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江苏省杂草稻与栽培稻的比较研究

作 者: 李振博
导 师: 董立尧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农药学
关键词: 杂草稻 栽培稻 生物学 萌发 产量 化学防除
分类号: S5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江苏省杂草稻(Oryza sativa L.)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江苏省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在不同环境因子影响下萌发特性的差异;通过大田栽培试验,系统分析了江苏省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在生长过程、植株农艺学性状和种子形态特征的差异;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杂草稻对栽培粳稻产量和稻米率的影响;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研究了除草剂对杂草稻的防除效果和可行性。结果如下:试验比较研究了在不同环境因子影响下,江苏省杂草稻和常规栽培稻萌发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32个江苏省杂草稻样本和6个栽培稻品种在≤10℃和≥45℃的恒温条件下均不能萌发;69%-84%的杂草稻样本在12.5-15℃低温条件下的萌发率高于粳稻品种的萌发率,杂草稻样本在40℃高温条件下的萌发率均明显高于粳稻品种;江苏省杂草稻与籼稻品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萌发率。光照周期和光照条件对江苏省杂草稻和常规栽培稻的萌发率没有影响。在pH3时,56%的杂草稻样本的萌发率高于粳稻品种,66%的杂草稻样本的萌发率高于籼稻品种;当溶液pH为10时,90%以上的杂草稻样本的萌发率明显高于栽培品种。江苏省杂草稻的萌发对水分胁迫的抗逆性强于常规栽培稻,其较为适宜的水势范围为≥-0.91 MPa,而栽培粳稻和栽培籼稻萌发较为适宜的范围分别为≥-0.69 MPa和≥-0.54 MPa。江苏省杂草稻的萌发对盐胁迫的抗逆性较强,分别有59%和78%的杂草稻样本在高NaCl浓度下(≤300mM)的萌发率高于籼稻和粳稻品种。江苏省杂草稻在0-3cm的土壤表层中出苗能力较强,而在较深的土层条件下栽培稻的出苗率明显高于杂草稻。通过试验筛选出一个抗逆性较强的杂草稻样本,经过研究发现:分别在20℃条件下、pH6和8条件下、水势为-0.3 MPa条件下、180mM NaCl浓度条件下,此杂草稻样本具有强于常规栽培稻的发芽势;并且分别在20℃条件下和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条件下此杂草稻的胚根和胚芽的长度均明显长于常规栽培稻。在不同的水势条件下,此杂草稻的胚根的长度明显长于常规栽培稻,但胚芽长度没有明显的差异;在7 cm埋土深度条件下,此杂草稻中胚轴的伸长长度明显长于栽培稻。通过研究江苏省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植株生物学特征的差异,结果发现:在植株营养生长的不同阶段,32个杂草稻样本和6个栽培稻品种在苗高、分蘖数、植株地上部分校正鲜重和校正干重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苗高变化方面,91%的江苏省杂草稻样本属于长生长期(增长期>100 d),低苗高(77-100 cm)生物型;9%的样本与籼稻品种相同属于长生长期,高苗高(102-140 cm)生物型,而粳稻品种属于短生长期(约80 d),低苗高(83-83 cm)生物型。在分蘖数变化方面,63%的杂草稻样本的分蘖期较短(约60d),分蘖数较多(19-31个);另有31%的杂草稻样本与籼稻品种相似表现出分蘖期长(约100 d),分蘖数少(12-26个)的特性;还有6%的杂草稻样本分蘖期长,分蘖数多(32-52个);而粳稻品种的分蘖期短,分蘖数少(8-13个)。在植株地上部分校正鲜重和校正干重方面,江苏省杂草稻的校正鲜重和校正干重均明显低于栽培稻。江苏省杂草稻的农艺学性状基本上介于粳稻和籼稻之间,表现为:株高较矮(63.32-96.62 cm,80 cm以下的杂草稻样本占75%)、旗叶长较短(24.59-35.92 cm)、旗叶宽较宽(1.41-2.04 cm)、倒二叶较长(35.95-48.07 cm)、倒二叶较窄(1.12-1.56 cm)、穗长较长(21.33-24.63 cm)、穗分枝数较多(11.83-14.8个)、穗下节长较短(20.41-31.30 cm)、每穗粒数较少(141.56-195.51粒)、分蘖角较大(20.5°-46.0°),每穗落粒数较多(4.15-38.83粒),多数休眠性弱,绝大多数无芒,大多数抽穗时颖壳顶端没有红点,颖壳颜色均为暗稻黄色、抽穗期和扬花期均较短、灌浆期和蜡熟期较长。江苏省杂草稻的种子生物学特征与常规栽培稻表现出明显地差异。主要表现在杂草稻种子长宽比介于常规籼稻和常规粳稻之间,颖壳的颜色较常规栽培稻颜色深,种子果皮的颜色均为红色等差异。杂草稻种子掺杂在稻种中,会对水稻的产量和稻米率造成影响。本文研究了水直播条件下,杂草稻对南粳44产量和稻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苏省杂草稻对南粳44的产量和稻米率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杂草稻的播种量从30粒/m2到150粒/m2,造成了南粳44减产24%-64%;同时对稻米稻米率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收获的稻米中含有38%-91%的杂草稻种子。为了研究除草剂对杂草稻的防除效果,我们选取了不同类型的除草剂,对杂草稻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相应地对常规栽培稻的安全性做了评价。结果表明:常规的除草剂很难选择性的防除杂草稻,即使杂草稻对某种除草剂表现地比较敏感,但同样水稻也对此除草剂十分敏感,容易产生严重的药害。

