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超高产夏玉米氮肥运筹效应及其生理基础研究

作 者: 王宜伦
导 师: 李潮海
学 校: 河南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关键词: 超高产 夏玉米 产量 氮肥用量 氮肥后移 缓/控释氮肥 氮代谢 氮素吸收积累
分类号: S51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超高产栽培是提高玉米总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途径,目前超高产夏玉米生产普遍存在施肥过量(尤其是氮肥)、养分配比不平衡、施肥时期不合理等现象,明确超高产夏玉米养分限制因素,氮磷钾肥增产效应及合理的配比,氮素吸收积累特性、适宜的氮肥用量和施氮时期等,对实现夏玉米高产、高效和简化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然而,超高产夏玉米需肥规律及合理的施肥技术鲜见报道,本文从20072009年,在河南省浚县夏玉米高产区,通过田间试验(氮磷钾肥平衡施肥效应、氮肥用量、施氮时期、不同品种氮肥效应以及缓控释肥一次性施肥等),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养分限制因子及养分吸收积累特性,重点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氮素吸收积累特性、氮肥经济最佳用量及其效应、氮肥后移增产效果及其生理基础、施氮量对不同超高产夏玉米品种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缓/控释氮肥一次性施肥技术及其效果等,以期为超高产夏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通过研究获得如下结论。1、超高产夏玉米养分限制因子和植株养分吸收积累特性研究表明,用ASI法推荐的氮磷钾平衡施肥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2051.2 kg·hm-2和13246.3 kg·hm-2,施用氮肥平均增产8.92%,钾肥平均增产7.14%,增产效果显著,氮和钾为超高产夏玉米养分主要限制因子。超高产夏玉米植株体内氮、磷、钾的积累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到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养分积累量的大小顺序为氮>钾>磷,每生产100 kg经济产量吸收N:P2O5:K2O比例为2.40:1:2.73。拔节期至吐丝期是养分吸收的关键时期,养分吸收速率大,积累量高,吐丝后植株仍能吸收较多的氮和磷。从出苗到吐丝,叶片是氮、磷的分配中心,生育后期茎叶中氮、磷的转运率较高,而钾转移比例较小。超高产夏玉米整个生育期能持续吸收养分,吐丝后适当追肥保证灌浆期养分充足供应对夏玉米超高产至关重要。氮磷钾平衡施肥有利于夏玉米籽粒品质的改善,提高了夏玉米蛋白质产量。2、超高产夏玉米经济最佳氮肥用量及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增加,夏玉米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施氮量300 kg·hm-2产量和收益最佳,分别为11753.64 kg·hm-2和13246.32 kg·hm-2、2063.33元·hm-2和2364.84元·hm-2,经济最佳施氮量为255.4 kg·hm-2,超过450 kg·hm-2夏玉米施氮已无经济效益。适宜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硝酸还原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促进氮代谢的适宜氮肥用量为300 kg·hm-2,有利于氮素的吸收积累。夏玉米氮肥利用效率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施氮量300 kg·hm-2的氮肥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两年平均值分别为16.12%、3.69 kg·kg-1和41.67 kg·kg-1。从产量、经济收益、氮代谢、氮素积累和氮肥利用效率等方面综合考虑,超高产夏玉米合理的氮肥用量为255~300 kg·hm-2。3、超高产夏玉米氮肥运筹研究表明,超高产夏玉米吐丝后氮素吸收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40.30%47.78%,保证后期氮素养分充足供应对于夏玉米达到超高产水平至关重要;氮肥后移可维持夏玉米生育后期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促进超高产夏玉米后期的氮素吸收积累,降低夏玉米茎和叶片氮素的转运率,显著增强灌浆期夏玉米穗位叶硝酸还原酶活性、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提高灌浆期叶片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蛋白质产量;氮肥后移比习惯施氮增产2.27%5.33%、氮肥利用率提高1.88%9.70%、农学效率提高0.962.21 kg·kg-1,以“30%苗肥+30%大喇叭口肥+40%吐丝肥”方式施用氮肥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最佳。4、超高产夏玉米缓/控释氮肥一次性施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苗期一次性施用缓/控释氮肥的植株氮素积累量比常规2次施氮提高了6%7%,产量提高了3%4%,氮肥利用率提高5%,氮肥农学效率提高了1.261.59 kg·kg-1;施用缓/控释氮肥有利于超高产夏玉米生育后期氮素吸收利用,维持了灌浆期叶片较高的叶绿素含量,有利于籽粒灌浆,显著提高了夏玉米籽粒油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同时提高了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采用夏玉米专用缓/控释肥一次性施肥简化了施肥程序,实现了超高产夏玉米简化、高产、优质和高效施肥。5、施氮对两个超高产夏玉米品种的效应研究表明,郑单958在低氮时产量和收益最高,分别为12051.18 kg·hm-2和1722.40元·hm-2,而浚单20在高氮时产量和收益最佳,分别为13166.00 kg·hm-2和1343.92元·hm-2,在0、240和450 kg·hm-2三个氮水平下比郑单958分别增产9.90%、5.20%和12.00%;浚单20在大喇叭口-吐丝期的氮素吸收积累和吸收速率高于郑单958,灌浆后期高氮水平的氮素吸收速率亦远大于郑单958;高氮水平下浚单20的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郑单958,高施氮量有利于浚单20获得较高的蛋白质产量。从产量、氮素吸收、氮素效率及蛋白质产量综合考虑,浚单20是氮肥高效品种。6、氮肥运筹对晚收夏玉米的效应研究表明:氮肥后移和缓/控释氮肥使夏玉米在晚收条件下较习惯施氮增产7.23%9.52%,蛋白质产量增加6.26%10.73%,晚收较习惯收获产量增加2.12%6.42%、蛋白质产量增加1.11%~7.68%、氮积累量增加1.10%3.18%;晚收夏玉米茎和籽粒氮积累量增加,而叶和其它器官中积累量减少;氮肥后移和缓/控释氮肥在晚收条件下氮肥利用率提高了3.52%6.87%,氮肥农学效率提高了0.821.60 kg·kg-1

