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黎贡山白尾梢虹雉生态研究

作 者: 罗旭
导 师: 韩联宪
学 校: 西南林学院
专 业: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关键词: 白尾梢虹雉 生境偏好 取食地选择 越冬策略 繁殖 鸣声
分类号: Q958.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对濒危动物进行有效的保护,需要掌握它们的现状、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对它的影响。白尾梢虹雉(Lophophorus sclateri)隶属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虹雉属(Lophophorus),是典型的高山雉种,数量稀少,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CITES将其列入附录I。其基础性研究资料及其缺乏,对于濒危物种的就地保护或人工繁殖的开展极为不利。基于白尾梢虹雉研究资料的空白,有必要对其生态学各主要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地点位于云南省腾冲县界头乡大塘、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具体位于高黎贡山南段主峰大脑子西坡茨竹河(25°41’~25°42’N, 98°44’~98°46’E)。这一区域位于高黎贡山主脉中南部西坡,地处腾冲、泸水两县交界地带,是高黎贡山保护区腾冲片区的核心区域。2000年8月及2001年3-4月在高黎贡山对白尾梢虹雉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预研,大致熟悉白尾梢虹雉的习性,并弄清与血雉和红腹角雉的活动痕迹区分特征,包括粪便、足迹和取食痕迹。正式研究始于2001年12月,2004年6月结束,包括2个冬季研究时段和3个春季研究时段,野外工作达300多天。白尾梢虹雉觅食行为和取食植物以直接观察为主,设置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检验白尾梢虹雉对取食地的选择,生态因子选用生境类型、海拔和箭竹密度。繁殖行为和鸣声录制均采用传统方法。由于白尾梢虹雉在繁殖季节活动范围小而且比较固定,而鸣叫声大,野外研究营地位于海拔3525m的山脊附近,地势开阔,听声效果好,因此采用全天监听的方法对虹雉的鸣叫节律进行研究。2002年和2003年冬季对白尾梢虹雉的越冬习性进行研究。个体观察记录运动方式(飞行和行走)及运动方向(上行和下行),并从早晚飞行路线推测其夜宿位置。设置样带和样方对活动痕迹取样,以研究生境利用和偏好。结果表明白尾梢虹雉远距离位置移动主要有飞行和地面行走两种方式,从上而下主要采用飞行方式,而向上则为行走,这是能耗最小化的行为适应;越冬群体对海拔有一定的选择,2003冬季的群体明显比2002冬季群体所处海拔低,粪粒分布的峰值带相差约400 m,与降雪时间有关;夜宿地多位于沟谷两侧地形陡峭的地方,岩石边或低矮的枝条上最为常见,坡度大、郁闭度高为其特征,是减少体表散热、节省能量消耗的一种策略;近沟谷带是白尾梢虹雉活动最频繁的地带,主要是受水源和食物的影响。目前观察到白尾梢虹雉在高山草甸、高山亚高山箭竹林和亚高山针叶林3种类型的生境中觅食。观察记录到取食植物有尼泊尔绿绒蒿(Meconopsis napaulensis)等13种。白尾梢虹雉偏好于在高海拔的草甸或裸地、沙沟取食,这是因为草甸上草本繁盛,

全文目录


1 前言  12-18
  1.1 研究现状  12-16
    1.1.1 生境选择  12-13
    1.1.2 觅食行为及食性  13-14
    1.1.3 冬季生态  14
    1.1.4 繁殖生物学  14-15
    1.1.5 鸟声研究  15-16
  1.2 选题意义  16
  1.3 研究区域位置及自然状况  16-17
  1.4 研究时间和内容  17-18
2 方法  18-22
  2.1 预研  18
  2.2 越冬习性研究  18-19
    2.2.1 直接观察  18-19
    2.2.2 活动痕迹取样  19
  2.3 取食研究  19-21
    2.3.1 食性和取食行为  19-20
    2.3.2 觅食样方和对照样方  20
    2.3.3 生态因子测量  20
    2.3.4 数据处理  20-21
  2.4 繁殖行为观察  21
  2.5 鸣声录制及监听  21-22
3 越冬习性  22-26
  3.1 结果  22-24
    3.1.1 群体及位置  22
    3.1.2 运动方式  22
    3.1.3 生境偏好  22-24
  3.2 讨论  24-26
4 取食生态  26-31
  4.1 结果  26-29
    4.1.1 觅食地生境  26-27
    4.1.2 食性及觅食行为  27-28
    4.1.3 春季觅食地选择  28-29
  4.2 讨论  29-31
5 繁殖生态  31-37
  5.1 结果  31-35
    5.1.1 产卵和孵化时间  31
    5.1.2 巢和卵  31-32
    5.1.3 孵化期雌鸟的行为  32-33
    5.1.4 孵化期雄鸟的行为  33-34
    5.1.5 雏鸟  34-35
  5.2 讨论  35-37
6 鸣声分析  37-42
  6.1 结果  37-40
    6.1.1 叫声  37-39
    6.1.2 啼叫监听  39-40
    6.1.3 啼叫与天气  40
  6.2 讨论  40-42
7 物种保护对策  42-45
  7.1 濒危原因分析  42-43
    7.1.1 栖息生境承载量小  42
    7.1.2 种群增长慢  42
    7.1.3 人类活动干扰  42-43
    7.1.4 宣传不力  43
  7.2 保护对策  43-45
    7.2.1 数量调查  43
    7.2.2 开展驯养繁殖  43-44
    7.2.3 加强法制宣传控制偷猎  44
    7.2.4 加强基础研究  44-45
8 小结  45-46
参考文献  46-49
致谢  49-50
附录  50

相似论文

  1. 能源植物绿玉树快速繁殖研究,Q949.93
  2. 猪BMP7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关联性分析,S828
  3. 猪BMP7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多态性检测及其与繁殖性状关系的研究,S828
  4. 环境内分泌干扰素氰戊菊酯对鸡繁殖性能的影响,S831.5
  5. PRRSV的感染差异性和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研究,S858.28
  6. 不同光周期盲蝽蟓种群生命参数及受害寄主生理指标研究,S435.622
  7. 猪TNF-α单克隆抗体制备与PRRSV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TNF-α变化规律研究,S858.28
  8. 唾液酸近氨基端结构域功能及脂多糖对PRRSV诱导IFN-α的影响研究,S858.28
  9. 芜湖地区猪“高热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S858.28
  10. 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血清学监测与防控方法研究,S858.28
  11. 金华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及板兰根多糖对PRRS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S858.28
  12. 排卵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与湖羊繁殖性能的关系研究,S826
  13. 蚯蚓处理猪粪秸秆适宜C/N及混合物腐熟度变化研究,X713
  14. 大花萱草杂交亲和性及快繁技术研究,S682.19
  15. 滨梅繁殖技术初步研究,S685.99
  1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细胞受体CD163、Sn的克隆及功能鉴定,S858.28
  17. 南京地区引入藏獒及几种国外犬的种质特性比较研究,S829.2
  18. 短梗五加结构植物学特性研究,S567.19
  19.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3’非编码区结构与功能解析,S852.65
  20. 寄主植物对草地螟生长繁殖及生理效应的影响,S433
  21. 转FSH基因克隆猪的制备,S828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 动物生态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