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水稻白叶枯病菌受寄主诱导表达基因的鉴定及致病功能研究

作 者: 沈晴
导 师: 刘凤权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植物病理学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互作 2-DE qRT-PCR 诱导表达基因 xanA基因
分类号: S435.11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水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包括两个致病变种,分别是水稻白叶枯病菌(X. oryzae pv. oryzae,简称Xoo)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 oryzae pv. oryzicola,简称Xoc)。其中,Xoo从水稻的水孔侵入,引起白叶枯病;Xoc从水稻的气孔侵入,引起细菌性条斑病。一直以来,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两种重要的细菌病害。目前,对Xoo致病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群体感应受体蛋白编码基因LuxR、无毒基因(如AvrXa7)、Ⅲ型分泌系统及其转运的效应因子、双组分调控系统(如PhoPQ双组分系统)、DSF型群体感应调控系统等基因和系统的功能分析,对于利用蛋白质组学,并从病原-寄主互作的角度来研究病原致病相关基因的研究则少有报道。近年来,随着水稻和白叶枯病菌全基因组序列的公布,该病害已成为植物-病原物互作研究的重要模式之一。从病原-寄主互作层面来克隆病菌中新的致病因子,研究它们的致病功能与作用机制,对于深入认知Xoo的致病机制、设计病害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并鉴定了水稻白叶枯病菌PX099菌株与水稻感病品种IR24互作不同时期(3 h、6 h、12 h)时被共同诱导表达的8个蛋白。通过PCR的方法克隆了编码这些蛋白的8个基因,并分别构建了这8个基因的突变株。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这8个基因中,有6个基因的突变株致病性均减弱。挑选其中致病性完全丧失的xanA基因(NC 010717.1)突变株做进一步研究,并通过表型测定明确了其对细菌生长、胞外多糖的合成、生物膜的形成、抗氧化压力能力和细胞形态等方面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一)将水稻白叶枯病菌PX099与感病水稻IR24水稻叶片组织提取液共培养3h、6 h、12 h后分别提取细菌总蛋白。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质谱技术及ImageMaster 2D platinum 5.0软件对互作过程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互作3 h和6 h时,病原菌中各有29个蛋白差异表达,互作12 h时,病原菌中有38个蛋白差异表达。其中,有8个蛋白在这3个时间点均有显著的差异表达。进一步的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这8个蛋白分别为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gi|84622382)、精氨酸酶(gi|84622054)、GroEL伴侣蛋白(gi|21229998)、膜定位蛋白MinD (gi|84624994)、细菌铁蛋白(gi|84623542)、肌醇-1-环鸟苷激酶(gi|84624213)、亚精氨合成酶(gi|58579842)、铁结合核蛋白(gil84622991)。通过在NCBI上进行比对,查找编码这8个蛋白的基因,分别为:xanA(YP001915572.1)、rocF (YP001915898.1)、groEL (YP001911694.1)、minD (YP001912473.1)、bfr (YP 001914071.1)、PXO 00388 (YP 001913112.1)、PXO 03650 (YP 001911408.1)、PXO02027 (YP001914882.1)。利用qRT-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对这8个基因在互作1 h、3 h、6 h、12 h、18 h时的转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8个基因在12 h、18 h时被最显著的诱导表达。(二)根据水稻白叶枯病菌PXO99A的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以上8个基因的引物,采用PCR方法从PX099中克隆了这8个基因,分别命名为xanA、rocF、groL、minD、bfr、imp、spd、pir。通过插入突变的方法,分别构建了这8个基因的突变株。利用剪叶法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除bfr、spd外,其余6个基因的突变株在感病水稻IR24上的致病性均减弱,其中,xanA基因的突变株致病性完全丧失。对xanA基因突变株进行生物膜、胞外多糖、HR反应等表型测定,结果表明:xanA基因的突变株生物膜形成受阻,胞外多糖产量降低,抗氧化压力能力减弱,细菌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但是,在非寄主烟草上激发的过敏性反应情况与野生型菌株相似。

