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水稻瘤矮病毒P8和Pns10基因在sf9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作 者: 黄美英
导 师: 吴祖建
学 校: 福建农林大学
专 业: 微生物学
关键词: RGDV-P8 RGDV-Pns10 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Sf9昆虫细胞
分类号: S435.11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6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RGDV-P8和RGDV-Pns10基因加以表达,得到RGDV-P8和RGDV-Pns10基因的真核表达产物,为RGDV-P8和RGDV-Pns10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RGDV-P8和RGDV-Pns10基因组片段的基础上设计引物,扩增得到RGDV-P8和RGDV-Pns10 ORF,将其克隆到供体质粒pFastBacTMHTb中,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测序正确的质粒转化DH10Bac菌,经筛选、鉴定后,抽提并获取高纯度的重组穿梭载体Bacmid-RGDV-P8和Bacmid-RGDV-Pns10。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穿梭载体Bacmid-RGDV-P8和Bacmid-RGDV-Pns10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病毒,并反复扩增后得到大量表达RGDV-P8和RGDV-Pns10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用重组的杆状病毒再次感染sf9昆虫细胞得到RGDV-P8和RGDV-Pns10融合蛋白,对融合蛋白进行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结果:1.构建了携带RGDV-P8和RGDV-Pns10基因片段的重组供体质粒pfastbacHTb-RGDV-P8和pfastbacHTb-RGDV-Pns10,经双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证实RGDV-P8和RGDV-Pns10基因已正确插入供体质粒的多克隆位点。2.构建了携带RGDV-P8和RGDV-Pns10基因片段的重组穿梭载体Bacmid-RGDV-P8和Bacmid-RGDV-Pns10,经PCR鉴定分析证实RGDV-P8和RGDV-Pns10基因已正确转座插入穿梭载体的转座位点。3.用bac-to-bac系统表达了RGDV-P8和RGDV-Pns10融合蛋白,并经SDS-PAGE、Western-blot分析鉴定,分子量约为48kD和38kD,与融合蛋白的理论分子量相符。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在杆状病毒-昆虫表达系统中表达了RGDV-P8和RGDV-Pns10蛋白,为RGDV-P8和RGDV-Pns10蛋白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和实际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8
Abstract  8-9
1 前言  9-21
  1.1 RGDV分布和症状  9
  1.2 传毒介体及传毒特性  9-10
  1.3 水稻瘤矮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  10-11
    1.3.1 水稻瘤矮病的发病规律  10
    1.3.2 水稻瘤矮病的防治措施  10-11
  1.4 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11-17
    1.4.1 RGDV粒体形态与特性  11-13
    1.4.2 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13-17
  1.5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研究概况  17-19
    1.5.1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17-18
    1.5.2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原理及特点  18-19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21
2 材料与方法  21-34
  2.1 实验材料  21-23
    2.1.1 供试病毒  21
    2.1.2 试剂和酶类  21
    2.1.3 载体和菌株  21
    2.1.4 实验仪器  21-23
  2.2 实验方法  23-34
    2.2.1 RGDV双链RNA的抽提与纯化及定量  23
      2.2.1.1 RGDV-dsRNA的提取与纯化  23
      2.2.1.2 dsRNA的定量  23
    2.2.2 P8和PNS10基因的扩增  23-25
      2.2.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23-24
      2.2.2.2 cDNA合成  24
      2.2.2.3 PCR扩增  24-25
      2.2.2.4 PCR产物纯化  25
    2.2.3 DNA克隆技术  25-26
      2.2.3.1 目的片段与pMD18-T Vector的连接反应  25-26
      2.2.3.2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简易制备(CaCl_2法)  26
      2.2.3.3 连接反应物对宿主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26
    2.2.4 重组克隆的PCR筛选  26-27
    2.2.5 质粒的少量提纯(碱法)  27-28
      2.2.5.1 碱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DNA  27
      2.2.5.2 P8和PNS10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27-28
