并存产生的重叠追诉:二审法院变更原审判决认定罪名等。其次,笔者针对一些学者关于诉讼程序中重复追诉存在环节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主张:审查起诉阶段不存在重复追诉;一审中法院变更起诉罪名不构成重复追诉;二审程序中,控方对无罪判决的抗诉不构成重复追诉;二审法院对案件的“全面审查”不足以被认定为重复追诉。在此基础上,笔者针对重叠式与连续式两类形态的重复追诉,分别探讨分析了适用禁止重复追诉规则对其进行规制的方法。在第七章中,笔者对两大法系有关禁止重复追诉规则之例外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主张借鉴德国法分别设置有利再审和不利再审的两种情况例外的制度,并借鉴英国《2003年刑事审判法》的改革,将“新事实、新证据”例外引入不利再审的例外条件中,但加以严格限制。同时,笔者认为,英美关于控方上诉仅能作为例外情况的制度设置,不适宜大陆法系国家借鉴,否则会破坏科层式的司法权力结构体系,削弱对初审法院审判权行使的权力制约,也与大陆法系国家的审级制度及其功能设置存在冲突。第八章探讨了禁止重复追诉规则在我国的建构和适用。首先,论证了该规则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我国传统上实行“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司法原则是导致司法实践中重复追诉现象屡有发生的观念根源,认为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建立禁止重复追诉规则已是大势所趋,进一步从我国传统文化观念中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与该规则所体现价值的内在相容性、观念进步及科技进步等几个方面,论证了该规则在我国建立的可行性。在有关该规则的模式及具体建构方面,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设想和建议,包括:应采用以广义的“一事不再理”为基础、借鉴英美法系程序性制裁及预防性程序保障理念而建构的禁止重复追诉制度模式。对追诉的开始和终结的设定笔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关于同一性标准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较为理想的同一性判定标准应该既能保障被告人的防御利益,又能在较宽的范围内保障被告人的妨诉利益得以实现,因此,同一性的范围应该较宽,同时,审判对象应由控方起诉决定,在诉讼中如需变更,也只能由控方在同一性范围内加以变更,而法院不可自行变更审判对象,不可超越控方决定的审判对象范围作出判决,这就意味着传统的审判不可分原则应予以废除,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应向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转变;其次,起诉不可分原则仍应坚持,以避免控方对同一案件任意进行分割追诉。这一点在审判不可分被废除,法院只能针对控方起诉范围进行审理、判决的情况下尤为重要;其三,笔者主张设置较宽的同一性范围,以保障被告方的妨诉利益;反映职权主义特点的审判不可分原则应予以废除,以避免控方分割追诉,而起诉不可分原则应作为控方的义务和责任予以坚持,前提是具有“同时起诉可能性”。对不具备这一可能性的情形,如符合禁止重复追诉之例外,则按例外处理,允许再次追诉、审判。笔者还主张建立一个将犯罪目的的实现性、行为方式的组合性、行为发展的进程性和行为样态的类似性四因素结合,以基本事实同一为主、以法律评价同一判断为辅的综合评价同一性判定标准。对于再审制度的改革,笔者也提出了一些设想。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9
Abstract  9-21
引言  21-25
第一章 重复追诉的界定  25-58
  第一节 刑事追诉的概念  25-30
    一、刑事追诉概念的内涵  25-28
    二、刑事追诉概念的外延  28-30
  第二节 重复追诉的含义及概念之界定  30-43
    一、重复追诉的含义  31-33
    二、关于重复追诉概念之理念基础及界定方案  33-37
    三、方案设定的理由  37-42
    四、重复追诉的概念  42-43
  第三节 重复追诉的分类  43-46
    一、恶意与非恶意的重复追诉  43
    二、重叠式与连续式重复追诉  43-44
    三、实体判决确定前与实体判决确定后之重复追诉  44
    四、分割追诉与重合追诉  44-46
    五、其他种类的重复追诉  46
  第四节 重复追诉与相关概念之关系  46-58
    一、重复追诉与公诉权滥用之关系  46-48