全文目录


摘要  6-8ABSTRACT  8-10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0-28  第一章 水稻白叶枯病菌及其致病机理  10-20    1 水稻白叶枯病菌概述  10-12    2 病原细菌与植物的相互作用  12-20      2.1 病原菌致病因子  12-15      2.2 寄主植物的抗病反应  15-16      2.3 病原菌致病因子的调控  16-20  第二章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病原菌互作研究中的应用  20-28    1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简介  20-23      1.1 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  20      1.2 蛋白质组学的分类  20-21      1.3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  21-23    2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病原物互作研究中的应用  23-28      2.1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抗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25-26      2.2 蛋白质组学在病原物致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26-28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28-92  第一章 水稻白叶枯病菌受水稻诱导表达基因的鉴定  28-62    1 材料与方法  29-44      1.1 供试菌株  29-30      1.2 水稻叶片组织提取液的制备  30      1.3 培养基及抗生素  30-31      1.4 细菌总蛋白质的提取和纯化  31      1.5 双向电泳  31-38      1.6 双向电泳凝胶图像分析  38      1.7 质谱分析前处理  38-40      1.8 质谱检测  40-41      1.9 荧光定量PCR  41-44    2 结果与分析  44-59      2.1 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  44-50      2.2 差异蛋白点的质谱鉴定  50-54      2.3 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  54-59    3 讨论与总结  59-62      3.1 诱导表达基因的鉴定  59-60      3.2 诱导表达基因的验证  60-62  第二章 诱导表达基因的克隆及突变体的构建  62-92    1 材料与方法  63-75      1.1 试验所涉及的菌株、质粒和引物  63-64      1.2 培养基及抗生素  64-66      1.3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66-67      1.4 质粒的提取  67-68      1.5 PCR反应  68-69      1.6 DNA凝胶电泳及DNA片段浓度、大小测算  69      1.7 DNA酶切、连接和PCR扩增产物回收  69      1.8 质粒的转化  69-70      1.9 两亲交配  70-71      1.10 整合突变体的构建  71-72      1.11 xanA互补菌株的构建  72-74      1.12 致病性和HR的测定  74      1.13 生物膜的测定  74      1.14 胞外多糖的测定  74-75      1.15 抗氧化压力的测定  75      1.16 细胞形态的观察  75      1.17 生长曲线的测定  75    2 结果与分析  75-89      2.1 xanA、rocF、groL、minD、bfr、imp、spd、pir基因突变株的构建  75-82      2.2 八个突变株的致病性测定  82-83      2.3 xanA互补株的构建  83-84      2.4 xanA基因的突变影响细菌的致病性,但不影响HR反应  84-85      2.5 xanA基因的突变不影响细菌的正常生长  85-86      2.6 xanA基因的突变降低细菌胞外多糖(EPS)的产量  86-87      2.7 xanA基因的突变减少细菌生物膜的形成  87      2.8 xanA基因的突变减弱细菌抗H_2O_2的能力  87-88      2.9 xanA基因的突变影响细菌的细胞形态  88-89    3 讨论与结论  89-92      3.1 xanA基因与胞外多糖的产生相关  89      3.2 xanA基因与生物膜的形成相关  89      3.3 xanA基因与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相关,对过敏性反应没有影响  89-90      3.4 xanA基因与水稻白叶枯病菌抗氧化压力的能力相关  90      3.5 xanA基因与水稻白叶枯病菌细胞形态相关  90-92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  92-94参考文献  94-102附录  102-116致谢  116

相似论文

  1. 多转录因子组合调控研究,Q78
  2. 基于蛋白质互作网络的疾病相关miRNA挖掘方法的研究,R341
  3.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4. 水稻黄单胞菌tal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
  5.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类M蛋白与猪血管内皮细胞互作蛋白筛选,S852.611
  6. 水稻黄单胞菌tal(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1.4
  7. 大豆栽培品种群体粒形性状及百粒重的关联分析,S565.1
  8.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及atp9基因RNA编辑研究,S565.1
  9. 大豆遗传图谱构建和百粒重等七个农艺性状的QTL定位,S565.1
  10. 大豆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GmCASc的克隆及初步功能分析,S565.1
  11. 转TrxS基因啤酒大麦种子蛋白质组学分析,S512.31
  12. 萝卜肉质根形成性状的蛋白组分析与种质资源鉴定,S631.1
  13. 灰飞虱功能基因的克隆及其RNAi致死效应,S435.112.3
  14. 水稻Rho家族OsRacD及其5种潜在互作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S511
  15. 基于差分演化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TP391.41
  16. 基于DE-PSO算法的周期可变石化产品产供销计划模型研究,F426.72;F224
  17. 一个遗传性血色病家系的临床MRI诊断及肝脏hepcidin mRNA表达,R589
  18. 新植蔗不同水钾配比互作效应研究,S566.1
  19. 文心兰AP3-like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研究,S682.31
  20. 高温胁迫下水稻热激蛋白的作用机理研究,S5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禾谷类作物病虫害 > 稻病虫害 > 病害 > 侵(传)染性病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