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银行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

作 者: 耿冬梅
导 师: 宋浩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会计学
关键词: 公允价值 价值相关性 新会计准则 次贷危机
分类号: F832.3;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5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前,决策相关性已经成为各国制定会计准则的重要理论原则,即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而与决策相关性相联系的计量基础则是公允价值计量,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发展,使公允价值计量在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支持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能让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更早的获知金融机构所面临的财务困境。此后,社会各界开始对公允价值计量展开深入的研究,并且得以在美国的会计准则中体现。后来,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6年9月正式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从而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研究公允价值的旋风。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颁发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在这次颁发的新会计准则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在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是这样定义的: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新会计准则颁布之后,作为其最大亮点之一的公允价值受到广泛的关注,其运用无论是在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之间,还是在会计准则制定者与银行界及其监管机构之间,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然而我国各界还在热议新准则中大量引入的公允价值的时候,在公允价值计量刚刚在我国上市公司开始施行的时候,2007年3月,新世纪金融宣告破产,次贷危机1在美国爆发,紧接着席卷全球,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会计处理被指责过于真实和迅速的反映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一时之间,各界纷纷指责公允价值计量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帮凶,甚至有人指出应该重新用历史成本计量代替公允价值计量。那么针对我国国情,对于在我国上市公司刚刚实施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又应该重新采用历史成本来计量呢?或者说历史成本计量是否真的比公允价值计量更有优势呢?本文以我国上市银行为例,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对公允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为公允价值计量是否适应我国金融领域的应用现状提供实证支持,从而为公允价值计量在其他领域的适应性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部分在这一部分当中,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方法与思路以及本次研究的贡献和所存在的不足等问题。首先本文主要是基于新会计准则已经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了近三个年头,而由美国次贷危机开始进而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还未完全消退,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被指责为这次金融危机的帮凶这样一个经济背景下展开研究的。本文以以我国上市银行的数据作为实证研究的样本,进而论述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银行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第二部分:理论分析在这一部分,本文首先对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主要是从产权理论、现代会计目标理论、价值理论和计量理论这四个方面来阐述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介绍了公允价值的涵义,在综述了各界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后,本文作者对公允价值作了定义:即公允价值就是在报告主体交易的市场上,在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熟悉情况或者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双方为某项资产所能接受的价格或为转移债务所支付的价格。在理论分析的最后,本文还阐述了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第三部分:国内外关于公允价值研究的文献综述这一部分对国内外关于公允价值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国际学术文献主要关注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并试图从资本市场证据中验证公允价值是否对投资者有用。比较典型的研究话题为考察确认和披露公允价值是否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相关,以及是否具有增量的信息含量。而从国内关于关公允价值研究的相关文献回顾来看,规范研究大多数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优于历史成本,更具有价值相关性,同时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前景持乐观态度。相对于规范研究,国内实证研究文献太少,在2006年之前,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仅有三篇,2006年之后有相关的实证文章才逐渐多一些。但在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到:邓传洲的研究是针对B股公司而言的;张烨,胡倩的研究则是以香港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展开的;谢荣等的研究是针对新准则实施后未经审计的半年报和季报开展的,相比经过审计的年报来说,更有可能存在计量误差;而段建琴的是针对2006年和2007年的沪深A股市场的金融资产的。从这些相关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关于新会计准则在2007年具体实施以后的效果检验尚待学者们进一步努力。第四部分:研究设计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样本的选择、数据的来源、假设地提出、变量设计以及模型的选择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在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以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以Ohlson的价格模型和Easton & Harris的收益模型作为本文的基本模型,并在此模型上进行了相应的变化,使其能够更加符合本文的实证研究。本文以2007年-2008年我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数据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样本银行在此期间的年报及半年报数据,剔除了数据不全的样本后,共得到51组。通过使用收益模型(R-E模型)和价格模型,得出了公允价值对每股收益(每股净利润)和每股净利润调整额以及股票价格等市场因素的相关关系。第五部分:描述性统计和实证结果分析这一部分主要是对第四部分的模型的实证结果进行具体的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对样本采用R-E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股票年度收益率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并且其相关关系为正相关,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股票的年度回报率有增量的解释能力。这表明自2007年1月1日以来,我国上市银行开始实行新会计准则后,股票市场对按公允价值对会计收益(每股净利润)的调整值是认可的,它能够对会计收益的调整值做出同方向的反应,按公允价值把会计收益调整,股票市场对应股票的市价就会上升,从而使股票的回报率有所提高;反之,则市价会下跌,从而使股票的回报率降低。(2)对总样本采用价格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通过采用我国上市银行2007年-200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结果表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股价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与我们的假设2相符合。