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影响清初帖学衰微的几个因素

作 者: 赵永金
导 师: 王镛
学 校: 中央美术学院
专 业: 美术学
关键词: 清初 帖学 衰微 原因
分类号: J292.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7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一般的来说,清代的书法发展,按时间大致可分三段。早期(约顺治、康熙、雍正时)是明季书风的延续,属帖学期;中期(约乾隆、嘉庆、道光时),帖学由盛转衰,碑学逐渐兴起;晚期(约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是碑学的中兴期。对于整个书法艺术历史进程来说,清代初期的书法仍为帖学期,它承接了晋唐以来一千多年的帖学传统,因而在清政权建立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其主要书风仍然是是明季书风的延续。清代书法的整体发展是以碑派的萌芽、发展、兴盛为主脉络,帖学则以衰微之势趋下发展。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们往往过多关注于碑派对帖学的冲击,而对帖学自身的检讨则鲜有提及。本文以为清初在碑派尚未形成气候之时,帖学已呈现出衰微之势,具体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一、经典作品价值取向的转移;二、对近世名家的盲目崇拜;三、刻帖泛滥与金石学复兴对取法的影响;四、书法教育与品评的缺失;五、清早期书论的悖误。这几个因素无疑都影响了帖学的发展。这些因素出现在清初书坛,决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当时社会环境、当时人们的观念意识和审美理想在艺术活动中社会心理情绪的真实反映,包涵着深刻的历史因素。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7
引言  7-8
第一章 兰亭的泛滥—经典作品价值取向的转移  8-11
第二章 董其昌的神话—对近世名家的盲目崇拜  11-19
  (一) 康熙将董其昌推上书法神坛  12-16
  (二) 清初书坛董书的广泛流播  16-19
第三章 刻帖泛滥与金石学复兴—对书法取法的影响  19-22
  (一) 刻帖泛滥对书法取法的影响  19-21
  (二) 金石学复兴对书法取法的影响  21-22
第四章 书法教育与品评的缺失—技法的僵化与品评的浮躁  22-26
第五章 清早期书论的悖误—从对宋四家的评价谈起  26-30
结论  30-31
注释  31-35
参考文献  35-36
鸣谢  36

相似论文

  1.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2. 体育动漫影响青少年篮球价值取向原因探究,G841
  3. 番禺区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及其优化策略,G633.3
  4. 高一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研究,G633.55
  5.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G647
  6.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7. 东莞农村初中生自我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G637
  8. 欧美召回制度与我国纺织品召回原因及影响研究,F426.81
  9. 醉态犯罪研究,D917
  10. 中小学汉字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G633.3
  11. 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G647.38
  12. 论朱子学官学化的原因,B244.7
  13. 对转型期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学分析,C912.6
  14.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中学校园暴力事件研究,G637
  15. 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人的主体性,B038
  16. 我国民事执行状况实证分析,D925.1
  17. 古浪县民营企业劳资冲突与调适问题研究,F276.5
  18. 《<史记>选读》教学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G633.3
  19. 中部地区农民增收问题与对策研究,F323.8
  20. 非主流文化对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524
  21. 论劳动教养制度的完善,D926.8

中图分类: > 艺术 > 书法、篆刻 > 中国书法、篆刻 > 碑帖、书法作品:按时代分 > 明、清书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