全文目录


摘要  8-10ABSTRACT  10-13符号及缩略语  13-14前言  14-16第一章 文献综述  16-30  第一节 杂草稻的概念及基本生物学特性  16-18    1 杂草稻的概念  16    2 杂草稻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16-18      2.1 杂草稻表型上的多样性  16      2.2 杂草稻的落粒性  16-17      2.3 杂草稻的休眠性  17      2.4 杂草稻的抗逆性  17-18  第二节 杂草稻的发生和危害  18-21    1 杂草稻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和危害  18-19    2 杂草稻在中国的分布和危害  19-20    3 杂草稻在江苏省的分布和危害  20-21  第三节 杂草稻起源与分类的研究  21-23    1 杂草稻的起源  21-23      1.1 野生稻入侵并长期适应稻田生境  21      1.2 野生稻-栽培稻的杂交后代入侵并长期适应稻田生境  21-22      1.3 栽培稻不同类型或品种间杂交  22      1.4 栽培稻回复突变  22-23    2 杂草稻的分类  23  第四节 杂草稻遗传多样性和抗逆性的研究  23-25    1 杂草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23-25    2 杂草稻抗逆性的研究  25  第五节 杂草稻防治的研究  25-29    1 杂草稻的传播  25-26    2 杂草稻的农业防治  26-27      2.1 深翻耕  26      2.2 合理轮作  26-27      2.3 其他农业方法的探索  27    3 杂草稻的化学防治  27    4 转基因技术在防除杂草稻方面的应用及风险  27-29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29-30第二章 江苏省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萌发特性的比较研究  30-61  第一节 不同环境因子条件下江苏省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萌发的比较  31-47    1 材料与方法  31-35      1.1 材料  31-34      1.2 试验方法  34-35      1.3 统计方法  35    2 结果与分析  35-47      2.1 不同温度条件下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萌发特性的比较  35-36      2.2 不同光照条件下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萌发特性的比较  36      2.3 不同酸碱度(pH)条件下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萌发特性的比较  36-37      2.4 不同水势条件下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萌发特性的比较  37-41      2.5 不同盐胁迫(NaCl)条件下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萌发特性的比较  41-45      2.6 不同埋土深度条件下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出苗特性的比较  45-47  第二节 抗逆性较强的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在不同环境因子条件下萌发特性的比较研究  47-61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7-49      1.1 材料  47      1.2 试验方法  47-48      1.3 统计分析  48-49    2 结果与分析  49-58      2.1 温度对BN-CX及常规栽培稻萌发及生长影响的比较  49-50      2.2 光照周期对BN-CX及常规栽培稻萌发影响的比较  50-51      2.3 pH对BN-CX及常规栽培稻萌发影响的比较  51-53      2.4 水势对BN-CX及常规栽培稻萌发及生长影响的比较  53-55      2.5 NaCl胁迫对BN-CX及常规栽培稻萌发影响的比较  55-57      2.6 埋土深度对BN-CX及常规栽培稻出苗影响的比较  57-58    3 讨论  58-61      3.1 杂草稻种子萌发的特点  58      3.2 从种子萌发特性的角度,分析杂草稻在轻耕直播稻田发生较重的原因  58-60      3.3 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萌发特性差异的利用  60-61第三章 江苏省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植株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61-81  1 材料与方法  62-64    1.1 材料  62-63    1.2 试验方法  63-64    1.3 统计方法  64  2 结果与分析  64-77    2.1 不同生长阶段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不同生物量的比较  64-66    2.2 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农艺学性状的比较  66-71    2.3 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种子特性的比较  