全文目录


致谢  4-10
摘要  10-12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26
  1.1 玉米超高产研究概况  12-15
    1.1.1 玉米超高产创建情况  12-13
    1.1.2 气候条件与超高产玉米光温生产潜力  13
    1.1.3 超高产玉米碳氮生理特性的研究  13-14
    1.1.4 超高产玉米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14-15
  1.2 氮肥对玉米产量品质效应及其利用效率  15-17
    1.2.1 氮肥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5-16
    1.2.2 氮肥运筹对玉米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16-17
  1.3 氮肥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生理基础  17-19
    1.3.1 氮肥对玉米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17
    1.3.2 氮肥对玉米氮代谢的影响  17-19
  1.4 玉米氮素的吸收利用  19-21
    1.4.1 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特性  19-20
    1.4.2 春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特性  20-21
  1.5 氮肥运筹对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21-23
    1.5.1 土壤氮素形态与转化过程  21
    1.5.2 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21-23
    1.5.3 施氮时期对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23
  1.6 缓/控释肥料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  23-26
    1.6.1 缓/控释肥的概念、特性及意义  23-24
    1.6.2 不同缓/控释肥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4-25
    1.6.3 缓/控释肥对化肥当季利用率的影响  25-26
第二章 研究背景与方法  26-31
  2.1 研究背景  26
  2.2 主要研究内容  26-27
  2.3 研究目标  27-28
  2.4 技术路线  28
  2.5 试验材料与方法  28-31
    2.5.1 试验区概况  28-29
    2.5.2 田间管理措施  29
    2.5.3 样品采集与分析  29
    2.5.4 生理指标分析  29-30
    2.5.5 调查和计产  30
    2.5.6 子粒品质的测定  30-31
第三章 超高产夏玉米养分限制因子及养分吸收积累特性研究  31-41
  3.1 材料与方法  32-33
    3.1.1 试验地点  32
    3.1.2 试验设计  32
    3.1.3 样品采集分析与计产  32
    3.1.4 有关指标的计算  32-33
  3.2 结果与分析  33-39
    3.2.1 肥料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33
    3.2.2 超高产夏玉米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动态变化  33-34
    3.2.3 超高产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植株养分吸收特点  34-35
    3.2.4 超高产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养分的积累、分配与运转  35-36
    3.2.5 超高产夏玉米的养分利用效率  36
    3.2.6 肥料配施对超高产夏玉米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36-37
    3.2.7 肥料配施对超高产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37
    3.2.8 肥料配施对超高产夏玉米各生育期叶片SPAD 的影响  37-38
    3.2.9 肥料配施对超高产夏玉米收获指数的影响  38-39
  3.3 讨论与小结  39-41
    3.3.1 明确超高产夏玉米养分限制因子是合理施肥的前提  39
    3.3.2 超高产夏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特性不同于中高产量水平  39
    3.3.3 超高产夏玉米氮磷钾肥利用效率应从多方面综合考虑  39
    3.3.4 氮磷钾平衡施肥有利于超高产夏玉米生长发育和品质的改善  39-40
    3.3.5 ASI 法推荐氮磷钾平衡施肥可实现夏玉米超高产与高效施肥  40
    3.3.6 本章小结  40-41
第四章 超高产夏玉米经济最佳氮肥用量及其效应研究  41-53
  4.1 材料与方法  41-42
    4.1.1 试验地情况  41
    4.1.2 试验设计  41-42
    4.1.3 样品采集分析与计产  42
    4.1.4 有关指标计算与统计方法  42
  4.2 结果与分析  42-51
    4.2.1 氮肥用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42-44
    4.2.2 氮肥用量对超高产夏玉米植株氮积累量的影响  44
    4.2.3 氮肥用量对超高产夏玉米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44-45
    4.2.4 氮肥用量对超高产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  45-46
    4.2.5 氮肥用量对超高产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46
