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现状及致因研究

作 者: 张宝军
导 师: 李少丹
学 校: 北京体育大学
专 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 女子柔道 运动员 运动损伤 训练学致因
分类号: G85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41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我国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十分严重,为了能够查明产生损伤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防止损伤的对策。本课题对现正在国家队集训的76名运动员进行了“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情伤因调查”和对42名现役一线教练员进行了“我国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致因调查”,并在以上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出十项防伤对策,以问卷的形式向运动员、教练员共62名进行咨询性调查。本课题通过多方面的信息对我国竞技柔道运动员损伤现状及训练学致因进行分析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十分严重,患病率高达100%;损伤部位排序前五位的是膝部、踝部、腰部、指部、肩部、肘部。2.运动损伤病程以急性损伤为主,慢性损伤为辅与柔道项目自身技术特点有关。发生在最佳竞技阶段的运动损伤的比率最高,其次是专项提高阶段,基础训练阶段较低。3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病率的高低与训练阶段的时间有关。4.导致我国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训练学致因共有十个,它们是:身体素质差、运用技术动作不正确、准备活动不合理、身体过度疲劳、在训练中受伤得不到及时治疗与积极调整、带伤参加比赛、自我保护意识差、局部负担过重、不能适时调整运动负荷内容、训练的组织不当。针对以上诸多因素所造成的损伤,是通过科学的训练可以避免的。5.对策5.1同时具有很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应优先采纳,迅速组织实施。这些对策为:强化综合素质对策、强化恢复对策、因人施训对策。5.2非常必要但可行性不高的候选对策应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快实施。这些对策为:自我保护对策、循序渐进对策、伤后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对策、科学组织教学与训练对策。5.3虽然认同度不高,但对运动损伤的预防亦有积极作用。在情况允许下,可抓紧组织实施的对策为:准备活动对策、加强医务监督对策、适时调整运动负荷对策。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5
1. 前言  5-8
  1.1 选题依据  5
  1.2 文献综述  5-8
    1.2.1 柔道项目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  5-8
  1.3 研究目的  8
  1.4 研究任务  8
    1.4.1 我国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  8
    1.4.2 分析并阐明我国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训练学致因  8
    1.4.3 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运动损伤的训练学对策.  8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8-11
  2.1 研究对象  8-9
  2.2 研究方法  9-11
    2.2.1 文献资料研究法  9
    2.2.2 专家访谈法  9
    2.2.3 数理统计法  9-10
    2.2.4 问卷调查法  10-11
      2.2.4.1 调查内容  10
      2.2.4.2 问卷回收情况  10
      2.2.4.3 效度说明  10-11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11-33
  3.1 竞技柔道项目训练过程分期的主要特征  11-12
  3.2 我国优秀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  12-20
    3.2.1 伤病率  12
    3.2.2 身体各部位损伤的分布  12-14
    3.2.3 身体各部位损伤的性质  14
    3.2.4 运动损伤的病程  14-16
    3.2.5 运动损伤程度  16-17
    3.2.6 损伤发生的时期及时间  17-20
  3.3 造成我国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重要致因因素分析  20-33
    3.3.1 身体素质差  23-25
    3.3.2 运用技术动作不正确  25-26
    3.3.3 准备活动不合理  26-27
    3.3.4 局部负担过重  27-28
    3.3.5 身体过度疲劳  28-30
    3.3.6 在训练中受伤得不到及时治疗与积极调整  30-31
    3.3.7 自我保护意识差  31
    3.3.8 带伤参加训练比赛  31-32
    3.3.9 训练的组织方法不当  32
    3.3.10 不能主动安排调节运动负荷的内容  32-33
4. 提出预防我国优秀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的有效对策  33-39
  4.1 防伤对策问卷的主要内容及依据  33-36
  4.2 对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36-39
    4.2.1 防伤对策必要性调查结果与分析  36-37
    4.2.2 防伤对策可行性调查结果与分析  37
    4.2.3 必要性、可行性认同度的综合评价  37-39
5. 结论  39-40
6. 致谢  40-41
7. 参考文献  41-43
8. 附件  43-55

相似论文

  1. 陕西省女子足球队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43
  2. 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人力资本开发与收益分配研究,G812.0
  3. 优秀轻量级举重运动员(甲组)中级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选材模型的研究,G884
  4. 中国优秀冰壶运动员专项体能结构特征研究,G862.6
  5. 哈尔滨市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技术犯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G861.1
  6. CUBS男子运动员特质自信心与投篮命中率相关研究,G841
  7. 江西省拳击运动现状调查分析与发展研究,G886.1
  8. 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G841-4
  9. 间歇训练法在普通高校课余游泳训练队的应用研究,G861.1
  10. 吉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训矛盾分析与对策研究,G807.4
  11. 山东省体育高考学生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致病分析,G633.96
  12. 新奥运周期中国女子优秀体操运动员动作的发展,G832
  13. 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水槽最大摄氧量能力测试的多参数模式探讨,R87
  14. 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超声心动图、细胞因子TNF-α、TGF-β及H-FABP的研究,R87
  15. 电解质饮料对运动员水盐代谢影响的研究,R87
  16. 中药金匮肾气丸对散打运动员冬季体能与免疫的影响,R285
  17. 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运动学特征的研究,G823.3
  18. 上海市游泳项目重点区二、三线教练员现状调查分析,G861.1
  19. 上海市部分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员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G807.4
  20. 我国竞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G842
  21. 浙江省少年标枪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研究,G824.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 > 中国武术 > 武术攻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