    2.2.6 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28
      2.2.6.1 供体质粒的构建  28
      2.2.6.2 序列测定  28
    2.2.7 重组杆粒的获得与鉴定  28-30
      2.2.7.1 DH10BAC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28-29
      2.2.7.2 转化  29
      2.2.7.3 阳性重组子RGDV-P8-bacmid和RGDV-P10-bacmid杆粒的抽提  29-30
    2.2.8 昆虫细胞的培养  30-31
      2.2.8.1 Grace’s培养基的配制  30
      2.2.8.2 细胞的复苏和传代  30
      2.2.8.3 sf9细胞的冻存  30
      2.2.8.4 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30-31
      2.2.8.5 sf9细胞的培养  31
    2.2.9 重组BACMID DNA转染SF9细胞及重组病毒的收获  31
    2.2.10 扩毒  31
    2.2.11 重组病毒的PCR鉴定  31
    2.2.12 目的蛋白的表达和表达产物的鉴定  31-34
      2.2.12.1 感染  32
      2.2.12.2 细胞收集  32
      2.2.12.3 细胞裂解  32
      2.2.12.4 蛋白的SDS-PAGE电泳  32
      2.2.12.5 蛋白的western-blot鉴定  32-34
3 结果与分析  34-51
  3.1 RGDV-DSRNA的提取及纯化  34
  3.2 目的基因的克隆  34-37
    3.2.1 基因组P8片段的PCR扩增及克隆  34-36
    3.2.2 基因组PNS10片段的PCR扩增及克隆  36-37
  3.3 重组转座载体的构建  37-39
  3.4 重组转座载体的酶切分析  39
  3.5 序列测定与分析  39-40
  3.6 重组杆状病毒BAC-HTB的鉴定  40-41
  3.7 转移载体杆粒制备  41
  3.8 Sf9昆虫细胞生长曲线测定和培养  41-43
  3.9 正常Sf9细胞形态和Bac-HTb转染后Sf9细胞的形态变化  43-44
  3.10 重组蛋白的SDS-PAGE分析  44-48
  3.11 重组蛋白的WESTERN-BLOT分析  48-51
4 讨论  51-54
  4.1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51-52
  4.2 Sf9昆虫细胞的培养  52
  4.3 HCV结构蛋白的表达  52
  4.4 蛋白收获的时间  52-54
5 结论  54-55
参考文献  55-61
致谢  61

相似论文

  1. 家蚕几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基因表达与功能研究,S881.2
  2. OPCML蛋白在杆状病毒—昆虫系统中的表达及其活性研究,R737.31
  3. 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2株结构蛋白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R373
  4. 使用荧光纳米材料实时跟踪技术可视化研究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Q939.4
  5. 人CYP1A2及CYP3A4重组酶的表达及其代谢活性研究,R96
  6. 人Neuritin蛋白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表达和初步功能鉴定,Q78
  7. 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m_1AChR-G_(11)α融合蛋白及其功能检测,Q78
  8. 稻瘟病菌转录因子Moswi6的功能研究,S435.111.4
  9.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对噻枯唑和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S435.111.4
  10. 水稻纹枯病菌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其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S435.111.42
  11. 江苏省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及水稻抗瘟基因鉴定,S435.111.41
  12. 申嗪霉素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活性及抗性风险评估,S435.111
  13.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方法的建立及感病生育期的研究,S435.111.4
  14. 水稻黄单胞菌clp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5.111.4
  15. Pib结构基因在不同启动子驱动下的稻瘟病抗性,S435.111.41
  16. 水稻黄单胞菌tal(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1.4
  17. 双组分系统基因MoSLN1和MoSKN7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与致病过程中的功能研究,S435.111.41
  18. 水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防治作用研究,S435.111.4
  19. 稻瘟病菌SNARE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Mgsec22的功能研究,S435.111.41
  20. 水稻白叶枯病菌受寄主诱导表达基因的鉴定及致病功能研究,S435.111.4
  2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中受DSF调控的鞭毛基因和天冬酰胺合成酶基因的功能分析,S435.111.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禾谷类作物病虫害 > 稻病虫害 > 病害 > 侵(传)染性病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