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草地早熟禾无融合生殖激素调控机理的研究

作 者: 殷朝珍
导 师: 葛才林;王兆龙
学 校: 扬州大学
专 业: 生物物理学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酶联免疫 无融合生殖 植物生长调节剂
分类号: S688.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1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无融合生殖育种,是育种学科的新领域,将使杂种优势向深层次发展。由于其在农业应用上的巨大潜力,近年来吸引了很多科学家的注意。但是目前无融合生殖研究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现有的对无融合生殖遗传机制了解甚少,而植物激素可能对无融合生殖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但至今仍未有任何关于激素对无融合生殖调控的较系统的研究。针对这种情况,本课题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第一部分是比较草地早熟禾无融合生殖品种、中间兼性品种与有性生殖品种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内源植物激素水平动态变化的差异。第二部分是喷施外源激素来研究激素对多胚苗的诱导效应,从而解析植物激素对无融合生殖的调控机理。试验结果如下:(1)在不同的穗部发育阶段,无融合生殖品种(Moonlight)、中间品种和有性品种(Rite)三个品种的内源激素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孕穗时,Moonlight ABA含量明显高于Rite,差异极显著(p﹤0.01);抽穗时明显低于Rite,差异显著(p﹤0.05);抽穗2d、开花时明显高于Rite,差异极显著(p﹤0.01)。在不同发育时期内(除了抽穗50%和开花),Moonlight的t-ZR含量显著高于Rite。抽穗时Moonlight ZR/ ABA显著低于Rite;而小穗减数分裂前后(抽穗2d、开花),Moonlight ZR/ ABA比值显著高于Rite,其值最高达到2.73。中间品种的激素含量和变化趋势介于Moonlight和Rite之间,更倾向于与Rite相似。穗部内源植物激素的ELISA测定和胚囊细胞内植物激素的免疫胶体金定位研究两方面的结果表明:胚囊母细胞发育和减数分裂期是决定无融合生殖途径的关键时期,而此时胚珠或胚囊细胞内高水平的细胞分裂素和低水平的ABA或者高的ZR/ABA可能是不同生殖途径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2)不同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除了GA3以外),对多胚苗的诱导确实存在很好的效果,但不同激素之间(除了GA3)差异不明显,而同种激素不同浓度、不同次数处理之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6-BA、丁酰肼、2,4-D在中等浓度下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诱导的多胚苗率呈现下降的趋势,总体趋势是处理1次、3次>5次,1次和3次之间差异不明显;同一处理次数(处理1次),中浓度6-BA、丁酰肼诱导效果明显高于低、高浓度和对照,低高浓度差异不明显,而2,4-D不同浓度之间差异不显著,同时6-BA早期喷施效果优于晚期,但丁酰肼相反,是晚期喷施效果普遍优于早期;2,4-D+6-BA联合诱导多胚苗效果较好,四个时期均能诱导出较高的多胚苗率,诱导规律与2,4-D单独诱导效应规律相似;100mg/L的GA3不同时期处理对多胚苗率诱导效果均不好,除了抽穗时期多苗率为2.00%,略高于自然发生频率之外,其它时期反而低于对照自然发生频率。就发育时期而言,抽穗100%时期的各个处理(除了GA3),均诱导出了较高的多胚苗率,其效应明显高于其它时期的处理。(3)诱导产生的后代,直接用细胞学方法鉴定其染色体倍性,因草地早熟禾的染色体数目多,染色体较小,难度较大。通过对比测定气孔密度、气孔纵径,可以间接鉴定诱导植株后代的变异。本试验中激素诱导后代的气孔密度、气孔纵径变异系数较大,不同后代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这可能是与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有关。(4)诱导产生的后代,POD同工酶与对照之间有显著的差异。各激素显著诱导了POD同工酶c、d两组酶带的表达,特别是c同工酶的诱导作用更为明显,表现为酶带宽、颜色较深,表明酶的活性很强。但是酶带活性在不同激素、时期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表明POD同工酶可以用来鉴定无融合生殖材料。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9
第一章 绪论  9-23
  1 无融合生殖概述  9-20
    1.1 无融合生殖意义及类型  9-11
    1.2 遗传机制研究  11-13
    1.3 无融合生殖人工诱导方法的研究  13-15
    1.4 无融合生殖鉴定方法的研究  15-20
  2 早地早熟禾无融合生殖研究现状  20-21
    2.1 草地早熟禾的细胞学研究  20-21
    2.2 草地早熟禾的育种利用现状  21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23
第二章 胚珠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与定位研究  23-36
  1 材料与方法  23-27
  2 结果与分析  27-34
    2.1 取样时期的确定  27-28
    2.2 草地早熟禾穗部内源激素动态变化研究  28-31
      2.2.1 小花发育过程中穗部内源ABA 含量的变化  28-29
      2.2.2 小花发育过程中穗部内源t-ZR 含量的变化  29-30
      2.2.3 无融合、中间、有性生殖品种内部激素平衡关系  30-31
    2.3 免疫胶体金对胚珠内植物激素的显微定位研究  31-34
      2.3.1 阴性对照  31
      2.3.2 胚珠细胞和胚囊内ABA 的免疫胶体金定位研究  31-33
      2.3.3 胚珠细胞和胚囊内t-ZR 的免疫胶体金定位研究  33-34
  3 小结与讨论  34-36
    3.1 内源激素含量与无融合生殖的关系  34-35
    3.2 内源激素的平衡与无融合生殖的关系  35
    3.3 免疫胶体金对胚珠内植物激素的显微定位研究  35-36
第三章 外源植物激素或生长调节剂对多胚苗  36-50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6-38
  2 结果与分析  38-44
    2.1 6-BA 的诱导效应  38-40
    2.2 丁酰肼的诱导效应  40-42
    2.3 2,4-D 的诱导效应  42-43
    2.4 GA_3 的诱导效应  43
    2.5 2,4-D、6-BA 的联合诱导效应  43-44
  3 结果与讨论  44-48
    3.1.6-BA 的诱导效应  45
    3.2 丁酰肼诱导效应  45-46
    3.3 2,4-D 诱导效应  46-47
    3.4 GA_3 诱导效应  47
    3.5 2,4-D、6-BA 的联合诱导效应  47-48
  4 小结  48-50
第四章 无融合生殖后代鉴定方法的研究  50-60
  1 材料与方法  50-51
    1.1 植物材料  50
    1.2 鉴定方法  50-51
  2 结果与分析  51-57
    2.1 形态学鉴定结果  51-55
    2.2 生理生化鉴定  55
    2.3 同工酶鉴定  55-57
  3 小结与讨论  57-60
    3.1 多胚苗类型及其与无融合生殖的关系  57-58
    3.2 气孔形态与无融合生殖的关系  58
    3.3 不同激素诱导后幼苗POD 同工酶的影响  58-60
参考文献  60-68
致谢  68-6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9

