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雷琼牛和海子水牛Cytochrome b和Alcohol dehydrogenase基因序列分析探讨分子钟检验以及其系统地位

作 者: 马国龙
导 师: 常洪
学 校: 扬州大学
专 业: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关键词: 雷琼牛 海子水牛 线粒体cytb基因 核基因组ADH基因 分子钟检验 系统发育
分类号: S8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8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对雷琼牛,海子水牛的线粒体编码基因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全序列1140bp,以及核基因组中乙醇脱氢酶基因(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第5(ADH5)、第6(ADH6)、第7(ADH7)和第8(ADH8)外显子序列共计757bp分别进行聚合酶链式(PCR)反应扩增,设计相关测序引物并进行测序,雷琼牛分别获得cytb基因1140bp序列16条,ADH基因757bp序列18条;海子水牛分别获得cytb基因1140bp序列15条,ADH基因757bp序列18条,可以保证对0.3478以上的单核苷酸型频率值作出可靠估计。序列分析的结果发现:雷琼牛16条cytb基因1140bp序列中存在2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种单倍型;18条ADH基因757bp序列中发现3个变异位点,定义了5种单倍型。海子水牛15条cytb基因1140bp序列中存在10个变异位点,定义了2种单倍型;18条ADH基因757bp序列中没有发现任何变异位点。以各种单倍型为基础,进行BLAST搜索,cytb基因选取牛亚科动物序列8条(瘤牛Bos indicus AF419237,普通牛Bos Taurus DQ186214,牦牛Bos grunniens AY374124,沼泽水牛Bubalus arnee carabanesis AY702618,河川水牛Bubalus arnee bubalis AF547270,低地水牛Bubalus depresscornis D88641,民都洛水牛Bubalus mindorensis D82895,非洲水牛Syncerus caffer D82888)并以绵羊(Ovis aries DQ459341)为外群,而ADH基因由于目前的相关研究比较缺乏,选取BLAST搜索的所有相关序列7条(犬Canis familiaris XM535667,猩猩Pongo pygmaeus CR858591,猕猴Macaca mulatta XM001099784,短尾猿Macaca fascicularis AK240628,马Equus caballus NM001082528,黑猩猩Pan troglodytes XM001166683,猪Sus scrofa AK233380)结合本实验室所测普通牛、牦牛和大额牛(Bos frontalis)同源序列分别进行分子钟(molecular clock)检验和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无论是线粒体基因(cytb基因)还是核基因(ADH基因),在分析远缘物种间的进化速率是非匀速的,分子钟假说是不成立的,但是相对于近缘物种间来说,分子钟假说在一定范围内是成立的,推测进化速率的非匀速的是绝对的,而恒速的、匀速的、随机的分子进化(中性说)是相对的。(2)ADH基因的分化应该发生在牛属中各物种分化之前,在牛亚科家畜各属的分化之时。(3)从线粒体的cytb基因和ADH基因序列分析并结合BLAST搜索结果来看,雷琼牛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以及独特的变异位点。由海子水牛ADH基因没有任何变异,而ADH基因的分化可能发生在牛亚科家畜各属的分化之时,推测中国水牛(沼泽型水牛)ADH基因可能同样严重缺乏多态性。海子水牛具有其独特的cytb基因的终止密码子AGG,首次报道了牛亚科动物cytb基因包含AGG,AGA两种终止密码子。(4)从母系起源的角度推测包括海子水牛在内的中国水牛(沼泽型水牛)与印度水牛(河川型水牛)、低地水牛和民都洛水牛一样是水牛属的不同的物种。(5)海子水牛可能存在两种母系起源,即现存的中国水牛存在两种甚至更多不同的母系起源。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英文摘要  7-9
1 文献综述  9-16
  1.1 引言  9
  1.2 分子钟假说  9-10
  1.3 雷琼牛资源现状及分子系统学研究  10-11
  1.4 cytb 基因及其在牛亚科家畜种的研究应用  11
  1.5 ADH 基因的研究应用  11-12
  1.6 利用 DNA 序列构建系统树的方法  12-15
    1.6.1 距离法  12-14
    1.6.2 最大简约法  14
    1.6.3 最大似然法  14-15
    1.6.4 贝叶斯推断法  15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5-16
2 材料与方法  16-21
  2.1 样本采集  16
  2.2 总 DNA 的提取及检测  16-17
    2.2.1 DNA 的提取  16-17
    2.2.2 DNA 质量检测  17
  2.3 引物设计、PCR 扩增及扩增产物检测  17-19
    2.3.1 引物设计  17-18
    2.3.2 PCR 扩增  18-19
    2.3.3 扩增产物检测  19
  2.4 PCR 产物的回收、纯化与测序  19-20
  2.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20-21
3 结果与分析  21-42
  3.1 DNA 提取结果  21
  3.2 PCR 扩增结果  21-23
  3.3 测序结果  23
  3.4 序列分析  23-27
    3.4.1 cytb 基因序列分析  23-26
    3.4.2 ADH 基因序列分析  26-27
  3.5 系统树构建与检验  27-41
    3.5.1 分子钟检验  27-33
    3.5.2 系统发育检验  33
    3.5.3 系统树构建  33-41
  3.6 物种分歧时间估计  41-42
4 讨论  42-45
  4.1 核苷酸替代模型与序列长度  42
  4.2 序列类型  42-43
  4.3 进化速率  43-44
  4.4 雷琼牛系统地位以及遗传多样性  44
  4.5 海子水牛系统地位以及遗传多样性  44-45
5 结论  45-46
参考文献  46-50
附录  50-58
  附录 各基因部分测序图谱  50-58
致谢  58-5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9

相似论文

  1.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2. 珊瑚共附生可培养真菌菌群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研究,R284
  3. 弯孢属种分子鉴定体系的建立及其在疑难种上的应用,Q949.32
  4. B型和Q型烟粉虱河南种群的遗传背景分析及取食行为比较,S433
  5.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6. 西藏生防芽孢杆菌鉴定及其脂肽化合物分析,S476.1
  7. 小麦族St基因组植物分子系统发育与分类,S512.1
  8. 我国鳑鮍亚科鱼类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S917.4
  9. 对于系统发育谱法聚类算法的改进,TP311.13
  10. 日本鬼鲉同工酶组织差异、基于Cytb,COII的系统发育分析及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筛选,S917.4
  11. COⅠ和ITS2基因序列在蒲螨属分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Q959
  12. 三种侧颈龟线粒体全基因组及侧颈龟亚目主要分类群系统发育关系和分歧时间,Q75
  13.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和核糖体ITS基因的常见钝绥螨(蜱螨亚纲:植绥螨科)系统发育研究,S433.7
  14. 中国按蚊属按蚊亚属分子系统学研究(双翅目:蚊科),Q96
  15. 新生大鼠视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生长相关蛋白及生长抑制蛋白表达的初步研究,R774.6
  16. 寄主植物对柑橘全爪螨种群遗传分化的影响—基于ITS1和cox1序列的研究,S436.66
  17. 北方花鳅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及鳅类系统发育分析,S917.4
  18. 基于nrITS及cpDNA序列变异的菝葜复合种(Smilax china complex)系统发育及谱系地理学研究,Q941
  19. 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的系统分类学研究,Q969
  20. 熊科物种DNA编码与系统发育关系研究,Q951
  21. 一种淡水产浒苔形态和分子特征及分类地位研究,S917.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家畜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