    二、重复追诉与双重危险之关系  48-57
    三、重复追诉与违反既判力规则的再次追诉之关系  57-58
第二章 禁止重复追诉制度的正当化根据  58-98
  第一节 禁止重复追诉制度的历史演变  59-82
    一、观念的起源及"一事不再理"原则在古罗马法中的确立  59-63
    二、英美法系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的确立及发展  63-73
    三、"一事不再理"在大陆法系的发展演变  73-76
    四、禁止重复追诉制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76-82
  第二节 禁止重复追诉制度的价值分析  82-98
    一、诉讼经济价值——刑事诉讼的效益  82-86
    二、法的安定性价值——秩序  86-90
    三、人权保障与抑制控方权力滥用的价值——自由  90-93
    四、正义价值  93-94
    五、例外的价值分析及原则与例外的价值平衡  94-98
第三章 重复追诉的构成  98-111
  第一节 重叠式重复追诉之构成条件  98-101
    一、第一次追诉已经开始尚未终结  98-99
    二、第二次追诉被启动  99
    三、前后两次追诉具有同一性  99
    四、两次追诉导致同一案件诉讼系属的并存  99-101
  第二节 连续追诉之构成条件  101-102
    一、第一次追诉已经终结或因重叠式重复追诉所引起的二并行诉讼程序中其中一个诉讼程序已经终结  101
    二、前(后)诉诉讼系属是因实体性裁判、某些程序性制裁裁判或预防性程序保障裁判的确定而终结  101-102
    三、第二次追诉已经开始或者并行追诉中的一诉讼程序继续进行  102
    四、前后两次追诉系对同一被告人之同一案件的刑事追诉  102
  第三节 诉的性质对重复追诉构成的影响  102-111
    一、民事诉讼与刑事追诉程序竞合不致引发重复追诉问题  104-105
    二、行政责任追究与刑事追诉程序竞合引发的重复追诉问题及对策  105-111
第四章 "重复"的判定标准——同一性问题  111-151
  第一节 英美法系同一罪标准及其演变  111-118
    一、英国同一罪标准的形成和演变  111-115
    二、美国同一罪标准的发展和演变  115-118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地区)的同一性判定标准  118-131
    一、德国的有关学说及判例  119-124
    二、日本的有关学说及实务界的观点  124-129
    三、台湾地区的有关学说  129-131
  第三节 对英美法系同一罪标准的分析及评价  131-139
    一、英美法系同一罪标准之合理性因素  131-135
    二、美国Blockburger标准的缺陷  135-138
    三、英美现行同一罪标准之比较  138-139
  第四节 两大法系同一性标准的比较分析  139-151
    一、两大法系同一性标准之共同特点  139-142
    二、两大法系同一性标准之不同点  142-151
第五章 追诉的开始和终结  151-173
  第一节 英美法的危险附着理论  152-168
    一、"危险"及"危险附着"的含义  152-156
    二、危险附着的判定标准  156-163
    三、美国与其他普通法系国家危险附着标准之比较及评价  163-165
    四、对英美法系危险终结理论的反思与批判  165-168
  第二节 两大法系追诉开始与终结制度及其比较  168-173
    一、英美法系追诉的开始与终结  168
    二、大陆法系追诉的开始和终结  168-169
    三、两大法系追诉终结制度之比较及结论  169-173
第六章 重复追诉在诉讼程序运行中的表现形式及其规制  173-197
  第一节 重复追诉在程序中的表现形式  173-188
    一、刑事诉讼程序中连续追诉的表现形式  173-180
    二、刑事诉讼程序中重叠追诉的表现形式  180-183
    三、对学术界有关重复追诉产生环节的一些观点之质疑  183-188
  第二节 对重叠式重复追诉的规制  188-195
    一、对于管辖竞合所致重叠式重复追诉的规制  189-191
    二、对于向同一法院重复起诉所构成重叠式重复追诉的规制  191-192
    三、因重叠式重复追诉所生重复判决问题的处理  192-195
  第三节 对连续式重复追诉的规制  195-197
第七章 禁止重复追诉例外规则的比较研究  197-217
  第一节 英美法系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之例外  197-209
    一、美国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之例外  197-203