相似论文

  1. 抗吡虫啉—甲基对硫磷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S482.2
  2. 调环酸钙合成工艺研究及其类似物合成,TQ452
  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茎秆抗倒伏能力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S512.1
  4.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菊花切花保鲜效果和生理作用的影响,S682.11
  5. Kisspeptin/GPR54系统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对蛋鸡生殖调控的研究,S831
  6. 根域限制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S663.1
  7. 棉铃虫幼虫中肠脂筏理化性质研究及钙粘素免疫检测,S435.622.3
  8. 蒙古栎促根育苗技术及其对苗木耐旱性的影响,S792.186
  9. 三聚氰胺单克隆抗体制备及间接竞争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S859.84
  10. 三种方法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动态评价,R725.6
  11. 大鼠静脉血栓栓塞症中D-二聚体动态变化的研究,R543.6
  12. 脂联素基因去信号肽区原核表达及酶免检测方法研究,R392.1
  13. 血清中人附睾蛋白4、抑制素A及癌抗原125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意义,R737.31
  14. 基于微孔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DNA结合蛋白,Q503
  15. 昆布在实验性高脂血症中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R285.5
  16. 卵巢上皮性肿瘤病人血清和肿瘤组织中B7-H4、hk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7.31
  17. 违禁药物残留微阵列检测试剂盒的开发,S859.84
  18. 白介素-18和干扰素-γ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765
  19.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玻璃体HIF-1a的表达及意义,R774.1
  20. 血小板生成素及其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分析,R593.241
  21.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中抗KINECTIN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R556.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园艺 > 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 > 园林植物栽培及应用技术 > 草坪与地被植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