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调查及其监测技术应用研究

作 者: 闻重阳
导 师: 高洪;魏臻武;许琳
学 校: 甘肃农业大学
专 业: 预防兽医学
关键词: 大理 奶牛 隐性乳房炎 病原菌 调查
分类号: S858.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0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在2004年7月--11月,在大理地区奶牛主要养殖区洱源县、大理市境内选择10个自然村;对农户饲养牛只随机选取临床健康、乳汁无肉眼可见异常变化的泌乳奶牛106头;应用奶牛体细胞计数法(Little和plastrige法)、加州乳房炎试验(C·M·T)、溴麝香草酚蓝试验(B·T·B法)进行检测;分析大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规律,筛选出简单、方便、易行、准确的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现场检测方法。同时采取了12份C·M·T法检测结果为++、+++的奶样送回实验室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1.大理地区农区农户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44.00%-61.73%,平均57.55%;乳区阳性率为23.58%-32.08%,平均29.24%。大理市回民饲养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比洱源县汉民农户的发病率低,差异显著(p<0.05)。2.大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与奶牛的年龄、胎次、乳区间有一定的关系,但差异不显著(p>0.05)。3.大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与奶牛泌乳量和季节间的关系密切,呈显著差异(p<0.05)4.大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患病乳区数发病率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患病乳区数与其发病率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患病乳区以一个为主。C.M.T法阳性反应强度+、++、+++乳区数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乳区发病率按反应强度由低至高排列为+>++>+++。5.对C·M·T法检测结果++、+++的12份奶样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共分得细菌9种455株;其中与乳房炎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有7种323株。各种病原菌株的检出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2株(122/323),检出率为37.33%;大肠杆菌81株(81/323),检出率为25.08%;变形杆菌31株,(31/323),检出率为9.60%;停乳链球菌30株(30/323),检出率为9.29%;无乳链球菌25株(25/323),检出率为7.74%;克雷伯氏菌25株(25/323),检出率为7.74%;乳房链球菌10株(10/323),检出率为3.09%。6.从12份奶样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结果来看,其中5份奶样检出触染性病原菌,检出率为41.67%,4份奶样检出环境性病原菌,检出率为33.37%,3份奶样同时检出触染性病原菌和环境性病原菌,检出率为25.00%。12份奶样中感染性病原菌1种者有3例,感染2种者有7例,感染3种者有2例。7.通过对大理地区奶牛奶样用Little和plastrige法、C·M·T法和B·T·B法进行比较检测,认为C·M·T法具有简单、方便、易行,准确可靠的特点,在生产中可大力推广应用。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11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1-30
  1. 奶牛乳房炎危害  11-15
    1.1 发病情况及发病率  11-12
    1.2 乳房炎对产奶量的影响  12-13
    1.3 影响鲜奶及奶制品的质量  13-14
    1.4 影响食品卫生及人体健康  14
    1.5 房乳炎对奶牛乳房的危害  14-15
    1.6 经济损失  15
  2. 奶牛乳房炎发病规律  15-18
    2.1 发病情况及发病率  15
    2.2 季节与发病关系  15-16
    2.3 乳房炎发生与年龄、胎次的关系  16-17
    2.4 乳房炎的发生与泌乳月的关系  17
    2.5 奶牛乳房炎的发生与日产奶量  17-18
    2.6 奶牛乳房炎的发生与乳区的关系  18
    2.7 奶牛乳房炎与管理的关系  18
    2.8 挤奶方式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  18
    2.9 临床型和隐性型乳房炎的关系  18
  3.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  18-24
    3.1 感染的病原微生物  19-23
      3.1.1 奶牛乳房炎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19
      3.1.2 病原菌的检出率  19-20
      3.1.3 病原微生物的检出情况及区系分布  20-22
      3.1.4 微生物感染的种类  22
      3.1.5 奶牛饲养方式与病原菌感染关系  22-23
      3.1.6 乳房炎类型与病原菌感染关系  23
    3.2 环境卫生不良及管理不善  23-24
    3.3 不严格按挤奶规程操作  24
    3.4 干奶不合理  24
    3.5 气象因素的影响  24
    3.6 饲料与营养供给不合理  24
    3.7 继发性感染  24
  4. 奶牛乳房炎的检查及监测  24-30
    4.1 临床型乳房炎的检查  24-25
      4.1.1 乳房视诊  24-25
      4.1.2 乳房的触诊  25
      4.1.3 乳汁变化  25
    4.2 隐性乳房炎的检查及监测  25-30
      4.2.1 乳汁病原微生物检查  25
      4.2.2 物理学检查  25-26
      4.2.3 乳汁细胞学检查  26-27
      4.2.4 化学检查  27-28
      4.2.5 乳汁导电性检查法  28-30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30-58
  1. 引言  30
  2. 材料和方法  30-40
    2.1 牛只来源  30
    2.2 奶样采集  30-31
    2.3 加州乳房炎试验验( C·M·T法)  31-32
      2.3.1 试剂  31
      2.3.2 诊断盘  31
      2.3.3 操作方法  31
      2.3.4 判定标准  31-32
    2.4 溴麝香草酚蓝试验(B·T·B法)  32
      2.4.1 试剂  32
      2.4.2 操作方法  32
      2.4.3 判定标准  32
    2.5 奶中体细胞计数法(Little和plastrige法)  32-33
      2.5.1 操作  32
      2.5.2 镜检  32-33
    2.6 细菌分离鉴定用培养基及其制备  33
    2.7 细菌的分离培养  33
    2.8 细菌的鉴定程序  33
    2.9 细菌的鉴定  33-40
      2.9.1 链球菌  33-36
      2.9.2 葡萄球菌  36-37
      2.9.3 革兰氏阴性杆菌  37-39
      2.9.4 革兰氏阳性杆菌  39-40
  3. 结果和分析  40-50
    3.1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情况  40
    3.2 奶牛乳区隐性乳房炎的发生情况  40-41
    3.3 奶牛年龄与隐性乳房炎发生率的关系  41
    3.4 奶牛胎次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关系  41-43
    3.5 奶牛泌乳量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关系  43
    3.6 不同季节与奶牛隐性乳房炎间的关系  43
    3.7 不同乳区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关系  43-44
    3.8 奶牛患病乳区数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关系  44-45
    3.9 隐性乳房炎C·M·T反应阳性强度的比较  45
    3.10 奶样细菌学检验结果  45
    3.11 隐性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分布状况  45-47
    3.12 隐性乳房炎感染病原菌的类别情况  47
    3.13 隐性乳房炎感染病原菌种类情况  47
    3.14 C·M·T法与Little和Plastrige法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47-49
    3.15 C·M·T法和B·T·B法检测结果的比较  49-50
  4 讨论  50-57
    4.1 大理地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  50-51
    4.2 大理地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  51-54
      4.2.1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与年龄、胎次间有一定关系  51-52
      4.2.2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与产奶量间关系密切  52
      4.2.3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  52-53
      4.2.4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与乳区间的关系无规律性  53
      4.2.5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与患病乳区数数量间关系密切  53
      4.2.6 C·M·T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反应强度间差异极显著  53-54
    4.3 大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感染病原微生物情况  54-56
      4.3.1 大理地区隐性乳房炎感染病原微生物情况严重  54
      4.3.2 大理地区隐性乳房炎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类别复杂  54-55
      4.3.3 大理地区隐性乳房炎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广泛  55
      4.3.4 大理地区隐性乳房炎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不一  55
      4.3.5 微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在大理奶牛隐性乳房炎中检出率高  55-56
    4.4 大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监测方法应用情况  56
      4.4.1 应用C·T·M法监测隐性乳房炎的准确性  56
      4.4.2 B·T·B法监测隐性乳房炎效果较好  56
      4.4.3 乳房触诊检查法在生产中应大力推广  56
    4.5 乳汁SCC能反映牛奶与牛群(乳房)的健康程度  56-57
  5. 结论  57-58
致谢  58-59
参考文献  59-63
作者简介  63-64
导师简介  64-66
附图  66-69

