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苴力构造混杂带的地质特征及动力学研究

作 者: 成洁
导 师: 张世涛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地质工程
关键词: 构造混杂带 苴力 运动学 动力学 金沙江—哀牢山结合带
分类号: P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本次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1:5万弥渡县幅、祥云县幅、巍山县幅、苴力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在苴力地区发现一断裂带,该断裂带保留有从志留系到白垩系的岩石沉积,其岩石块体堆积混杂无序,且内部发育许多小断裂。通过研究构造位置发现这一断裂带地处扬子—华南陆块区和西藏—三江造山系二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之间;在上扬子古陆块和昌都—普洱地块二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的接合部位。是哀牢山结合带与红河断裂带复合后向北西延伸与金沙江断裂带连接的连接点位置,大地构造位置复杂。此次研究工作中找到大量证据证明此处地处板块缝合线上,为一构造混杂带。该混杂带主体岩性为浅变质岩屑砂岩、浅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含炭质粉砂质绢云板岩、变质绢云石英粉砂岩、薄层泥晶灰岩等和少量灰绿色片理化蚀变基性火山岩组成。混杂带南东段北东与扬子地块的晚三叠统云南驿组、罗家大山组间为断层接触,西南部与昌都—普洱地块的下白垩统南星组断层接触,两侧均为稳定的台地沉积。苴力构造混杂带表现为北西走向的线性构造带,区域上呈北端收敛,向南撒开的掃状北西向展布。经分析得出苴力断裂带明显存在两组断裂(即两期构造运动),最主要一组为北北东向的压性断层,即印支运动时期由金沙江—哀牢山洋盆闭合形成的早期构造面理,对断裂带产生重要影响;次为南西向的断裂,喜马拉雅运动由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剪切走滑形成的晚期面理,断裂带内普遍发育透镜体、碎裂岩、断层牵引构造和构造角砾岩,次发育岩石片理化,揉皱,轻度变质等。透镜体长轴延长方向与岩层层面一致,为早期压性断层对岩层的挤压作用形成。本研究以野外调查为主要手段,在对苴力构造混杂带的岩石物质组成、几何特征、古生物特征及岩石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混杂带的动力学机制及演化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苴力构造混杂带演化模式:志留纪至晚泥盆世稳定的大陆沉积阶段;早石炭世至早二叠世中期洋壳扩张沉积阶段;早二叠世末期至二叠世末期俯冲造山阶段,扬子地块向南西仰冲,昌都—普洱地块向北东方向的俯冲;二叠世末期至早、中三叠世洋壳消亡阶段;晚三叠世至晚侏罗世陆内造山阶段;白垩纪至古新世中期陆内沉降阶段;古新世晚期—第四纪喜马拉雅造山作用,剪切走滑运动阶段。苴力构造混杂带的这几个演化时期与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及红河断裂的演化相对应。

全文目录


摘要  3-5
英文摘要  5-7
目录  7-9
第一章 绪言  9-17
  1.1 混杂岩的研究概述  9-11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3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4
    1.3.1 研究内容  13
    1.3.2 技术路线  13-14
  1.4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14-17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17-30
  2.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17-21
    2.1.1 扬子陆块  18-20
    2.1.2 昌都—普洱地块  20-21
  2.2 区域主要断裂  21-25
    2.2.1 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  22-24
    2.2.2 河断裂带  24-25
  2.3 区域地质发展史  25-30
第三章 苴力构造混杂岩的组成及构造背景分析  30-53
  3.1 概述  30
  3.2 混杂带剖面描述  30-41
  3.3 混杂带空间结构和物质组成  41-53
    3.3.1 概述  41-42
    3.3.2 块体特征  42-53
第四章 苴力混杂带的运动学动力学探讨  53-66
  4.1 苴力混杂带的运动学分析  53-57
    4.1.1 块体间的相对运动  53-55
    4.1.2 苴力混杂带总体运动分析  55-57
  4.2 苴力混杂带的动力学  57-66
    4.2.1 区域构造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  58-63
    4.2.2 苴力混杂带形成的驱动机制  63
    4.2.3 苴力混杂带的形成机制及演化  63-66
第五章 结语  66-68
  5.1 结论  66-67
  5.2 不足  67-68
致谢  68-70
参考文献  70-75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75

相似论文

  1. 含苯并噁唑新型半芳香聚酰胺的合成与表征,O633.5
  2. 不饱和聚酯树脂及玻璃钢在高温高压水中分解回收的研究,TQ320.1
  3. 我国典型低挥发分煤热解成分的定量分析,TQ530.2
  4. 油漆焦油基单颗粒危险废物热解和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X705
  5. 基于物理模型的真实感流体实时仿真技术,TP391.41
  6. 涵道式无人飞行器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策略研究,V249.122
  7. 月球车建模分析及滑转量估计研究,TP242
  8. 双足机器人快速步行动力学研究,TP242.6
  9. 腹腔介入式手术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及运动仿真,TP242.3
  10. 准四足被动行走机器人的动力学仿真研究,TP242.6
  11. 晶圆传输机器人关键控制技术研究,TP242.2
  12. 三种中药浸膏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优化及降解动力学研究,TQ461
  13. 个性化人工膝关节设计及其生物力学特性研究,R318.1
  14. 罗非鱼片的超临界CO2干燥特性研究,TS254.4
  15. 消癌平制剂及其绿原酸单体的药动学研究与质量控制,R285
  16. 铜渣焙烧改性的实验研究,X758
  17. 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分段距离技术特征运动学分析,G821
  18. TiO2表面纳结构对其疏水性能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O614.411
  19. 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的合成与性能研究,TQ323.4
  20.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TQ316.33
  21. 莴笋渗透脱水传质动力学及渗后热风干燥特性研究,TS255.52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地质力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