    4.2.6 氮肥用量对超高产夏玉米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46-47
    4.2.7 氮肥用量对超高产夏玉米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影响  47-48
    4.2.8 氮肥用量对超高产夏玉米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影响  48-49
    4.2.9 氮肥用量对超高产夏玉米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49
    4.2.10 氮肥用量对超高产夏玉米收获指数的影响  49-50
    4.2.11 氮肥用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50-51
  4.3 讨论与小结  51-53
    4.3.1 超高产夏玉米经济最佳施氮量  51
    4.3.2 适宜的施氮量有利于超高产夏玉米氮代谢和氮素吸收积累  51
    4.3.3 施氮量对超高产夏玉米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51-52
    4.3.4 本章小结  52-53
第五章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及生理基础  53-65
  5.1 材料与方法  54-55
    5.1.1 试验地情况  54
    5.1.2 试验设计  54
    5.1.3 样品采集分析与计产  54
    5.1.4 有关指标计算与统计方法  54-55
  5.2 结果与分析  55-63
    5.2.1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55
    5.2.2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55-56
    5.2.3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氮素阶段吸收的影响  56-57
    5.2.4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57
    5.2.5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57-58
    5.2.6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58-59
    5.2.7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 影响  59
    5.2.8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 影响  59-60
    5.2.9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60
    5.2.10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60-61
    5.2.11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叶片SPAD 的影响  61
    5.2.12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61-62
    5.2.13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收获指数的影响  62-63
  5.3 讨论与小结  63-65
    5.3.1 氮肥后移有利于超高产夏玉米后期的氮素吸收积累  63
    5.3.2 氮肥后移促进了灌浆期夏玉米氮代谢,实现了高产优质  63
    5.3.3 氮肥后移提高了超高产夏玉米氮肥利用效率  63-64
    5.3.4 本章小结  64-65
第六章 超高产夏玉米缓/控释氮肥一次性施肥效果研究  65-73
  6.1 材料与方法  65-66
    6.1.1 试验安排  65-66
    6.1.2 试验设计  66
    6.1.3 样品采集分析与计产  66
    6.1.4 有关指标计算和统计方法  66
  6.2 结果与分析  66-71
    6.2.1 氮肥施用次数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66-67
    6.2.2 氮肥施用次数对超高产夏玉米植株氮积累量的影响  67-68
    6.2.3 氮肥施用次数对超高产夏玉米氮素阶段吸收的影响  68
    6.2.4 氮肥施用次数对超高产夏玉米各器官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68
    6.2.5 氮肥施用次数对超高产夏玉米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68-69
    6.2.6 氮肥施用次数对超高产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69-70
    3.2.7 氮肥施用次数对超高产夏玉米各生育期叶片SPAD 的影响  70-71
    6.2.8 氮肥施用次数对超高产夏玉米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71
  6.3 讨论与小结  71-73
    6.3.1 缓/控释氮肥有利于超高产夏玉米后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71
    6.3.2 缓/控释氮肥较习惯施氮提高了超高产夏玉米的氮肥利用效率  71-72
    6.3.3 超高产夏玉米专用缓/控释氮肥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72
    6.3.4 本章小结  72-73
第七章 施氮量对两个超高产夏玉米品种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73-82
  7.1 材料与方法  74-75
    7.1.1 试验安排  74
    7.1.2 试验设计  74
    7.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74
    7.1.4 调查和计产  74
    7.1.5 有关指标的计算方法  74-75
    7.1.6 数据处理方法  75
  7.2 结果与分析  75-80
    7.2.1 施氮量对两个超高产夏玉米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75
    7.2.2 施氮量对两个超高产夏玉米品种各生育期各器官氮素积累的影响  75-77
    7.2.3 施氮量对两个超高产夏玉米品种植株氮素阶段吸收的影响  77-78
    7.2.4 施氮量对两个超高产夏玉米品种氮素(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78