相似论文

  1. 吉林市城市意象解析,TU984
  2. 广州市九佛第二中学跆拳道运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G886.9
  3. 农村地区高中生英语学习风格的调查研究,G633.41
  4. 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类型和界线确定研究,S155
  5. 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异丙酯对奶牛瘤胃发酵和生产性能的影响,S823.8
  6.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7. 媒介在乡村日常生活中的角色,D422.7
  8. 福建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研究,G434
  9. 阳山县农村中学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研究,G633.91
  10. 中职语文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G633.3
  11. 广州市高中理科班的语文教学研究,G633.3
  12. 栖霞山景区植物资源调查、保护与开发利用,Q948
  13. 猪肉大理石花纹评分与感官及加工特性的关系研究,TS251.1
  14. 牛肉大理石花纹和色泽与品质的关系研究,TS251.1
  15. 基于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调查方法研究,S155
  16. 江苏省秸秆资源评价与规模化能源利用发展研究,S38
  17. 豆柄瘤蚜茧蜂田间动态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S476.3
  18. 芝麻枯萎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种质抗枯萎病特性研究,S435.653
  19. 妊娠标记蛋白PAPPA,PLAC8和PAG mRNA在妊娠奶牛外周血浆中的丰度变化,S858.23
  20. 河南省樱桃谷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FNC抗DHBV体内试验研究,S858.32
  21. 江苏地区白斑综合征分子流行病学调查,S945.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 > 家畜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