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河北太行山区土地利用程度与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作 者: 曹娜
导 师: 葛京凤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河北太行山区 土地利用程度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评价
分类号: F3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73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土地资源供给的稀缺性与社会需求的增长性之间呈失衡的发展态势,如何集约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已成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首要因素和核心问题。本文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探讨作为土地利用状态的土地利用程度与作为土地利用结果的土地利用效益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基于此有针对性的寻找区域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为土地利用沿着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运行提供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河北太行山区位于河北省西部,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背景,为华北平原和环渤海经济区的生态安全提供保障。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题下,选择河北太行山区各县域土地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地利用程度和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及比较分析,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1995年、1999年和2004年土地利用效益排名比土地利用程度排名明显上升的地区逐年增多。在研究时段内,多数地区土地利用程度与综合效益变化趋势一致,而且1995~1999年比1999~2004年变化一致的地区范围广泛。2.处在Ⅰ级、Ⅱ级土地利用程度的区域,绝大部分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排名相对土地利用程度排名有所提升,主要属于Ⅲ级综合效益,但地区数量逐年减少;Ⅵ级土地利用程度区域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排名对土地利用程度来说相对下降,综合效益等级主要处于Ⅲ级;中间等级的土地利用程度区域,土地利用程度与综合效益二者排名之间的规律不很显著,且随时间发展愈来愈分散。3.一般情况,地区土地利用程度提高,其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上升。但土地利用程度达到一定等级后,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出现与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相反的情况有所增多。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1 引言  10-15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0-11
    1.1.1 研究背景  10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0-11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1-13
    1.2.1 土地利用程度评价研究  11
    1.2.2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  11-13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5
    1.3.1 研究内容  13
    1.3.2 有益探索与不足  13-14
    1.3.3 技术路线  14-15
2 理论基础  15-17
  2.1 系统论  15
  2.2 土地价值理论  15-16
  2.3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16-17
3 研究区概况  17-20
  3.1 区域位置与行政区划  17
  3.2 自然条件特征  17-19
    3.2.1 地质地貌  17-18
    3.2.2 气候  18
    3.2.3 土壤  18
    3.2.4 植被  18
    3.2.5 矿产资源  18-19
  3.3 社会经济特征  19-20
4 土地利用程度评价  20-31
  4.1 土地利用程度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  20-22
    4.1.1 土地利用程度评价方法选择  20-22
    4.1.2 土地利用程度评价指标建立  22
  4.2 土地利用程度评价  22-29
    4.2.1 土地利用程度评价过程  22-23
    4.2.2 土地利用程度评价结果  23-29
  4.3 土地利用程度评价结果的时空特征分析  29-31
    4.3.1 时间特征分析  29-30
    4.3.2 空间特征分析  30-31
5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31-49
  5.1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方法选择  31-32
  5.2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32-37
    5.2.1 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32-33
    5.2.2 指标体系内容  33-37
  5.3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37-47
    5.3.1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过程  37
    5.3.2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结果  37-47
  5.4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结果的时空特征分析  47-49
    5.4.1 时间特征分析  47-48
    5.4.2 空间特征分析  48-49
6 土地利用程度与综合效益的比较分析  49-58
  6.1 横向比较分析  49-52
    6.1.1 1995 年土地利用程度与综合效益比较  49
    6.1.2 1999 年土地利用程度与综合效益比较  49-50
    6.1.3 2004 年土地利用程度与综合效益比较  50-52
  6.2 纵向比较分析  52-54
    6.2.1 整个研究时段期间土地利用程度与综合效益比较  52-53
    6.2.2 研究时段前期和后期土地利用程度与综合效益比较  53-54
  6.3 结论与讨论  54-58
7 对策建议  58-64
  7.1 土地综合效益提高的制约因素  58-59
    7.1.1 人口增长,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城镇化速度加快  58
    7.1.2 区位及资源状况是土地资源综合效益不可回避的先天因素  58
    7.1.3 区域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58-59
    7.1.4 劳动者科技素质与科技推广应用程度是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提高的关键  59
    7.1.5 土地管理体系的完善与政策法规的实施是保障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政策因素  59
  7.2 促进土地资源综合效益提高的对策建议  59-64
    7.2.1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60
    7.2.2 工业发展和城镇扩展合理布局  60
    7.2.3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用地结构,促进农业综合开发  60-61
    7.2.4 因地而异退耕还林还草,科学防治水土流失  61
    7.2.5 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旱作农业蓄水节水  61-62
    7.2.6 综合配套技术与服务体系,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62
    7.2.7 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完善土地管理机制,提高土地管理水平  62
    7.2.8 综合整治环境,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  62-64
参考文献  64-66
致谢  66

相似论文

  1.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2.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观察量化评价模型研究,G632.4
  3.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4. 基于感兴趣信息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技术研究,TP391.41
  5. 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F293.35
  6. 冬青属植物资源收集与无性繁殖技术研究,S184
  7.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8.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9.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10.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11.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12.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13. 山野菜石参营养成分与品质分析,S647
  14. 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改革,G633.3
  15. 黄磷储罐区安全评价方法研究,TQ126.317
  16. 女性乒乓球服的热湿舒适性研究,TS941.15
  17.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18. 课堂互动对高中生英语口语能力影响的行动研究,G633.41
  19. 以形成性评价促进初中生英语核心词汇复用能力提高的行动研究,G633.41
  20.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学科建设中的应用,G642.4
  21.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G712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理论 > 土地经济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