即按新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中,公允价值的使用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这表明公允价值对我国上市银行每股净利润的信息含量存在显著的影响。(3)在对总样本采用价格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时,我们也通过引入可供出售公允价值变动这一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对我国上市银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增加造成的净资产增加持肯定态度,所以每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与股价正相关。这与我们的假设3相符合,从资产的角度证实了在按新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中,公允价值的使用显著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说明公允价值对我国上市银行每股净资产的信息含量存在显著的影响。第六部分:研究结论与展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有效的消除在金融危机下是否应该继续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的疑虑,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是产生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相对应的,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能够提高我国上市银行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更能够真实的反映我国上市银行资产价值的实际情况。在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的预测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实施,能够更加真实公允的反映我国上市公司资产的价值,有助于信息需求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准则只是一个产生会计信息的技术规范,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存在较多的隐患,因此,本文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结合实证结论以及相关的理论分析对我国如何有效地实施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8
ABSTRACT  8-14
1. 绪论  14-21
  1.1 研究背景与动机  14-16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1.3 研究的意义  16-18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8-19
    1.4.1 研究方法  18
    1.4.2 研究思路  18-19
  1.5 本文的贡献与不足  19-21
    1.5.1 研究贡献  19-20
    1.5.2 研究局限性  20-21
2. 理论分析  21-31
  2.1 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  21-27
    2.1.1 产权理论和公允价值  22-24
    2.1.2 现代会计目标与公允价值  24-25
    2.1.3 价值理论与公允价值  25-26
    2.1.4 计量理论与公允价值  26-27
  2.2 公允价值的涵义  27-31
    2.2.1 公允价值的定义  27-28
    2.2.2 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28-31
      (1)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关系  28-29
      (2) 重置成本与公允价值关系  29
      (3) 现行市价与公允价值的关系  29
      (4) 可变现净值与公允价值的关系  29-30
      (5) 现值与公允价值的关系  30-31
3. 国内外关于公允价值研究的文献综述  31-39
  3.1 国外公允价值研究回顾  31-34
    3.1.1 国外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研究  31-33
    3.1.2 国外非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研究  33-34
  3.2 国内公允价值的研究回顾  34-39
    3.2.1 国内关于公允价值的规范研究文献  35-37
    3.2.2 国内实证研究文献  37-39
4. 研究设计  39-48
  4.1、数据选取、变量设计及模型的选择  39-41
    4.1.1 数据选取  39-41
      (1) 数据选取标准  39-41
    4.1.2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41
  4.2 假设的提出  41-42
    4.2.1 研究假设  41-42
  4.3 变量的选择  42-44
    4.3.1 面板数据及相关设定  42-43
    4.3.2 变量设定  43-44
  4.4 模型的选择和设计  44-48
    4.4.1 收益模型  44-45
    4.4.2 价格模型  45-48
5. 描述性统计和实证结果分析  48-60
  5.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8-54
    5.1.1 收益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48-49
    5.1.2 净资产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9-50
    5.1.3 被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0-51
    5.1.4 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1-52
    5.1.5 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52-54
  5.2 模型结果分析  54-60
    5.2.1 R-E模型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54-56
    5.2.2 价格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56-60
      (1) 价格模型②实证结果分析  56-57
      (2) 价格模型③实证结果分析  57-60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0-65
  6.1 实证研究结论  60-61
  6.2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61-65
    6.2.1 研究的局限性  61-62
    6.2.2 启示与建议  62-64
    6.2.3 未来研究建议  64-65
参考文献  65-69
后记  69-70
致谢  70-71
读研期间的科研成果  71-72

相似论文

  1. 公允价值应用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异化关系的实证研究,F832.51;F224
  2. 新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的研究,F233
  3. 透过次贷危机看巴塞尔协议的改革方向及对我国的启示,F832.1
  4. 会计公允价值与评估价值类型关系研究,F233
  5. 信息披露质量评级与财务报表数据的价值相关性,F832.51;F224
  6. 内部控制正面信息披露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F224
  7. 房地产债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F293.3
  8. 公允价值计量在产权会计中应用的研究,F233
  9. AH股与A股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比较研究,F832.51
  10.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影响,F233
  11. 公允价值运用的国际比较研究,F233
  12.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与价值相关性研究,F233
  13. 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中的应用及影响研究,F233
  14. 我国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F832.51
  15. 公允价值视角下我国商品房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F293.3
  16. 后危机时代的日本银企关系研究,F833.13
  17. 基于公司价值理论的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研究,F275
  18. 公允价值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及股价反应,F224
  19. 次贷危机背景下的金融监管法律研究,F832.1
  20. 我国房地产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监管研究,F832.2
  21. 构建我国期货市场统一结算体系的可行性研究,F724.5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