    7.2.5 施氮量对两个超高产夏玉米品种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78-79
    7.2.6 施氮量对两个超高产夏玉米品种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79
    7.2.7 施氮量对两个超高产夏玉米品种收获指数的影响  79-80
  7.3 讨论与小结  80-82
    7.3.1 两个超高产夏玉米品种在不同施氮量下增产增收效果不同  80
    7.3.2 两个超高产夏玉米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存在阶段性差异  80-81
    7.3.3 两个超高产夏玉米品种的氮素和氮肥利用效率存在差异  81
    7.3.4 两个超高产夏玉米品种的叶面积、收获指数和蛋白质产量的差异  81
    7.3.5 本章小结  81-82
第八章 氮肥运筹对晚收夏玉米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82-89
  8.1 材料与方法  82-84
    8.1.1 试验安排  82-83
    8.1.2 试验设计  83
    8.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83
    8.1.4 调查和计产  83
    8.1.5 有关指标计算与统计方法  83-84
  8.2 结果与分析  84-87
    8.2.1 不同施氮处理对晚收夏玉米产量和百粒重的影响  84
    8.2.2 不同施氮处理对晚收夏玉米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84-85
    8.2.3 不同施氮处理对晚收夏玉米收获指数的影响  85-86
    8.2.4 不同施氮处理对晚收夏玉米植株氮素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86
    8.2.5 不同施氮处理对晚收夏玉米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86-87
  8.3 讨论与小结  87-89
    8.3.1 氮肥后移促进晚收夏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而增产  87
    8.3.2 缓/控释氮肥可实现氮肥后移促进晚收夏玉米增产  87-88
    8.3.4 本章小结  88-89
第九章 结论及创新点  89-91
  9.1 结论  89-90
    9.1.1 超高产夏玉米养分限制因子和植株养分吸收积累特性研究  89
    9.1.2 超高产夏玉米经济最佳氮肥用量及其效应研究  89
    9.1.3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及生理基础研究  89
    9.1.4 超高产夏玉米缓/控释氮肥一次性施肥效果研究  89-90
    9.1.5 施氮对两个超高产夏玉米品种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90
    9.1.6 氮肥运筹对晚收夏玉米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90
  9.2 创新点  90-91
    9.2.1 明确了氮、钾是超高产夏玉米主要养分限制因子  90
    9.2.2 “氮肥后移”氮肥运筹模式实现了超高产夏玉米增产增效  90
    9.2.3 通过夏玉米专用缓/控释氮肥实现了氮肥后移和简化施肥技术  90-91
参考文献  91-106
ABSTRACT  106-109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教学成果  109-110

相似论文

  1. 黄芪、硒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及应用研究,S646.15
  2. 遮光对丘陵茶园茶树产量指标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S571.1
  3. 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S513
  4. 水氮耦合对泸州烟区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S572
  5. 氮肥运筹及与留叶数互作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影响,S572
  6. 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鉴定和不同耐淹性材料的光合参数差异,S565.4
  7. 温度及育苗方式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S668.4
  8. 肥料用量和配比对小洋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S567.239
  9.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10. 薰衣草生长发育及物质组分积累动态研究,S573.9
  11. 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S513
  12. 河南和云南烤烟碳氮代谢比较研究,S572
  13. 南京地区有机、特别及常规栽培对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S63
  14. 有机、SEQ、特别和常规栽培对蔬菜产质量及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S63
  15. 添加钾离子对低盐度水体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S963
  16. 江苏省杂草稻与栽培稻的比较研究,S511
  17. 氮肥及播期对低谷蛋白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S511
  18.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19. 花前干旱锻炼对花后干旱逆境下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S512.1
  20. 蕾花期涝渍胁迫后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恢复生长的生理机制研究,S562
  21. 水稻生产力的基因型与播期效应模拟研究,S5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玉蜀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