71-77  3 讨论  77-81    3.1 江苏省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生物学特性的差异  77-80    3.2 江苏省杂草稻生物学特性造成水稻减产的原因探讨  80-81第四章 江苏省杂草稻对栽培稻的产量影响及其化学防除研究  81-94  第一节 江苏省杂草稻对栽培稻产量影响  82-86    1 材料与方法  82-83      1.1 材料  82      1.2 试验方法  82-83    2 结果与分析  83-86      2.1 杂草稻对水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  83-84      2.2 栽培稻种子中的杂稻率  84-85      2.3 栽培稻种子和杂草稻种子的理论净产量  85-86  第二节 杂草稻化学防除的研究  86-94    1 材料与方法  86-89      1.1 材料  86-87      1.2 试验方法  87-89      1.3 数据分析  89    2 结果与分析  89-91      2.1 土壤处理型除草剂对杂草稻的抑制作用和对栽培稻的安全性评价  89-90      2.2 在2-3叶期使用对杂草稻的抑制作用和对栽培稻的安全性评价  90      2.3 在4叶期使用对杂草稻的抑制作用和对栽培稻的安全性评价  90-91    3 讨论  91-94      3.1 稻种传播杂草稻的潜在危险  91      3.2 杂草稻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91-92      3.3 杂草稻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92      3.4 除草剂的选择性在防除杂草稻时的应用  92-93      3.5 转基因水稻在杂草稻化学防除中的应用  93-94全文讨论  94-98  1 杂草稻的定义  94  2 江苏省杂草稻的遗传多样性  94-95  3 江苏省杂草稻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95-96  4 江苏省杂草稻综合防治的探讨  96-98全文结论  98-100参考文献  100-110致谢  110-11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题目  112

相似论文

  1. 黄芪、硒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及应用研究,S646.15
  2. 广州市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G633.91
  3. 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研究,G633.91
  4. 遮光对丘陵茶园茶树产量指标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S571.1
  5. 日本看麦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抗性与交互抗性多抗性及其抗性治理的研究,S451.2
  6. 小麦田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 (Steud.)Fernald)对精噁唑禾草灵抗药性的初步研究,S451.221
  7. 水氮耦合对泸州烟区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S572
  8. 氮肥运筹及与留叶数互作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影响,S572
  9. 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鉴定和不同耐淹性材料的光合参数差异,S565.4
  10. 温度及育苗方式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S668.4
  11. 河南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亚型)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12. 烟草花粉管内吞作用机制的细胞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Q942
  13. 苏丹草叶斑病原平脐蠕孢菌的研究,S435.4
  14.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15. 肥料用量和配比对小洋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S567.239
  16.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17. 薰衣草生长发育及物质组分积累动态研究,S573.9
  18. 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S513
  19. 南京地区有机、特别及常规栽培对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S63
  20. 有机、SEQ、特别和常规栽培对蔬菜产质量及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S63
  21. 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冷冻保存及基因转染研究,S827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