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小学教师学历本科化问题研究

作 者: 卜庆刚
导 师: 柳海民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小学教师 学历 本科化
分类号: G65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才能搞好小学教育。从世界范围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作用和内涵的认识逐步加深,对教师的素质、学历层次和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均属于世界发达国家。由于其经济和社会充分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已经实现了小学教师学历本科化、高学历化,这是不可避免的。而审视一下我国周边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一些WEI成员国国家,印度、泰国等经济发展还不如我国的发展中国家,除印度尼西亚、中国之外的所有WEI成员国,都在最近提出了新培养的小学教师要达到本科学历的要求,这些都引起了我们的强烈关注。本研究以我国小学教师学历与我国周边一些发展中国家和部分WEI成员国国家之间的小学教师比较的角度,对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学历结构、学历分布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考察现实,分析差距以期能为未来我国小学教师的培养提供可供借鉴的研究探索。除引言部分之外,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文章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从国家利益、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新课程改革等方面实现对小学教师学历本科化进行了必要性阐释;第二部分对部分发展中国家现有小学教师学历水平进行了审视;第三部分对我国现有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从各个角度进行了透视;最后一部分提出了面对当前这种现实所要采取的对策。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7
引言  7-12
  一、问题缘起  7
  二、研究的意义  7-8
  三、文献综述  8-11
  四、研究方法  11
  五、论文新意  11-12
第一章 实现小学教师学历本科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2-20
  一、实现小学教师学历本科化的必要性  12-16
  二、实现小学教师学历本科化的可行性  16-20
第二章 世界部分发展中国家小学教师学历概览  20-25
  一、马来西亚:(MALAYSIA)  20-21
  二、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21
  三、秘鲁(PERU)  21-22
  四、菲律宾(PHILIPPINES)  22-23
  五、泰国(THAILAND)  23
  六、津巴布韦(ZIMBABWE)  23-25
第三章 我国小学教师学历的现实扫描  25-34
  一、我国小学教师学历的现实扫描  25-32
  二、我国小学教师学历呈现的主要问题  32-34
第四章 实现小学教师学历本科化的对策与建议  34-39
  一、实施小学教师学历本科化战略的总体目标  34
  二、实现小学教师学历本科化的基本策略  34-36
  三、政策建议  36-39
参考文献  39-42
附录 1  42-44
附录 2  44-45
后记  45

相似论文

  1. 中小学教师课堂印象管理策略问卷的编制及应用,G632.4
  2.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测评,G625.1
  3. 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研究,G637.2
  4. 民办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G635.1
  5. 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研究,G637
  6. 中小学教师教学权和学生评教权的冲突与协调,G632.4
  7. 中小学教师职业高原的现状、成因及其对个体职业生涯的影响,G635.1
  8. 基于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的小学教师积极性研究,G625.1
  9. 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情境测试题开发研究,G622.4
  10. 海北藏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G625.1
  11. 小学教师职业成功感的研究,G625.1
  12. 辽宁省朝阳市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调查研究,G622.4
  13. 美国公立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研究,G637
  14. 美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G635.1
  15. 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有效实施策略研究,G635.1
  16. 欠发达地区县域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G635.1
  17. 关于构建我国完整的职业教育学历体系的思考,G719.2
  18. 南宁市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G635.1
  19. 促进中小学教师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G434
  20. 护士第一学历对其护理能力的影响调查和比较,R47-4
  21. 南京市机关公务员与中小学教师激励措施选择偏好的比较研究,G635.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师范教育 > 教学理论、教学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