    二、英国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之例外及其立法改革  203-207
    三、英国《2003年刑事审判法》对"例外"的改革  207-209
  第二节 大陆法系一事不再理原则之例外  209-213
    一、大陆法系有关启动再审程序条件的规定  209-210
    二、关于禁止重叠式重复追诉(二重起诉)之例外  210-213
  第三节 由两大法系例外制度之比较所得出的结论  213-217
    一、不宜借鉴英美法系控辩双方上诉权不对称的制度设置  213-215
    二、不应一律禁止不利再审  215-216
    三、"新事实、新证据"例外可审慎适用于不利再审的启动  216-217
第八章 禁止重复追诉规则在中国的建构及适用  217-249
  第一节 在我国建立禁止重复追诉规则之必要性  218-223
    一、我国刑事诉讼理念、制度及司法实践与禁止重复追诉规则存在冲突  218-222
    二、建立并完善禁止重复追诉制度是刑事司法改革的必然选择  222-223
  第二节 在我国建立禁止重复追诉规则的可行性  223-227
    一、我国文化传统与禁止重复追诉理念之间存在相融性  223
    二、观念进步为实行禁止重复追诉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  223-226
    三、科技发展为实行禁止重复追诉规则提供了切实保障  226-227
  第三节 我国禁止重复追诉制度的建构模式  227-228
  第四节 关于我国追诉开始、终结制度的设置  228-232
    一、追诉的开始  228-229
    二、追诉的终结  229-232
  第五节 关于再审制度的改革建议  232-236
    一、贯彻"诉审分立,审判中立,不告不理"原则,废除法院依职权主动启动再审程序的权力  233
    二、区分有利再审和不利再审,允许但严格限制不利再审  233-235
    三、提高再审审级,规定由原审法院之上一级法院进行再审  235-236
    四、对于有利再审应贯彻"禁止不利变更原则",实行再审不加刑  236
  第六节 关于我国同一性标准建构及对相关问题的建议  236-249
    一、起诉事实同一性的判断标准  236-242
    二、同一性判断标准的实践功能  242-245
    三、关于建构并完善我国同一性标准的几点看法  245-249
结论  249-250
致谢  250-251
参考文献  251-256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256

相似论文

  1.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2. 论对检察机关滥用追诉权的防范机制的构建,D926.3
  3. 大学生亲子依恋、自我同一性与职业探索的关系研究,B844.2
  4. 一事不再理原则研究,D925.2
  5. 基于Web的社会网络搜索中人名同一性判断方法研究,TP393.09
  6. 福州市硕士研究生择偶焦虑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关系研究,B844.2
  7.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研究,B844.2
  8. 主题活动视觉形象设计应用研究,J524
  9. 一事不再理原则研究,D925.2
  10. 90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同一性和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11. 羞耻与内疚的认知评价过程研究,B842.1
  12. “否定的辩证法”核心思想研究,B024
  13. 谈中医药英语翻译的难点与对策,H315.9
  14. 互联网环境下的民族认同,G206
  15. 高校全方位德育问题研究,G641
  16. 论阿多诺《美学理论》中的现代艺术观,B83-0
  17. 论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吉普斯》中吉普斯的心理嬗变,I561
  18. 公诉变更制度研究,D925.2
  19. 大学生自我同一状态与家庭功能、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B844.2
  20. 道德同一性和敏感性对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B82
  21. 个人同一性问题研究,B081.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